“习近平总书记‘七一’的重要讲话,建设了古玉,思想深刻,感人至深,奋发向上,为我们朝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豪迈前进指明了方向,注入了强大的动力。
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从中感悟思想伟力、汲取前行力量。”近日,江门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陈岸明在接受南方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江门将切实把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贯彻落实到江门工作全过程各方面,积极抢抓粤港澳大湾区、深圳先行示范区和横琴、前海两个合作区建设的重大历史机遇,深入推进“科技引领、工业振兴、园区再造、人才倍增、港澳融合、侨都赋能”六大工程,以高昂斗志、冲天干劲推动江门高质量发展,奋力打造珠江西岸新增长极和沿海经济带上的江海门户,为广东在新征程中走在全国前列、创造新的辉煌作出江门贡献。创新方式方法掀起学习宣传贯彻热潮
南方日报: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请您谈谈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的心得体会,以及江门是如何开展学习宣传贯彻工作的?
陈岸明: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高屋建瓴、思想深邃、催人奋进,全方位回顾了我们党成立100年来披荆斩棘、铸就辉煌的伟大历程,全景式展现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奋发图强的伟大复兴,充分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极大激发了海内外中华儿女的民族自豪感和强大凝聚力,为我们豪情满怀地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指明了前进方向、注入了强大动力。
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总结了我们党百年奋斗的成功经验,每次学习,常悟常新,在明理、增信、崇德、力行上总有新的收获,增强了敢于担当的勇气、再创新局的锐气、砥砺前行的力量。
江门素有“中国侨都”之称,400多万五邑籍港澳台同胞和海外侨胞遍布世界,海内海外“两个江门”是我们加强中华儿女大团结、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独特优势。江门将坚决贯彻落实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1+1+9”工作部署,围绕全面提升“中国侨都”凝聚力和影响力,大力实施“科技引领、工业振兴、园区再造、人才倍增、港澳融合、侨都赋能”六大工程,全力构建江门高质量发展新战略格局。
我们将充分发挥“中国侨都”独特资源优势,广泛凝聚侨心、侨力、侨智,加快建设吸引和集聚华侨华人创新创业的重要人才战略支点城市。要让事业激励人才,让人才成就事业,加快江门超大型产业园区建设,推动八大战略性产业集群加速崛起。要深入开展便利华侨华人投资制度专项改革试点,大力支持港澳台青年创新创业,持续增进侨乡民生福祉,在加强大团结大联合上主动担当作为,为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汇聚起实现民族复兴的磅礴力量作出江门贡献。
学习好、宣传好、贯彻好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大政治任务。江门按照党中央部署和省委工作要求,精心组织安排,创新方式方法,迅速在五邑大地掀起大学习、大宣传、大贯彻热潮。以上率下带头学,江门市四套班子带头讲党课超70场,示范带动全市1.2万个基层党组织、21.6万名党员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线上线下同步学,开展“党史学霸”PK赛,吸引逾50万人次参与线上挑战;用好本土红色资源,开展革命传统教育2.1万场次、覆盖党员干部群众近300万人次。突出特色创新学,大力推进精准滴灌式教育培训,实现对全市近万名镇村新任干部全覆盖。建设党史学习教育主题展馆和主题公园,擦亮“党史邑事”微课堂、“党史青(少)年说”“侨批中的党史”等特色品牌。宣传宣讲互动学,开展宣讲活动4200多场次,推动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传遍侨乡大地。
汇聚侨心侨力共圆中国梦
南方日报:作为“中国侨都”,江门将如何发挥侨资侨力优势,为加强中华儿女大团结贡献力量?
陈岸明:五邑华侨华人素有爱国爱乡、报效祖国的优良传统。近代以来,广大侨胞积极支持家乡发展,为了民族独立与解放,积极投身革命事业,积极支持祖国民主政治发展、投身祖国建设。改革开放以来,广大华侨华人捐资赠物金额近80亿港元,支持江门创办五邑大学,公益善举遍布五邑大地,为江门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我们将始终心怀感恩,用心用情引侨用侨,汇聚侨心侨力共圆中国梦。
一是建设华侨华人共同精神家园。全力创建国家级侨乡文化(江门)生态保护区。精心筹划梁启超先生诞辰150周年纪念活动,规划打造梁启超文化主题园区,深度发掘精神文化价值,讲好家风故事,弘扬爱国精神;活化利用广府人出洋第一港海口埠、五邑银信侨批档案,讲好移民历史,唤起华侨华人共同记忆,强化中华民族认同感。办好第二届华侨华人粤港澳大湾区大会,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华侨华人品牌盛会。加强国际传播,讲好中国故事、广东故事、侨乡故事。
二是建设华侨华人创新创业聚集区。深入开展便利华侨华人投资制度专项改革试点,吸引华侨华人来江投资兴业。加快中国(江门)“侨梦苑”华侨华人创新产业聚集区建设,招引侨领侨商参与建设运营,开辟面向全球华侨华人的创新创业空间。实施侨资侨企回归行动,吸引更多华侨华人新生代回江门发展。
三是建设全球华侨华人服务中心。优化华侨华人经贸合作服务,构建华侨华人经贸协作网。建设华侨华人离岸公共法律服务中心,提供法律法规宣传、咨询、培训、诉讼代理等服务。用好全国人大法工委基层立法联系点,广泛听取华侨华人对立法工作的意见建议,推进华侨权益保护地方立法先行先试。设立中外留学生咨询中心,探索创办中国国际留学生博览会,建设留学生创业园。
四是建设全国侨务工作先行示范区。继续服务好国家对外工作大局,力争成为移民政策改革“试验田”,在签证类别、居留形式等方面探索出台创新政策。实施海外惠侨行动,支持海外侨胞开展繁荣中餐、华文教育、中医关怀等事业。推动江门市委党校建设全国侨务工作培训基地,创新开展海外侨领、华侨华人新生代、侨团、侨务干部培训,培养新一代爱国华侨、侨领。
抢抓机遇全面推进“六大工程”
南方日报:江门如何抢抓机遇,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陈岸明:“十四五”时期是江门跨越式、赶超式发展的黄金期,我们要抢抓粤港澳大湾区、深圳先行示范区和横琴、前海两个合作区建设的重大历史机遇,以高昂斗志、冲天干劲推动江门高质量发展。
——深入推进“科技引领”工程,全力提升区域战略科技力量。主动参与广深港、广珠澳科技创新走廊建设,全力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打造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重要承载区。积极争取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重要科研机构和重大创新平台在江门布局,努力推动广东省市域社会智慧治理技术创新中心和省“双碳”实验室、应急管理重点实验室落户江门。支持中科院(江门)中微子实验站建设,加快五邑大学建设高水平理工科大学步伐,支持中德(江门)人工智能研究院发展,推动江门国家高新区全国综合排名取得大突破、省级高新区创建达标全覆盖,推进“双创”载体迭代升级,培育壮大创新型企业集群。优化区域创新环境,筹建科普集团、建设特色科普场馆,营造活跃健康吸引人才的创新创业氛围。
——深入推进“工业振兴”工程,推动八大战略性产业集群加速崛起。省委、省政府规划发展20个战略性产业集群,江门是承担发展8个战略性产业集群任务的重要城市,我们将巩固发展提升智能家电、现代轻工纺织、生物医药与健康、现代农业和食品四大战略性支柱产业集群,抢抓机遇加快发展高端装备制造、智能机器人、激光与增材制造、安全应急与环保四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全力推动这八大产业集群规模进入全省领先地位;高度重视发展新一代电子信息、汽车等其余12个战略性产业,加快集聚、做大规模,重振江门制造业雄风。
——深入推进“园区再造”工程,打造大湾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主战场。加快建设江门大型产业园区,实行统一规划、统一管理、统一开发,分步实施、组团发展,推动产业合理分工,实现园区管理架构、开发模式、建设路径、产城功能优化再造,形成北、东、南组团布局。北组团主攻中欧合作,建设国家中欧(江门)中小企业国际合作区;东组团主攻深江合作,探索建设“总部+基地”“研发+生产”深度分工合作示范区;南组团主攻江港澳合作,共建大湾区宜居宜业宜游优质生活圈示范区。
——深入推进“港澳融合”工程,推动江港澳合作再上新台阶。牢牢把握服务港澳初心,强化与港澳规则衔接、机制对接,推进跨境要素高效便捷流动,深化与港澳公共服务领域合作。学习借鉴横琴、前海先行先试经验,引入港澳市场化国际化服务理念、服务标准,实施“清单式”管理为港澳资企业排忧解难。大力支持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吸引更多港澳青年前来江门学习、就业、创业、生活。
——深入推进“侨都赋能”工程,打造国内国际双循环重要交汇点。立足江门、面向全国、放眼世界,推动“中国侨都”赋能升级,明晰“侨都”功能定位,广泛凝聚侨心、侨力、侨智,成为海内外联系交流的重要渠道和桥梁纽带。强化文化交流传播功能,把江门打造成为中外文化交流与传播的重要平台。强化创新创业集聚功能,以侨为桥引进更多海外优质项目和高层次人才。强化华侨华人服务功能,积极在服务6000多万海外华侨华人中体现江门担当。强化大团结大联合功能,引导支持华侨华人关心和参与祖国现代化建设。
——深入推进“人才倍增”工程,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人才支撑。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实施更加开放的人才政策,建设学习型城市,以更大力度全方位培养人才,以更广视野引进领军人才,以更实举措优化用人环境,以更高标准做好人才服务工作,建立江门人才发展集团,实施新一轮百名博士引进行动,力争“十四五”时期高层次人才、专业技术人才、技能人才增量均比“十三五”时期翻一番,全力投身大湾区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设。
数读民生亮点
●今年以来,江门深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市、县两级共梳理推出四大类民生实事4477项,目前已完成90%。
●扎实做好学前教育工作,今年以来全市新增6235个公办幼儿园学位。
●大力推进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认真落实“双减”政策,率先实现教育强镇、省教育现代化先进县全覆盖,新增优质公办学位1.5万个。
●全力提升就业创业质量,新增城镇就业2.5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16%。“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三项工程带动创业就业近2万人。
●稳步推进健康江门建设,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市疾控中心整体搬迁等重大公共卫生项目顺利推进,100%村卫生站参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着力提升养老服务供给能力,全市备案运营的养老机构104家,养老床位数达1.67万张。全市养老机构医养结合率100%,创新经验在全省推广。
●持续提升住房保障水平,在全省率先推出青年安居公寓,加速推进城市更新,启动老旧小区改造55个,实现全域自然村集中供水全覆盖。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黄文生(综合南方日报)
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黄文生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王其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