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教育学习

沈阳大学分数线,干货看这篇!沈阳大学研究生遭同学捅伤,谁说文化人不爱钱?

12月22日沈阳研究生被奖学金刺伤,犯罪嫌疑人被捕,此事告一段落。



值得令人思索的是,仅因发生矛盾无法拿到奖学金,就下此毒手,让我们思索,研究生奖学金的诱惑力究竟有多大。

金钱与优势

第一种奖学金,只要考上研究生,无论成绩优劣,国家每年都会给你补贴6000元。

第二种奖学金是学校每年评比出来的,大部分学校会把它分为三等,一般为一等12000元,二等8000元,三等6000元。

第三种是国家励志奖学金,每年5000元,这个钱给的是那些成绩优异,家境贫寒的学生。

第四种是国家奖学金, 成绩良好以上,三好学生、优秀干部优先,本、专科国家奖学金的奖励标准为每人每年8000元,硕士生每年20000元,博士生每年30000元。


可三位研究生怎会为了20000元就对人下如此毒手。

不仅仅是钱的原因。

我们对于研究生的认知,是大学生中的精英,所以他们学历高的同时,起薪也高。

如果你还能评上奖学金,便意味着在绝大多数人眼中,你是精英里的精英,无论是在学校或者应聘时都代表着你拥有更强的竞争力。

在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这种竞争意识深入人心。

比赛夺奖,出人头地成了学生优秀的代名词,也成了许多学生的学习目标。

这也导致了许多学生敏感脆弱,自私自利,锱铢必较。

三人之间,由于冲突,到手的奖学金名额飞走了,自然会有人心生怨气,加上犯案几人平时嚣张跋扈,在这样的环境背景下,不断放大了人性的弱点,才导致了最后的悲剧。


制度与天平

作为大学里最大的利益矛盾点,奖学金一直是一个热门话题,从奖学金评比制度,到某个人错失奖学金,再到学校对奖学金不当的处理方式……群众对它的关注度一直不减。

2016年贫困生攒了许久的钱,买了一双打四折的耐克就被取消助学金;

2017年鲁东大学被爆强制性将助学金当班费;

2018年家长投诉姜堰励才中学奖学金制度不公平;

今年沈阳大学研究生因奖学金,把一名捅人。

国家设立奖学金本是一件好事,但这一桩桩事件无疑是背离了奖学金的初衷。


有些奖学金,早已变成奖“活动”金

在不少学校奖学金的评比中,采用综合测评形式,参加活动、赢得名次是能加分的。

所以有不少喜欢钻空子的同学为了加分,参加很多比较“水”的比赛,借此提升自己在奖学金评比中的竞争力。

而那些埋头苦学,成绩全优,只参加对自己、对社会有意义活动的同学却被他们挤下来了。

甚至还有许多同学,因为志愿活动时间不够长,或是不是班委,再或是没加团学青,就无法参与奖学金评定。


人的精力都是有限的,精力大多放在学业上,参加的活动自然就少。

如若那些及格万岁的人只因为参加的活动多,参加的社团多就能评奖,那将奖“学”金的“学”置于何地?

奖学金如若想要做到公平公正,必然要将“学”放在首位;

综合能力固然重要,但它的体现并不仅是参加的活动与社团。


想评奖学金,得有消息门路

评奖学金时,导员一般会把这个消息和符合评奖条件的名单交给班委,这就给了不少班委“可乘之机” 。

他们有的压根不在班群里公布评奖消息,许多同学到奖学金发下来了都不知道这件事。

有的常以隐私为名,不公布评奖学金的名单,常有同学知道该评奖学金了,却不知自己是否有资格。

还有的装糊涂,不公布奖学金的评比制度,让那些能评奖的同学不知道自己的优势在哪,无从下手。

掌握了消息,就相当于掌握了这件事。

在大学这个小社会,既有合作共赢,亦有竞争,甚至是欺诈。

班委是学生群体里第一批接收消息的人,他们拥有管控消息的权力,虽然大多都不会太过分,但遇到这种恶性竞争,也会影响心情。


努力?不如跟老师卖惨

在考完试就见不到考卷的大学里,老师是决定因素。

平时不学,考试优良的同学或多或少都听说过。

一身潮牌,领助学金的同学偶尔也能看到。

大学里,贫困生并不少见,有些家境不差的同学也想拿到这份钱,但贫困助学金的名额就那么多,僧多肉少的情况下,只能由老师取舍。


如何取舍?自然要看谁的家境更“贫困”。

在讲台诉说自己家境贫寒,向导员透露自己父母离异,励志奖学金的评选活生生的变成了一场勾心斗角的比惨大会。

有些老师还会担心那些过得“惨”的同学分数不够评奖,帮忙拉分。

但他们真的“惨”吗?

有些学生通过卖惨获得补助,有些贫困生却因为面子放弃申请。

让他们卖惨的助学金,像一把刀一样,一刀一刀捅在他们的自尊上。

经历过苦难的人不愿触碰过去,只有我们用平等的眼光看待他们时,才能让励志奖学金回归公平。


回归本心

在评定奖中存在太多套路,但依旧有人不忘本心,埋头苦学。

2019年清华大学特等奖学金候选人张博涵,每周阅读超过3000页英文文献,虽被网友调侃“清华高材生也信量子波动速读”,但他的努力值得我们所有人敬佩。

王文超作为“双学籍”飞行员, 3年完成200余次3公里测试,长跑总距离超过2000公里,绝对是一位铁骨铮铮的硬汉!

16岁就读大学的邓佳琦,参与的SRT研究项目还入选了“国家级创新创业立项”,她给自己的20岁礼物,是跑下20公里,是每位老师口中最勤奋的学生。


学校是一个舞台,希望各位不要永远只当一位观众;

奖学金只是一个奖,得与不得生活都会继续。

这里不是终点,这里的成功,不代表人生的成功;

这里的失败,也不代表人生的失败,未来仍需我们自己去打拼。

关于作者: luda

无忧经验小编鲁达,内容侵删请Email至wohenlihai#qq.com(#改为@)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