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高考季节,我开始惋惜河南考生有多惨,考上好大学有多难,经历了多少教育不公。
毫不否认,与其他省份相比,河南考生的确数量多,考上一流名校的确不容易。
但一味强调高考的“地狱模式”,甚至玩数字游戏夸大其词,都不会让现状变好,只能加剧“内卷”,只能提升“高考移民”和补习班的销售业绩。
只有揭开“假象”,抓住要害、看清本质,才能对症下药,根治“河南高考之痛”!
一、那些假象
假象一:2021年河南有125万人参加高考
今年高考,许多本地媒体都报道称,有125万考生报名参加高考。125万,这一数据又被其他媒体和自媒体转载,有的还以此做成表格,与其他省份进行比较。
而实际情况呢?
6月1日,河南省府新闻办召开发布会,教育厅长郑邦山提到,“2021年,河南省参加普通高考全国统考的考生为79.07万人,对口招生省统考6.98万人,专升本省统考18.74万人。除去参加高职单招已录取20.4万人,实际参加统考人数104.6万人。”
不难看出,125万是实际参加统考人数+高职单招已录取人数得来的。而大多数人理解的高考,其实就是参加全国统考的人数,即79.07万人。
另据了解,把高职单招算入高考报名人数,是很多省份都在干的事情。但把专升本也算入高考报名人数的,恐怕只有河南省一家了。
河南专升本考试与高考同期,客观上也造成了专升本人数就应统计在高考人数内的“假象”。
而以广东、山东为例,今年广东专升本考试时间是4月10日-11日,报考人数13万人;山东专升本考试是5月8日-9日,报考人数10.5万人。
这两省对外公布的高考人数(广东78.3万,山东79.5万),显然是没算上专升本人数的。
就算统一统计口径,河南考生数量也是第一,为什么某些人非要玩数字游戏,夸大其词呢?
假象二:河南高考复读生占了四成以上
一些无知自媒体,根据河南省2018年高一新生的人数(67万人)和2021年高考人数(125万),算出河南复读考生占比达到四成以上。
而一些无良自媒体更是过分,不知道怎么算的,直接声称2021年河南复读高考达到了惊人的75万……
这两类,显然是没理解统计数据中的125万人是怎么来的,完全不知道这是把对口、单招和专升本都加上的数据。
据有关机构核算,河南省每年复读生的占比约在15%左右,比例也非常高。
就算认真计算,河南复读生比例也不低,为什么非要造假呢?
假象三:全国一张卷,河南一定考第一
关于高考,网上经常一直流传着这样一些段子:
“北京考生400多分上清华北大。”实际情况是,即便是在北京,每年高考成绩没个670分以上,清华北大想都不要想。
“要是全国一张卷,河南考生一定能考全国第一。”实际情况是……
其实,自恢复高考的1977年开始,一直到1999年,全国高考都是统一试题,一张卷。
分别截取三个时间点,来看看到底哪个省的考生实力强?
1980年,浙江,江苏,安徽的分数线占据全国三甲。河南位列第16。
1991年,分数线排在第一第二的,依旧是浙江和江苏,这两省的分数线已高出20名左右的广西将近50分。河南排在第五。
1999年,湖北跃居第一位,河北第二,江苏第三,浙江第六。河南第七。
当然,这些分数线也和改卷、招录人数有一定关系,但仍能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一个省的教育水平和考生实力。
所以,全国一张卷,河南考生第一,这种说法显然是站不住脚的。
另外,反映地方教育质量和学生水平的,也有其他维度。
看看近年来数理化奥赛国家集训队的省籍来源,河南也仅列15位。
而截至2019年的两院院士籍贯显示,河南院士的数量,差不多仅相当于江苏的零头。
可见,河南高考难、分数高,并不能说明教育水平高、学生实力强,只能反映出考生多、招录少。
二、如何根治?
本文的目的,也不是给河南高考泼冷水,而是要在揭开假象之后,找到解决“高考之痛”的真办法。
全国一张卷,统一录取分?
每年总会有人大声疾呼,要求高考“全国一张卷,统一录取分”,认为这样才是教育平等。
全国一张卷,其实做起来不难,原来也是这样安排的,难就难在全国统一的招生与录取。
自1977年以来,高校的招生计划都是按省下发的,每个地方的高校在招生时,都会对本地区的考生有所倾斜。
郑说选取了六所高校(清华北大合在一起统计)在各省的招生人数排名前五的对比:
可以看到,每所高校都是对自己所在地区招生人数最多,而本省招生比例最大的,是郑州大学。
而其他地方高校,招生人数最多的外省,也是河南。
这么看,外省高校对河南还挺厚道,河南考生最多,给的招生名额也是仅次于本省。
高考招录的现状就是这样,几乎所有高校都是留给本省最多的名额。这在情理上也说得过去,因为所在地给予了高校土地、物资等各方面的支持。即使是部属高校,资金来源中地方财政投入早已远超部级拨付。
全国统一招录,这不仅在阅卷、录取上会出现新问题,面对种种的地方保护,可能性微乎其微。
事实上,也从来没有绝对平等,只有相对公平。你让出钱出力的地方,把最多的招生名额让给其他省,这对当地的纳税人公平吗?
根治高考之痛,唯有新增一流大学一条路
综上所述,别再傻傻地呼吁“全国一张卷、统一录取分”这样没可能的口号了,河南人应该大声疾呼的是,“我们要一流高校!”
人口基础大造成的考生多,这个现实没法改变,但一流高校少的现状可以改善。本地的好学校多了,本地考生考上好学校的几率就会大增。
而现有的“双一流”郑大,已经够“大”了,无论从办学规模还是招生人数上来说,已经在全国名列前茅,让它变得更大,既没必要,也无意义。
进一步增强河南的高教实力,只能靠增量。增量的来源,一是新建高水平一流大学,二是现有一流大学在豫设校区。
不幸的是,“高校设立新的异地校区”这条路,似乎已经被教育部堵死。
2019年,教育部在官网公开答复了第1780号提案,称:教育部对异地校区办学模式一直持审慎态度,原则上不审批设立新的异地校区。教育部多次表示对高校异地办学一直持不鼓励、不支持的基本政策。教育部还专门要求停止武汉大学深圳校区建设。
尽管我们也经常看到,河南省与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等高校签署战略合作协议的新闻,但这些合作大都雷声大、雨点小,没有一家单位是在豫进行统招办学的。
而一度重磅传出的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郑州校区,也早已随风飘去。
河南就不能突破禁令,让一流高校在豫设立校区,招收本科生研究生吗?河南就不能孤注一掷,建立自己的南方科技大学和西湖大学吗?
这既考验地方大员的智慧,也考验着河南人的决心和意志。
-END-
河南新增一流大学,为啥这么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