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高考小升初作文和中学考试教育微课视频详细《何老师高考作文》主页
出发(18届艺声杯决赛佳作)
出发
吴敏源(安徽省马鞍山市第二中学高二)
坐那辆黑色轿车去江苏泰州赛车店的路上。
我第一次远离家乡,心中惴惴不安,能够参加这次决赛完全是侥幸,而现在竟然真的出发了……这是一个雨雾朦胧的清晨,雨水并不滂沱或是淅沥,而是蒸腾着浮在空气中,沾衣欲湿。我没看见杏花,但看见收费站上红色的马鞍山三个字在雨雾中渐渐隐没不见。我怅然地靠在坐椅上,充满了迷茫,前路会是怎样的呢?
高速公路笔直地向前延伸,一个个蓝色的限速牌从面前闪过,我发着呆,看着氤氲的雾气攀上车窗。
“前方500米处,到达南京市雨花台……”导航突然欢快地打破了一车的寂静。雨花台?我一愣。雨花台我也来过,很小的时候。那时候是坐大巴去的,从市里的老客运站出发,一路颠跛,将近一个小时才到南京,然后步行、打的、转地铁,反正花了不少时间。今天呢,今天用了多久?二十分钟?三十分钟?我没仔细算,不过我知道这对于现在的中国速度来说,已是再平常不过了。我想起印在记忆中的南大金黄的梧桐叶、夫子庙的酸梅汤,还有家里刻了我的名字的莹白如玉的雨花石,微微一笑,离家的愁绪似乎散了许多。
经过这一回,精神有些许振奋。老师说,从马鞍山到泰州也就两个小时左右的车程,过了前面的桥,我就到江北了。这么快,我心情好了起来,朝窗外望去,宽阔的江面横在眼前,这就是长江吧?茫茫雾气中,铁索横杆拉起大桥,锈迹难掩的渔船鸣起了汽笛,小时候过江还需轮船摆渡,现在只需从干净平坦的长江大桥上驶去了,长江波涛滚滚,浩浩荡荡,吞吐日月,千帆林立。我想起那首悲伤的诗: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如今,那些溃退的古迹早已风干在江畔的风中,山形倒是依旧枕寒流,可在这片雄鸡的版图上,哪里还会再现当日的落魄呢?那千寻铁锁,不再拦截敌军的船只,而是圈住千艘渔船,去实施那长江禁渔十年的指令;拉起钢筋水泥的大桥,去沟通天南地北的优秀文化。这是现代中国,正在筑起通往光明未来的桥。
雨渐渐停了,雾气却仍凝着。出发很久了,起初的不安或是新奇都慢慢平静了下来,我看见路牌上写着“栖霞山大道”,这是我熟悉的名字。地理课上,老师不厌其烦地重复了一遍又一遍丹霞地貌和栖霞山形成的原因和区别,我闭着眼睛都能倒背如流。但此刻,它们在我眼中动起来了。脚下的这片土地,它开始运动,挤压,隆起,昂起赭色的头颅;或是低眉,俯身,接受流水的冲洗。远方的沙石开始风化,剥落层层外衣,乘着流水,白天,或着黑夜,汩汩地经过这里,安下一颗心,把一切沉积。好像有千年万年的历史,又好像只有一瞬,斗转星移,一条条高速公路修建起来,一颗颗逐梦的心飞驰起来。古老的中国,现代的中国,用一条条路,连接了过去和未来。
过去我读诗,昔我往矣,扬柳依依,可是从前的灞桥早已遗失,柳下送别,只是幻想。没想到今天竟然能在高速上看见杨柳,柔软的柳枝似在风中轻抒皓腕,写下一笺笺春天的心字,慰藉远方而来的朋友。我不禁摇开车窗,想去迎那吹面不寒的杨柳风。扬州,我知道这一定是扬州,我想歌一曲扬州慢,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已是烟花三月的末梢了,这一定是千年前的柳,时隔几朝,仍柔了我年轻的心。千年,什么都变了,山变了,水变了,路变了,桥变了,唯情不变,唯中国不变,我的心又澎湃了起来,为一种雄浑、神圣的情感所占据。
到了岔路口,我凝望着路牌,果然是扬州,此外,还有上海、无锡等等,数条路,通往数个未知的前方,好像未卜,好像迷茫,但我凝望着“泰州”两个白色的字,我知道,无论哪一条路,都是新时代的青年正在追寻的梦想,都是光明的未来。
出发,理当出发。脚下的路,是祖国铺的路;路旁的山,是祖国孕育的山;山旁的水,京杭大运河最南的一段,邗江,是祖国凿开的南北的动脉;而我,是祖国哺育的新时代的花骨朵。我以笔为剑,将要奔赴的,是建设未来中国的前线;心中所怀的,是年轻的小我的梦,也是祖国大地上大家的梦。
又起雾了,白茫茫一片。云霭都看不见了,公路旁就像是万丈悬岸。远处一线金光,一点纯白,我不知道那是什么,也许是层叠的雪峰,也许是铺陈开来的江线,也许,是那一轮破开了迷雾,毅然升起的太阳。
泰州要到了,我虽到了,但脚下的路似乎才刚刚开始。
那便出发吧,始终出发。
(指导老师:韩彦)
点评:
这篇文章以“出发”为题,用从家乡赶往江苏泰州参加作文大赛的路程为线索,写了路上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看似流水般平实的记录,却暗含着耐人寻味的深意。其中最主要的自然是展现了我们国家的车辆、道路等交通方式的飞速发展,即便只是客观的叙述,也会让人印象深刻。此外,文中的“道路”似乎还隐含着对自己未来之路的某些悬想与设计,这个主旨的表达同样十分含蓄,将自己理想的远方与脚下的道路融合在一起,显得很有张力。相比之下,有些地方对于祖国的赞歌显得过于直白,就少了点味道。本文荣获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