涡轮特约评论家托戈涅夫
最近正式公布了赛迪顾问现役经济研究中心编制的《2021中国县域经济百强研究》。
与去年相比,今年百强县在地域分布上保持了大致稳定。其中东部地区占据65席,较2020年减少2席;中部地区上榜22席,比去年增加2席;剩下的西部地区10席、东北地区占3席,数量上都没有变化。
但稳定背后也不乏看点,并隐藏着某些重大的、不可忽视的变局。
江浙鲁何以占据半壁江山
俗话说,郡县治,天下安。县域经济的背后是市域经济、省域经济。
我们看常年霸占百强县榜单前三名的江苏、浙江、山东,就是省域经济排全国第二、第四、第三的头部地区。今年,这三省分别有25、18和13个县上榜,占据了百强县总量的半壁江山。
但三省的强县在成因、分布上,也呈现各自不同的特点。
浙江县域经济发达,源于其独特的省管县模式。虽然不少地方或多或少都存在省直管县的情况,比如湖北的潜江、仙桃、天门,河南的济源,都是省直管的县级市。但是像浙江这样全省范围内实施省管县体制的,全国仅有海南与浙江两地。
省管县体制使得浙江的县拥有比其他地方更多的财权与事权,大大调动了县域发展的积极性。所以尽管GDP总量只有江苏的六成多,但浙江百强县的数量却经常超过江苏,像2020年,浙江就以24席排名全国第一。
与浙江不同,江苏实行的是市管县体制。但有道是“强将手下无弱兵”,作为全国唯二GDP超过10万亿的经济大省,江苏历来强县如云。
尤其是乡镇企业发源地的苏南地区,过去常年霸占百强县前五名,直到2012年,由于吴江撤市设区,才让出一个名额给了福建晋江。
不过,与浙江百强县东南西北均匀分布的情况不同,江苏的县域经济则按照苏南、苏中、苏北的顺序由强变弱,百强县数量由多变少,区位特征明显。
至于山东,虽然上榜数量也不少,但头部强县不多。前十名只有1个(龙口),前50名也只有6个,远低于江苏的17个和浙江的12个。
比这更能说明问题的是“千亿县”数量,山东仅有胶州、龙口两个,不仅跟江苏(16个)、浙江(9个)不能比,甚至比福建(4个)、湖南(3个)还少。
这或许也能够解释,为什么山东百强县那么多,却并没有给人留下民富县强的印象。
广东为啥只有一个百强县
与江浙鲁动辄十几、二十几个县上榜不同,身为中国经济第一大省的广东,却只收获了一席百强县——惠州博罗,而且排名相当靠后,位列第89。这又是为啥呢?
其实,历史上的广东也曾一度县域经济发达。早在改革开放之初,东莞、南海、顺德、中山四县就因为经济发展迅猛,被称为“广东四小虎”。
此后为了适应珠三角发展的需要,1988年1月,中山与东莞两县升格为地级市。但即便如此,直到上世纪90年代,广东依然是百强县榜单的常客。
以南方谈话发生的1992年为例,广东就有14个县上榜。数量上仅次于山东和江苏,比浙江还要多出两席。其中,顺德和南海曾长期位列百强县第一、第二名,就连昆山、江阴见了都得喊一声大哥、二哥。
然后从2000年前后开始,广东掀起了一阵撤县设区的高潮。短短几年时间,包括花县、番禺、新会、南海、顺德、三水等一众百强县相继变区,广州、深圳、佛山、珠海等珠三角城市由此进入到无县时代。
虽然后来也发现这么做存在一些问题,所以才有了2009年广东省委、省政府批复同意在维持顺德区建制不变的前提下,赋予顺德行使地级市管理权限的反复。但这些曾经百强县常客,再也无法重回榜单了。
同时,粤东西北发展的不尽如人意,使得不仅没有后续新的强县补进来,廉江、高州等曾经的百强县也慢慢掉出榜单。
所有这些因素加总在一起,最终造成了现在的经济一哥广东,却只有一个排名靠后的百强县的局面。
县域经济转型的窗口已打开
说完几个代表性省份的情况,我们再来看县域经济的整体发展。
毫无疑问,跟随着中国经济发展的节拍,县域经济尤其是头部的百强县,也在持续、快速的发展中。2020年,百强县人均GDP为11.2万元,已达到高收入国家水平。
但也应该看到,随着中国城市化进入下半场,人口流向开始从过去的由农村到城镇,变为从小城镇进一步向城市群、都市圈、中心城市聚集。
这点也得到了《2021中国县域经济百强研究》的证实,虽然县域户籍人口仍占全国户籍人口总数六成之多,但数量逐年减少,至于更能反映人口实际居住情况的常住人口数据,那一定就更少了。
同时,产业的升级、转移,后工业化时代的到来,也使得县域经济正在失去其安身立命的第二产业优势。当六成省(市、区)县域开始以第三产业为主导,县城相对大城市的竞争劣势就愈发明显。
这几方面因素叠加到一起,结果就是县域GDP占全国GDP的比重持续下降,且县域间的经济差距也显著扩大。县域经济走到了一个十字路口。
即便是在浙江这样的发达省份,省管县体制的种种弊端,比如县域经济天花板太低,弱市强县不利于资源整合,地区间重复建设、产业同质化竞争等,也逐渐显露出来,逼着浙江近些年开始力推县域经济向都市经济转型,打造四大都市区。
可以说,属于县的黄金时代已经过去了,未来,除了长三角、珠三角及武汉、长沙、成都等几大中心城市周边的卫星县城外,其余地方的县域经济或将进一步萎缩。
当越来越多的强县,通过撤县设区的方式融入核心都市,百强县榜单的含金量也会被进一步稀释。
责任编辑:王磊
校对:刘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