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教育学习

中考志愿咋填最划算?从压线进高中,到高考超一段线92分!这些过来人分享经验

钱江晚报时间记者沈梦河。

“选择好高中,选择好大学”是很多“UBA”的经验之谈。

那怎样才算是好高中、好大学呢?

在鹿姐姐看来,好高中,不一定名气最响,但一定能让自己发挥出最大潜力;好大学,不一定名头最大,但一定能让自己找到最佳的人生方向!

而在一群身在复旦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大、南京大学等名校的大学生眼中,好高中在这里:

为什么这样说?因为,他们刚进浙大附中时,压线而进;他们离开浙大附中时,满载而归;他们进入大学后,如鱼得水。

他们的优秀是如何养成的?他们的成功是否有迹可循?

在浙大表现优异的他们

庆幸高中时期掌握了两种能力

谌同学,2019年手持4份排名世界top10大学和美国top30大学的名校offer、高考成绩超出一段线71分,最终选择了浙江大学生物工程专业。

大学期间,他的专业成绩一直保持年级前十,大一学年获得国家奖学金(学院一届100人,只有一人获此荣誉)、浙江大学一等奖学金;获“云峰学员优秀团干部”“社会工作标兵”荣誉称号;获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二等奖、浙江省大学生应用物理竞赛三等奖。担任班级团支部书记,大一时为浙江大学国旗仪仗队成员。其《基于多模态磁共振脑图普库的婴儿大脑量化分析方法研究》科研项目报批国创水平,正参与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

郭同学,2019年以超过一段线92分的高分考入浙江大学竺可桢学院,获浙江大学三等奖学金、浙江省数学竞赛三等奖,现为浙江省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计划的立项负责人、社团精英班成员。

进入浙江大学不足两年,他们就获得了这么多奖项与荣誉,在同学中出类拔萃。你相信吗?当年中考,谌同学是因为符合加分要求,加了5分才险进浙大附中,而郭同学的成绩也仅仅高出浙大附中分数线1分。高中三年,两人都在平行班学习!

谌同学谈及到高中的学习,他说:“浙大附中培养了我时间分配管理能力,这种能力是大学必备的。”

除此之外,他一直有一种朴素的想法,不懂的问题一定要搞懂,浙大附中的老师总是很热情很耐心地为他答疑解惑。平行班的学习氛围一点不比实验班差,所有的同学都勤奋上进,互相促进。他将这种学习态度一直带到大学。

在浙大附中这片创新沃土上,谌同学的科研能力与创新能力也得到了迅速提升,在高中阶段他曾获得“国际太空城市设计大赛”亚洲第二的优异成绩,获得一项个人发明专利。所有的一切,都为大学奠定了基础。

谌同学的父亲认为,浙大附中的全面走班制度根据学生综合能力分层,据学生特点制定教学内容,提供了最适合的教育,提高了学习效率。

郭同学说,浙大附中的老师在情感上的“相信、关心”,教育上的“内容、方式”给了她极大的信心与启发;同学互帮互助,如同家人一般——所有的人都是热情而美好的。在管理上,浙大附中会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让他们有时间查漏补缺。

他们都有自己的专业需求和人生规划

浙大不是唯一选择

浙大附中与浙江大学关系历久弥深,浙大教授在浙大附中开设的“浙大教授与学术人生”课程中,常常与学生谈到专业院校的选择。他们支持学生报考浙大,但同时强调了专业的重要性,鼓励学生选择专业更强的院校。

因此,也有不少浙大附中的学生,依据自己的专业需求和人生规划,选择了心仪专业的其它全国名校。

陈同学,2017年压线进入浙大附中玉泉校区,2020年考入复旦大学外国语言文学专业,现任班级团支书,校学生会、团委干事。

玉泉校区的李同学,热爱中文,2017年同样压线而入,2020年因两分之差无缘北大中文系,进入南京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她作为新生代表参与了南大招生办的直播活动,分享学习生活。在校史四史比赛中,她所在的三人队最终从全校数十支队伍中脱颖而出,获得第三名。

丁兰校区的李同学,2017年中考成绩527分,低于前八9分,2020年高考成绩666分,超一段线72分,选择了上海交大的口腔医学专业。

这三位学生,当初性格偏于内向,高中三年,他们的性格与思想都发生了变化,一入大学就已初露峥嵘。

陈同学话并不多,但是和他深入交流,你就被他逻辑的严谨与思想的深刻所震动。他说:“浙大附中弥补了我的性格缺点、提升了我的个性修养,这是我高中学习之外所收获的最大精神财富,也为我未来职业发展奠定了基石”。

陈同学小学初中时比较内向,演讲和与人沟通的能力不强,上高中之后在浙大附中开放包容的气氛下,很好地锻炼了自己。在高一高二他报名参加了化学社、相声社等社团活动,高二参与班长竞选并高票获选,这让他大大提升了自信,同时他有更多机会参与学校大型活动组织工作中去。

“我的老师会指导我该怎么做那些工作,指导我上台仪表仪态应该怎样,讲话的语气应该怎样,怎么讲、讲什么甚至会示范给我看。”陈同学说,“特别感谢高中老师们对我的爱心和耐心。”

陈同学认为,浙大附中“为每一位学生的学习发展而设计”的教育理念和复旦大学的理念相似。“让学生多经历一些事情,多做一些选择,每个人都可以找到自己想做的事情。常选择、常思考和多经历能令人变得成熟,从而更坚定完成自己的想法。现在,虽然我的内心未变,但是外显的组织、沟通和交流的能力已经变强了许多,我对我的浙大附中充满了感激之情,是浙大附中让我朝我所向往的那个自信优秀的自己进了一大步。”

浙江的高中生遇到的最关键的问题就是“七选三”该怎么选,陈同学也同样遇到了这个问题。

浙大附中的“七选三”高考科目选科是完全自由选择的,并通过“浙大教授与学术人生”课程介绍每个专业特点、前沿和就业,通过进行性格、能力测试和高校专业调研等活动努力提升学生的选择能力从而提升选考学科选择的科学性与合理性。

陈同学一向对地理、历史非常感兴趣,早早地将这两门课作为了选考科目。为了扩大可选专业的范围,他最开始希望能选择物理或者化学作为第三门选科,但这两门课的成绩一直不稳定,一时间犹豫不决。

听取多个专业讲座,班主任老师建议他按照自己的特点综合决定后,物理和政治老师也根据陈同学的学习特点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建议。最终,陈同学在结合了兴趣科目和将来想从事的专业后,选择了政治作为自己的选考科目。最后的高考成绩,也证明了他选择的科学性。

浙大附中带给李同学的,也有相同的改变。她说:“浙附给学生提供了表现个性的平台,并给予学生极大的尊重与勉励。这让我逐步走出腼腆,发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从面对大众时连说话都会发抖,到能侃侃畅聊增添幽默色彩;从对各种活动一窍不通不敢参与到组织策划了多次班级会议和表演;从不善言辞到积极社交……初中时期的自卑与消沉在这里冰雪消融,我收获了足够的自信与勇气、毅力与灵动,支撑我走向更广袤天地。”

“浙附是自由的,这自由相对于大学当然仍显限制,可却是恰到好处的衔接。七门选考的真正自由选择,让我面对数百门课程时能较为从容地权衡规划,最后确定独属于我的课表。”李同学说,“浙附给学生自主管理的时间,让我能尽快适应高校课余完全自主的大量空白时间,较为充分地用于学习、阅读、实践,减少浪费提高效率。”

李同学的爸爸在谈到浙大附中时,提到两个关键词:“包容”“尊重”。他认为浙大附中包容的文化,在老师身上体现的尤为明显。老师性格丰富,各有特点,不是千篇一律:江老师幽默,是性情中人;桂老师年轻,交流无代沟;陈老师敬业、爱才……一个开放包容的学校,才会鼓励教师个性发展,才会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

浙大附中十分尊重学生,师生关系平等,并且鼓励学生学会自主选择。李同学的爸爸举了两个例子,“比如选考科目,由学生自己决定,没有强制引导,不像有些学校会强制引导甚至逼迫学生选择物理等学科。这样学生即使表面顺从,但会形成逆反心理。只有孩子选了自己喜欢的感兴趣的学科,那么这门学科才会学得特别好,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高考志愿填报时,有些学校为了宣传需要,会要求学生一定要填报某所特定学校。但是浙大附中的老师不会这样做,有好些学生是可以报浙大的,但并没有报,这是对学生的尊重,对家长的尊重。”

最后,他感慨道:“无论是作为老师还是家长,都不应该借着自己所谓的权威,对孩子相对合理的要求进行强制引导。要尊重孩子,激发他们的‘内驱力’。”

简单来讲,仅凭高校录取结果,无法判断一所高中的教学成效,我们更应该注重学生的动态变化过程。浙大附中有一大批学生,3年前压线进校,3年后以优异的成绩进入了理想的高校,选择了理想的专业。

成绩增量在四位学生的现身说法、两位家长的认可与肯定、一组组悬殊的数据中体现出来。为了学生的发展,浙大附中一直在拓展资源,探索新的模式,寻求更有效的教学管理方法。

关键词:丰富的浙大资源

浙江大学是杭州孩子家门口的顶尖学校,学生在高中即可共享浙大教育资源,真正与浙大实现高中大学的课程合作,常态开展、无缝对接。

其中最著名的是“浙大教授与学术人生”课程,极具专业素养和学术精神的浙大教授每周会来浙大附中开设讲座,讲的就是自己的专业背景、研究方向、怎么做学问以及如何理性看世界,所以浙大附中的学生在高中就对专业很敏感。

学校还最早参加浙大“高中和大学衔接教育实验”项目,曾有50多位学生在高二时便考入浙大竺可桢学院;“浙大导师团牵手附中学子”,共享浙大实验室资源;与浙大国际教育学院建立国际理解教育课程,浙大留学生走进附中,与同学们共度“国际文化节”的饕餮盛宴,不出校门领略各国文化。

“浙大教授与学术人生”系列课程

关键词:丰富的课程资源

近几年,浙大附中站在立德树人的高度,自觉践行课程改革,重构育人体系。在浙大附中,学校建立百余门选修课供学生选择。完全的自主选课走班,每周上两节的“浙大教授与学术人生”课程、职业生涯规划课的浙附学子,比别人更清楚自己要的是什么,将来想要做什么。

除了选修制度,为走班打造的学科教室越来越成为学科教学学科育人的最佳场所,有常驻教师办公,方便学生随时利用教室进行实验、练习或研讨。

常年开放的美术教室是美术艺考生得天独厚的资源,学校每年被清华、中国美院、中央美院等高校录取的学生就有十多位。

关键词:严格而有智慧的管理

浙大附中管理上的严格,并非“高考工厂”式的教学管理模式,压抑个性,替学生管理好每一分钟。浙大附中的“严”中有人性、有温度、富有智慧。

除了常规教育教学,浙大附中每天会留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进行自我安排,自主学习,自我管理。这里的孩子会更大气成熟,更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脸上的笑容会更多。在这里,你更容易看到“美好教育”的模样!

前段时间,浙大附中的谢博士用手机自拍的“浙里守梦人的一天”的视频,在网上一下子火了。大家可以通过这一段视频,了解浙大附严而有智、严而有爱的管理模式。

浙大附中坚持“为每一位学生的学习发展而设计”,他们关注每一位学生,而非仅是竞赛生、科技生、班干部。

校长申屠永庆说过:“中国从来没有学科奥赛学校,也不应该有奥赛学校,因为奥赛获奖始终是个别人。奥赛只是培养个别学生的一种方式而不是全部。”从2020年开始,面向学科竞赛,高校自主招生模式的通道已经基本关闭,这也是我们国家对于科技创新战略而言实现的育人导向变化。每一个学生都是平等的,每一朵花都应该享受相同的阳光雨露。

近些年,我国育人导向发生变化,2020年起取消与学科竞赛对接的高校自主招生;2019年起,传统五大学科竞赛转为以科技类为首的29项教育部认可的中小学生全国性竞赛活动,2020年数目增至35项。

浙大附中在浙大的带领下,近些年科技类竞赛井喷式增长:2018年玉泉校区王同学获第二十三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2019年玉泉校区叶同学项目课题获浙江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获二等奖、2020年玉泉校区赵同学项目课题获浙江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获一等奖、2020年丁兰校区金同学和权同学各自带领的团队都获全国中小学创·造大赛全国总决选金奖……

浙大附中准确把握国家育人导向,发挥优势,在教育教学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得到了全社会、教育部的认可。

2020年浙大附中被评为“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国家级示范校”,全国百余所名校中,浙江仅三所入围。2021年,由《教育家》杂志社、光明日报基础教育智库委员会主办的“现代学校治理研讨会暨第三届中国好校长盛典”上,申屠永庆校长荣获“中国好校长”称号,并在大会上做主题交流。“为每一位学生的学习发展而设计”,这是浙大附中永恒不变的追求!

您有任何问题可以添加“浙附君”,把你拉入浙大附中家长群或者单独私聊询问。

另,5月22日,学校召开大型公益咨询会,更有名师讲座等你来听!

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否则本报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

关于作者: luda

无忧经验小编鲁达,内容侵删请Email至wohenlihai#qq.com(#改为@)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