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小鱼牛奶爸爸日记原创,欢迎个人转发和分享
思想的开放性和包容性使人们越来越关注孩子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但考试制度和教育方向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持续创新是几十年的事业。(你知道吗?)。
这种情况下就会出现家长与老师,大众与学校之间意见不一致的情况,尤其是小学课题,向来备受争议。
当然,大部分数学题答案还是相对标准的,语文这类开放性试题才是争议主战场。
小学生0分作文《我好无聊》走红,却揭露了一个教育问题
大家看看这个小学生是如何表达的?他利用了一袋瓜子,告诉大家一包共有1857颗,其中26颗空心,9颗带虫,还有6颗没炒开,4颗是苦的,孤独就是如此。
那无聊的最高境界是什么呢?刚刚这段话的字数以及标点符号数目,他也都数清了。甚至连字里的横竖撇划捺,都一一计算写在了格子里。
老师大概也是觉得太无聊了,文章又没什么意义,于是打了0分。
但这篇文章在网络上走红之后,便引发了巨大争议,不少网友认为写得很有哲学意味,极其切题,甚至还有点诗意,应该给满分。
大体看法都是,这个孩子很有才,作文写得没毛病,老师直接给0分不太妥当,难道非要千篇一律才好吗?
这也揭露了如今教育最重要的一个问题:孩子的别出心裁,究竟应不应该得到广泛认可?
这种情况下,我还是认为,给孩子适当引导比直接打0分要好,能写出这篇文章的孩子,一定是聪明的,不应该给他贴上“学渣”的标签。
好在,有的老师能接受孩子的特殊
这首诗的逻辑也是无懈可击的,连语气助词都与后面表达的意思对应上了,老师给了正面评价,值得庆幸。
这首写风的诗歌,同样不走寻常路。风看不见摸不着,但这个孩子却用“抢钱”把它给具象化了。不得不说,观察能力一流,起码也算是走心了。
相比让孩子死记硬背写作素材来说,让他们真正理解事物间的联系,写作时会更有灵魂。当然,素材肯定是要积累的,但让孩子真正理解和运用更重要,如此才能融会贯通。
如何在教育中保留孩子的创造性?
不知大家有没有听过成语“削足适履”,这跟如今的孩子上学是一样的,为了让自己符合主流标准,必须把身上不能适应的那部分扔掉。
那些本身优势就在学习上的孩子很幸运,他们能轻松适应这种教育制度,但有的孩子不一样,他们同样优秀,只是不太能适应课堂和单一的评价体系。
因材施教在学校教育里很难实现,需要耗费大量资源,不具备可复制性和大规模推广。
但我们要对孩子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予以肯定,这是最基本的,好在现在有些老师在做这样的事情。
孩子们可能会冒出一些富有诗意但没有逻辑的句子,不要纠正或者否定,这背后一定蕴含着他们对身边事物的体会和感受,尊重是最好的态度。
保持创造性和好好学习也并非水火不相容,反而那些具备独特优势的人,将来更能脱颖而出。
学习最本真的目的,不是考多高分,而是滋养孩子的内心,让他站在更高的格局上看问题。
家庭教育中,父母更要引导孩子多观察、多思考、多问为什么,一个有自我主张和思想的孩子,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保留孩子的创造性,好处一定是长远的。
二胎奶爸一枚,擅长儿童心理和教育领域,跟大家分享我的育儿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