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教育学习

关于广美我想说广美教授齐喆分享漆艺活化,现代创意赋予漆艺无限可能

10月16日,广东省志愿者联合会指导、南部非流动志愿者小组主办、广东省振兴传统工艺工作站、广州市台湾区文化交流促进中心主办的南方非流动学堂第四期讲座《进入当代生活的传统漆工艺》在广东省文化馆(广东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举行。

讲座邀请广州美术学院教授、工艺美术学院院长齐喆做客南方非遗学堂,分享中华漆艺走进生活之美,并深入探讨目前传统漆艺在传承与创新所面临的问题。

现代创意赋予漆艺无限可能

中国使用大漆己有8000年历史。漆器髹饰技艺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漆艺更与陶艺、水墨并称“中国三大传统艺术媒材”。然而,在步入工业化时代的当下,作为传统工艺的漆艺是否还有用武之地?活动现场,广州美术学院教授、工艺美术学院院长齐喆围绕这一议题展开探讨。他从衣、食、住、行、用等5个方面,分享了漆工艺在现代生活广泛应用的案例。

中国传统漆工艺在服饰设计中的应用源远流长。早在汉代,“漆纤维”艺术就已成为诸侯国王室最潮流、最前卫的奢侈品。官员用的“乌纱帽”也是在纱的基础上涂漆制作而成。齐喆向观众介绍,由于漆艺对“基底”要求不高,因而广泛应用在食具、茶具、酒具、香具、文具、花器等器物上,几乎囊括了我们日常所见的所有生活器具。现代工业的尼龙布和塑料制品上,只要施以大漆,同样可以传递出浓浓的东方韵味。

步入当代,防潮、防腐、防蛀、实用功能和审美价值相结合的漆器,依然受到消费者的广泛青睐。现代设计的加持,让漆艺呈现出令人耳目一新的面貌。新材料、新技术、新产品的涌现,也给漆艺带来了无限可能。讲座上,齐喆展示一件件新潮的漆艺制品让现场观众赞叹不已。

从高铁桌饰到汽车内饰,从仪表盘到飞机、游船内部装饰,世界各地都留下传统漆艺的不少创意案例:荷兰设计师与两位日本工匠合作用漆工艺制作出全球限量版自行车,红旗L5限量定制版的内饰板由福建漆宝斋制作而成,日本铁路公司在金泽与轮岛之间运行的概念车,甚至将豪华的漆面装饰搬上了两节车厢。

“传统漆工艺需要原汁原味地传承,但更需要创新设计、走入生活。”齐喆表示,通过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这些漆艺产品既保留了东方文化的特质,又将传统漆艺重新带回现代人的生活中。

漆艺市场应形成“分级机制”

广东是漆艺大省,漆艺风格通透灵秀。阳江素有“漆艺之乡”的美誉。分布在阳江、潮汕等地的大量漆艺从业人员,也奠定了广东漆艺在全国的一席之位。广州美术学院工艺美术学院专门设有漆艺本科专业方向,专业既重视传统漆艺的传承,亦重视创新研究,力求通过跨媒介、跨学科的融合,使漆艺在当下社会中呈现出多元的面貌。

齐喆介绍,早在上世纪70-80年代,广州美术学院工艺美术系原主任、著名漆画家蔡克振就创作了《报春》《葵乡》等多幅经典之作,后者还被人民大会堂广东厅收藏。进入21世纪,由万小宁、林蓝、齐喆创作的《南国春天》,齐喆创作的《南国的虹》《清影》等佳作,分别成为广州维多利广场、白云国际机场、珠岛宾馆的独特的风景线。

如今,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大潮下,工艺美术学院继续创意迭出。今年4月,由工艺美术学院漆艺专业与国内知名汽车品牌比亚迪联合开发的大漆汽车配饰,还在第十九届上海国际车展惊艳亮相,为漆艺“双创”留下又一生动案例。

时代审美潮流的转变,一直推动着漆艺推陈出新。齐喆直言,目前国内传统工艺“双创”仍然面临不少问题,市场缺乏“分级机制”就成为掣肘漆艺发展的瓶颈。他建言,工匠与艺术家的漆艺,应与工业化的漆艺实现差异化发展,以构筑更健全的工艺美术市场生态,通过市场消费力的推动实现漆艺创新,融入现代生活,“让新材料、新技术、新产品,给漆艺带来无限可能”。

采写:南都记者许晓蕾

关于作者: luda

无忧经验小编鲁达,内容侵删请Email至wohenlihai#qq.com(#改为@)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