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教育学习

关于议论文范文我想说56范文(高中) | 会提问,是议论文写作成功的关键

这篇文章大约有1900字

需要阅读

4分钟

-

门|壁咚树

作文题目

2021年新高考适应性考试汉语写作

请阅读下面的资料,并根据需要写文章。

1950年,新中国刚成立,百废待兴,朝鲜战争的战火烧到鸭绿江边,国家安全面临严重威胁,危急关头,在极不对称、极为艰难的条件下,中国人民奋起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先后有290余万志愿军将士赴朝参战,十九万七千多名英雄儿女献出宝贵生命, 涌现出杨根思、黄继光、邱少云等30多万名英雄功臣。

中华大地,万众一心,支援前线。历时一年的捐献武器运动,募得的捐款可购买3700多架战斗机。两年零9个月艰苦卓绝的浴血奋战,拼来了山河无恙、家国安宁,稳定了朝鲜半岛局势,维护了亚洲与世界和平。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一直激励着中国人民。

校团委举行“铭记历史,迎接挑战”的主题征文活动。请结合上述材料写一篇文章,说说你的感受与思考。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写作指导

在正式写作之前,应有意识地先列出提纲,提前做好谋篇布局的工作,对行文有整体的把握,让文章中心明确,条理清晰。

为了顺利列出提纲,需要结合作文题目进行合理的提问。有效的问题,可以贯穿一篇文章的始终。

作文要求以“铭记历史 迎接挑战”为主题,我们可以作这样的问题思考:为什么“迎接挑战”需要“铭记历史”?

我们可以从历史事件中树立某种心态,可以从历史人物中获得某种力量,从而结合当下,为今天的自己在前行的道路上做更正确的方向指导。

结合具体材料再思考:这里要求我们铭记的是哪一段历史?这段历史的特殊性在哪里?

这里要求我们铭记的是抗美援朝的历史。这段历史的特殊性在于:国家刚成立又面临危急关头;出现了一大批挺身而出的英雄人物;换来国家甚至是整个世界的和平。这就是抗美援朝精神的特殊性所在,我们可以从这里展开分论点大纲。

最后再回归整个作文题目做整体思考:当下的挑战是什么?在铭记历史的基础上,我们应该怎么做?

当下我们面临的挑战是:新冠病毒的突然袭击,使国家一度陷入危机;在这种形势下,涌现出了钟南山、李兰娟等英雄医者,他们有技术,敢于担重任,带领全国人民一起打赢了这场攻坚战。

所以,在铭记抗美援朝历史的基础上,为更好地迎接挑战,作为青少年,应该保有修炼本事的自觉,学好知识,掌握本领,以期将来更好地为国家发展做出自己力所能及的贡献。

范文

铭记历史 奋勇向前

17世纪英国哲学家弗兰西斯培根说过“读史可以明智”。读史要读出真实的历史,要了解历史的规律,从而为当下作出更理性地指导。因此,铭记历史,是为了更好地奋勇向前。

(为什么“迎接挑战”需要“铭记历史”?)

诚然,有人会说过去的事情就让它过去,我们需要过好的是当下。但是,一个没有历史的国家或个人是没有力量的,唯有铭记历史,从历史中获得精神涵养,才能更好地指导当下,走向未来。(辨证思维段)

历史沉浮间,我们应居安思危。中华民族饱经磨难,即使身处和平年代,也应该时刻保持忧患意识。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百废待兴,但在人民心中,和平的曙光眼见要到来。而此时,朝鲜战争的战火却烧到鸭绿江边,国家安全面临严重威胁。危急关头,中华民族的力量再次被激发,被壮大。

我们在忧患中成长,更在忧患中壮大。先哲告诉我们,“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唯有树立居安思危的心态,才能减少猝不及防的被动,赢得转危为机的主动权。

(为什么要铭记“抗美援朝”的历史?原因之一。)

历史沉浮间,我们总能获得英雄的榜样力量。每一次危难关头,中华大地总会出现一批顶天立地的英雄,挡在人民的面前,护百姓周全。

战火纷飞的岁月里,黄继光用身体挡住敌人的地堡枪眼,完成爆破任务;杨根思抱起炸药包与敌人同归于尽,切断敌军退路;邱少云任凭烈火烧身岿然不动,坚守潜伏目标。是他们,在民族危难关头,带着对国家和人民的责任,挺身而出,用最宝贵的生命为战争换来胜利。“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中华儿女是凡人,更是关键时刻能够为国家挺身而出的英雄。

(为什么要铭记“抗美援朝”的历史?原因之二。)

历史沉浮间,我们应保有修炼本事的自觉。在突如其来的疫情面前,全国上下陷入短暂的恐慌之后,医者,凭借一身过硬的医学本领,成为最美的逆行者,带领着全国人民快速打赢了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如果没有医者们平日里千锤百炼的技能苦练,何来这一场风驰电掣般的胜利?英国作家阿克顿说过,“历史是彷徨者的向导”,我们从这一场战役中走来,更明白应自觉修炼本事,才能在关键时刻,应国之需。

(铭记历史后,如何指导当下?)

古罗马史学家李维说过:“研究历史是医治心灵疾病的良药”。居安思危的心态、英雄榜样的力量和修炼本事的自觉,都可以使一个人远离尘世的喧嚣吵闹,而保持完善自我的热情。

(概括全文,升华主题。)

-END-

曾燕凤,笔名碧桐树。莆田第二十五中学高中部语文教师,荣获“优秀教师”、区“优秀通讯员”等荣誉称号。曾指导学生征文作品荣获省二等奖,市一等奖。个人作品散见于福建师范大学百年校庆文集《弦歌盈耳》,读者新语文、十点读书等公众号。

责编丨墨语

实习编辑 | 裕子


版权声明

本文系“读者·新语文”独家稿件。

可发布于“读者·新语文”旗下各大媒体平台,版权及解释权归“读者·新语文”所有。

个人或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关于作者: luda

无忧经验小编鲁达,内容侵删请Email至wohenlihai#qq.com(#改为@)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