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张专辑:父母和故乡的故乡
(05)高考高频主题的“父母和故乡”
春节期间回到乡下的几个青年在闲聊。
这些话语引人关注:①我喜欢上海,它有国际视野和大都市气息。
②老家很漂亮,又有新政策支持,我想回来创业,还能陪伴家人。
③我哥在国外,好几个春节都没有回了,父母一直念叨。
④大城市压力大,节奏快,我有点跟不上。
⑤我想接爸妈和孩子到城里生活,可爸妈不愿意离开家乡。
身处大发展的时代,作为“00后”的你读了上面材料,有怎样的感触和思考?请以其中两三句话为基础确定立意,写一篇文章,表达你的人生愿景。要求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写作指导】
材料的主体部分由五句话组成,第一句写出了现代大都市对青年人的吸引力;第二句写出了家乡的变化,阐述自己想归来的理由;第三句则写出了父母对外出子女的挂念;第四句是说大城市生活的压力;第五句则写父母一辈对家乡的不舍。综合整则材料考虑,是写“我”对“城市”“乡村”的看法,以及“我”如何在两者之间取舍。选择城市,意味着承受压力,远离亲人;选择乡村,意味着离开时尚与繁华。在自我实现与陪伴家人之间,如何达到心理与客观上的平衡,如何实现一个良好的统一,这是材料引导学生思考的方向。
写作时可从以下角度立意:①城市的风雨与光芒;②美丽乡村,建设有我;③新时代带给乡村的新机遇;④平衡亲情与梦想;⑤人在外,心在乡。
【必背范文】
老去的父母 年轻的故乡
“父母在,不远游”的古训似乎在时代的发展洪流中被冲淡了,40年的改革开放改变了一代人的家庭观。我们逐渐长大,父母渐渐老去。最大的一批00后应该已经完成人生的成人礼了。成人意味着责任,在新时代里,作为一名00后,我愿意将我的人生奉献给我的家乡,回报给我的父母。
父母这一辈人总还是保留着传统的“安土重迁”的思想,总觉得自己生活了一辈子的故乡才是最踏实的地方,他们不愿意改变现有的生活状态,不愿意和子女一起去城市里生活。其实他们离不开的是一辈子的生活方式,乡村的简单、纯粹、安静已经融入到他们的血液里。另外,老人们不愿到城市里和儿女一起生活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不愿给孩子们添麻烦。城里的生活无疑是快节奏的,消费水平也超出乡村许多,老人们为了不打扰孩子们的工作、生活,平时即使生病也会隐瞒,“不能帮忙至少就不去打扰吧!”有这种观点的父母不在少数。
然而,父母毕竟一天天地老去,当他们需要人照顾的时候,儿女们又在哪里?哈尔滨65岁的朱阿姨,一个人照顾瘫痪卧床的老伴5年了。当瘫痪的老伴儿半夜从床上掉下来的时候,朱阿姨是多么无助,即使拨通了通讯录里远在异地的女儿的电话又能如何呢?为人子女,当尽孝道。父母总是以无限的宽容,支持儿女追求梦想:“孩子,长大了,你就飞吧!”可当我们真的飞走了,留给他们的却是无尽的牵挂与寂寞。
年轻人在外打拼,忙忙碌碌,甚至春节都无法回家。可曾想到,年迈的父母望眼欲穿盼着孩子归来。不可否认,外面的世界更精彩,但是如今的故乡未尝没有新时代的魅力。能否将实现自我价值与奉养父母兼顾呢?看,网购、移动支付、更加便捷的交通、日益改善的环境,就算是在小县城、小乡镇也能和世界同步,而这一切,都要归功于这个蓬勃发展的时代。作为年轻人,我们可以在家乡这片热土上大有作为。年轻最不缺的就是拼搏与梦想,当梦想搭上了时代的顺风车,势必会跑得更加迅疾。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当这些新鲜事物进入传统的故乡之时,城市与乡村的距离缩短了,故乡越来越年轻了。美丽乡村、智慧乡村离我们越来越近了。
年轻的故乡离不开年轻的人们,真希望那些“老人村”“留守村”可以有所改变。如今我们有国家发展的大好形势,有地方政府的创业支持,为什么不能回家创业,开拓出崭新的天地呢?发展自我与陪伴家人,从来不应该是一对矛盾。
父母越来越老了,而故乡越来越年轻了,唯愿通过我们的努力,让年老的父母在年轻的故乡里,幸福安康。
[名师点评]
文章以青少年的口吻,在开头第一段就明确观点:“作为一名00后,我愿意将我的人生奉献给我的家乡,回报给我的父母”。接着分别从父母固有的思想观念、父母不愿给孩子增加负担的心情、空巢老人面临的困境,以及在新时代新环境下怎样解决实现自我与奉养父母的矛盾等方面进行阐述。最后呼吁青年人奉献自我,回乡发展,表达自己对未来的美好愿景。条理清晰,语言质朴。
(06)高考高频主题之“故乡”
随着城市化进程,很多人离开故乡去城市发展生根;随着全球化进程,不少人离开故土去国外求学谋生。人们距自己的故乡越来越远。其实,所谓“故乡”,不止是我们的生养之地,也是一种心灵的依托、文化的原乡。乡愁源于人的内心,不仅是因身体远离故乡而生出的念想,更是因心灵之家遭遇变故而形成的文化心理现象。
故乡日渐远去,如何安顿自己的心灵?有人心怀乡愁,故乡成为心灵的慰藉;有人放下乡愁,为进入他乡的新世界而欢欣……
对此,你有怎样的思考?请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写作指导】
本题是任务驱动型作文。材料主要讲在城市化进程中,人们对待故乡的不同态度。审题时要注意思考:材料中第一段长长的文字,主要是展现社会现实背景,暗示命题者的意图和导向;希望你以关注现实的眼光,从时代变化和文化传承的角度去思考,去“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本作文审题时要聚焦的核心句是“对此,你有怎样的思考”,把握好“此”字的含义,就是解开题目的钥匙。按上下文的承接,“此”所指应是:故乡日渐远去,如何安顿好自己的心灵?可转换为:如何在故乡日渐远去之时安顿好自己的心灵?后面的两句提示语:“有人心怀乡愁……”“有人放下乡愁……”,这是提示两种不同的思考路径,省略号表示还可以有第三种第四种思路,只要你的思考扣住了“乡愁”“故乡”“安顿心灵”等关键词就好,然后辩证深入地展开自己的思考。
可以展开的立意有:“怀念故乡,又不囿于故乡,才能展翅远翔”“心中倘若有故园情,何处不闻莼鲈香?”“此心安处是吾乡,只把他乡当故乡”“心系故乡,方能立足天下”“四海为家,是时代的召唤”“身在远方,心在故乡”“维系于原乡,进取在他乡”“乡愁为舟,伴我远航”等。
【必背范文】
心安即吾乡
纵然一直在不断地行走,路过许多的城,遇见无数的风景,可心中最柔软的一处,依旧是那个叫作故乡的地方,简净无恙。每番风尘仆仆而归,只要走进故乡,皆能被一一拂去,回到浮世清欢,自在闲逸。
岁晚归乡,梅花早已零落满径,隐入尘土,不见芳踪。只余记忆中的那阵寒香如故,疏影依依在桑梓旧年的印象里。青竹倒是仍然簇簇朝气,在溪涧边上绿枝斜斜。岁月在缓缓地流淌,每次归来,都要去寻一遍那些被时光淌过的风景遗韵,细细与之叙旧。在自己看来,那些蔓草丛生的一砖一瓦皆是沉默的言语,岚烟连绵的一山一水则如灵动的画卷。老宅旧巷,或断壁残垣,藏着旧时的风云人事。竹溪古榕,幽径花草,从前总与之相好为邻。在这平凡的小村落里,藏着外界找不到的美好与温暖。从来到去,从离到归,只愿它们能安然无恙地存在着。纵然免不了人事的更替,只愿它们只老去那么一点点沧桑。最好是能在每次独临时,可以有着如以往同样的心绪便好。
还是恋极了暮色时的故乡,那炊烟袅袅,一派简朴如初的模样,且在心中长久安放着。临风而立,看着晚霞披在那些老宅子的黛瓦上,仿佛旧年的遗迹,浅浅古韵如初,不惊不扰。每至日落时分,总是一个人走到顶楼去好好享受那一日之中最美好的时刻。当故乡的风迎面拂过时,一念清闲。倒也时常庆幸,生长于这个与世无争的村落。无数次行遍乡径,走过阡陌,于须臾之间,悠悠恰逢故音。满目山河不改,只是岁序荏苒,在不知不觉中,流转得飞快。
曾留意过很多地方的夜晚,终不似故乡的夜,那般安宁朴和。乡间的夜,星子澹澹,虫声四起,月光轻柔,清风入窗,吹动一帘乡愁。枕着月华而眠,仿佛又做起了年幼时那不谙世故的梦。也屡屡在清幽的月影下徘徊过,总觉幼时的无邪岁月,在忽来忽往的流年里,落了满地,无从捡拾,只能默默送离。也许是当年的离开太义无反顾,以至如今总是念念昔归。却因年华尚好,心系远方,终难两全。但明月亦然知我,为何总对故乡的一切深深眷念着,又为何总是喜欢去重温那些被时光荒置遗忘的地方,因为此心安处,是吾乡。
自从离开故里,所有地方,只作天涯。这些年,无论走得多远,终不忘云烟深处,山水环绕的故乡。不曾想过,原来小时候的寻常岁月光景,都成了长大后的乡愁。是那场打湿衣衫的绵绵秋雨,是霞光暮色里的炊烟人家,是桑梓旧径的竹坞梅林,也是古榕树下的追逐嬉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