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群中小学生,“人大人防”模拟立法审议,建言“网络保护”立法,独创方法。
一位检察官,从事未成年人保护近20年,六个“莫字诀”,对问题少年、困境儿童的立法保护价值导向,可圈可点。
一间“未爱小屋”,开在局门路363号申城首家未成年人保护站,少年心灵,此间呵护。
今天上午,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39次会议表决通过《上海市未成年保护条例》修订案——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立法实践,全方位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让“年少的你”沐浴“法治阳光”。
图说:祖孙二人在申城首家未成年人保护站参观(视频截图)。刘歆 摄
清朗网络
科学设置“未成年人模式”
一条来自“朋友”的消息,在微信群疯传,年少的你会随手转发吗?前一天,大家都在为一个人点赞;后一天,这个人又成了众矢之的,年少的你也会跟风随大流吗?
七年级学生王玎珉的回答是:不会!上网,就要心中有标准、脑中有判断。
上月,25名中小学生应邀走进市人大常委会会议厅,在庄严的国徽下模拟立法审议。一出生,就遇见了信息大爆炸。每天,面对铺天盖地的信息资讯,身为互联网的原住民,“00后”们的立法见解,堪称独到。
王玎珉的观察是——新媒体,拓宽了视野,增加了生活趣味,但血腥、暴力、色情、虚假信息也难免鱼龙混杂。面对错综复杂的网络世界,未成年人自身的辨析能力、保护意识,要提升。问题是,如何提升?
小王同学就对身边的同学开展了一次小型调研,形成了一条立法建议:营造清朗网络,学校里应开出“媒介素养课”,身处互联网时代,独立思考的能力,也是一种素质教育。
另外,“网络保护,立法应该限制未成年人使用关于短视频网站的时间和内容,科学设置未成年人模式。“王玎珉说。
那么,如何设置,才够科学?上海外国语大学西外外国语学校宗佳圻同学,细数了“未成年人模式”现状,概括下来三个词:幼稚、简单、不走心。
小宗同学说,有时跟着妈妈一起看综艺节目,但当某个App设置成青少年模式后,看到的,基本都是低幼动画片,《熊出没》、《小猪佩奇》,轮番登场,”就连学习频道也很低幼,这对青少年来说太幼稚了!”
“而且,未成年人模式的开关密码设置过于简单!”小宗继续吐槽,普遍只有四位数,输错次数也没有限制,网络原住民要破解密码,那根本不是个事儿。
所以啊,与其搞一刀切、不走心的形式主义,不如督促网络产品和服务提供者根据不同年龄段分级推荐,让不同年龄段的未成年人各得其所,也免得大家为摆脱不好看、不管用的“未成年人模式”动歪脑筋。
“走进人大”模拟审议,可不是吐槽大会。“00后”们有立法建议,地方立法就积极回应,条例第53条明确——
◆网络产品和服务提供者应当针对未成年人使用其产品和服务设置相应的时间管理、权限管理、消费管理等功能;
◆鼓励网络产品和服务者提供者针对不同年龄段未成年人的身心特点开发相应的保护性使用模式,引导未成年人在该模式下使用网络产品和服务。
此外,网络产品和服务者提供者“不得以打赏排名、虚假宣传等方式诱导未成年人盲目追星、盲目消费;严禁未成年人参与网络低俗表演、网络不良社交等活动;发现产品和服务存在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情况,应当采取必要措施对相关内容、功能或者规则,进行删除、屏蔽或修改,防止侵害未成年人信息的扩散,同时应当保存有关记录,并向网信、公安等部门报告。
当然,立法也特别提出:政府、社会、学校和家庭应当加强未成年人网络素养宣传教育,培养、提高、增强孩子们科学、文明、安全、合理使用网络的意识和能力,保障孩子们在网络空间的合法权益!
图说:黄浦区未检办案组主任莫苇菁。黄浦区检察院供图
六个“莫字诀”
未成年人违法犯罪记录依法封存
“莫伸手,伸手必被抓”;“莫担心,罪错会帮教”;“莫害怕,受害有救助”;“莫迷茫,法治进校园”;“莫无助,公益为你守”;“莫迟疑,有案来报告”。
六个“莫字诀”,是“莫阿姨”的未保口头禅,也是六位一体的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新格局。
“莫阿姨”,大名莫苇菁,黄浦区未检办案组主任。近20年来,她积极履行检察职能,惩治侵害未成年人犯罪,精准帮教罪错未成年人,综合救助未成年被害人。一个目标是:让孩子们远离伤害、远离犯罪。
品学兼优的好孩子,也会做小偷吗?会的,“莫阿姨”遇到过。一个男孩子,从小就是优等生,临近高三,家境优渥的小伙子忽然偷起了自行车,接二连三,直到被抓。为啥要偷?他想自己赚钱请同学吃饭,感觉很有面子。因为未满18岁,痛哭流涕的小伙子被交给了“莫阿姨”。一番帮教后,小伙子知错了。回到学校,他努力学习,高考成绩很理想。更幸运的是,上海当年在全国率先试行未成年人违法犯罪记录封存,青少年轻微违法犯罪的卷宗档案加盖专门印章,封存,保障误入歧途的孩子们回归社会“无障碍”。
那个男孩子,大学毕业后工作、成家,一直很好。他仅仅是“莫阿姨”帮助过的一个孩子,受益于未成年人违法犯罪记录封存制度的孩子,很多。
有一段时间,一些未成年人实施故意杀人、强奸、抢劫等严重犯罪,以及校园欺凌等恶性违法犯罪而被“一放了之”,引发广泛关注,降低刑事责任年龄、严惩低龄未成年人恶性犯罪的呼声高涨。
但无论是司法界还是理论界,都反对仅仅因为一些极端个案就否定已经取得明显成效的未成年人刑事法律制度和刑事政策;事实上,最高法大数据分析显示,最近10年全国未成年人犯罪呈现下降趋势。
一个共识是,刑罚不是解决问题最好的途径。对不满刑事责任年龄的涉罪未成年人采取必要的措施,保护社会的同时挽救孩子,不能简单地“一判了之”,也不能简单地“一放了之”,低龄未成年人犯罪问题应当及早干预,积极矫治。
这种干预矫治,如何实施?“莫字诀”,就是一种通俗生动的归纳,也是上海多年来未成年人司法保护的有益实践。
“莫字诀”,也在《上海市未成年人保护条例》中得到回应,条例第72条明确——
◆对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
◆对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依法处罚后,在升学、就业等方面不得歧视;对符合条件的未成年人的相关违法犯罪记录,依法予以封存。
图说:未爱小屋”为未成年人提供心理咨询和辅导。刘歆 摄
“未爱小屋”
让阳光少年满满正能量
局门路363号,五里桥街道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上海首家未保站。
“未爱小屋”,就在这里。屋里的几样东西都很专业——身心反馈减压训练系统装置、未成年人心理沙盘、减压器具、心理测量量表、沙发床,一应俱全。
去年,未保站开张,日常开展儿童福利、家庭监护支持和干预、未成年人突发安全事件应急处置、未保法宣贯、儿童工作队伍建设,服务项目涵盖临时监护、应急处置、政策宣传、法律服务、心理咨询、资源链接,推动各部门资源共享,因地制宜、探索创新,持续提升未保站的服务能级,丰富服务功能。未保站,不仅要成为服务未成年人家庭的“服务站”,而且要成为帮助未成年人的精神“避风港”,为打造儿童友好社区探索突破。
今年,未保站推出“未爱小屋”。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身心健康教育培训中心的专业心理咨询团队来了,努力打造未成年人心理关爱服务枢纽、心灵港湾。
对心理关爱,“00后”们也有自己的独特需求。延安初级中学九年级赵安淇同学,查阅了未成年人心理健康的相关法律法规,建议地方立法增设:学校应当配备法制辅导员、心理指导教师,加强对学生的法制教育和生理、心理健康指导。建立全市中小学生心理素质健康监测机制,在保护未成年人隐私的前提下及时向有需要的同学提供引导与帮助。
这些立法建议,也来自这位“00后”的日常观察——未成年心理健康呵护,通常会遇到两个问题。一个是,心理老师数量少,很少能兼顾到每个同学的情绪和心理健康问题。另一个是,心理问题具有隐蔽性,不专业的家长、老师不一定能在第一时间发现学生的异样。
“上海中小学每学期都有体质健康监测,监测学生的身高、体重、视力,但对心理健康却鲜有关注。”赵安淇说,不妨通过立法,委托专业机构对中小学生开展心理健康监测,实施流程大致与体质健康监测一样。更要紧的是,心理监测,不仅要够专业,监测结果应该单独告知学生家长,保护学生隐私。
今天,地方立法回应了赵安淇同学的建议,条例第24条明确——
◆学校应当根据未成年学生身心发展特点,进行社会生活指导、心理健康辅导、青春期教育、生命教育、性别教育。
◆学校应当开设心理健康课程,配备至少一名心理健康教师,并可以设立心理辅导室,加强对未成年学生的心理健康辅导。发现未成年学生心理或行为异常的,应当及时干预并通知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对存在严重心理健康问题的,及时向教育、卫生健康等部门报告。
◆学校应当做好心理或者行为异常学生的信息保密工作,不得将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作为学生综合评价和升学等的参考依据。
“未爱小屋”,就是设立在社区的心理辅导室,是未成年人心理健康保护从校园向社区的延伸。未来,将会有更多的“未爱小屋”依法呵护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让“少年的你”心中阳光充沛,满满正能量!
新民晚报首席记者 姚丽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