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18岁和心爱的人结婚,30岁被父亲赶出去,41岁失去妻子,第二年失去父亲,44岁失去儿子。四十六岁写了《浮生若梦》,多年后成为了传世之作。
他是沈复,一个生于文人之家再平凡不过的读书人。他一生跌宕起伏,既没有功成名就,也没有家庭美满。
但正是这样的沈复,笔下文字如水晶般干净透彻。他从未怨天尤人,而是和他深爱的妻子陈芸,把生活过成了每个人所羡慕的样子。
《浮生六记》讲述的就是沈复和妻子的大半生,书中详细描写了他们的生活细节和各种趣事。明明是布衣蔬食清寒的日子,却被经营得潇洒浪漫、风流自得。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品味这本书,品味沈复坎坷的一生。
赌书消得泼茶香
沈复生于文人之家,家境算是小康,从小读书写字,非常爱好文学。
陈芸是沈复舅舅的长女,她四、五岁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由于家里缺少了最有力的经济支柱,陈芸一家的生活一直都比较贫穷。等她长大一点,便开始刺绣补贴家用,赚取弟弟的学费。
她非常喜欢读书,不仅自学认字,还懂得吟诗造句。沈复十三岁那年随母亲回家探亲,他读了陈芸写的句子之后,就被她的才华深深吸引。那时他们还不曾见过面,但他坚定地对母亲说:非陈芸不娶。
那年冬天,沈复又随母回家观礼,第一次得以见到陈芸的样子。在沈复眼里,就算她通身素淡,仍遮掩不了芳华,就连相貌上的一点小不足也显得真实可爱。等酒席结束之后已经是深夜,沈复肚子饿了,而细心的陈芸仿佛早已预料到一般,偷偷留了粥和小菜,拉着他回房吃。怎料沈复还没动筷子,陈芸的堂兄就闯了进来,堂兄开玩笑地说陈芸给沈复留粥不给自己留,逗得两人都害羞窘迫极了。
这碗粥,这段可爱又幸福的回忆,两人常常拿出来逗趣。沈复还戏称,到了来世再为夫妻,这碗粥的故事一定还会记得。
沈复十八岁的时候和陈芸成亲了,婚后几年是他们最快活的日子。夏天,沈复带陈芸到临水的我取轩避暑;七夕,夫妻俩一起拜织女,沈复还刻了两枚“愿生生世世为夫妇”的印章,作为信物和陈芸一人一个;七月半,两人对酒赏月,前一秒还为乌云遮月而郁闷,后一秒就被一声异响吓的双双生病……
少年夫妻恩爱有佳,沈复和陈芸的爱情在一个个小故事里漫延,甚至要跳脱纸张之外,溢满读者的心。
陈芸是个品性端正的姑娘,但在相处的时间里,慢慢被脱跳的沈复带出了大胆可爱的本性!
一次,沈复被朋友邀请帮忙庙会的插花比赛,陈芸也非常神往,但女子不能轻易出门。沈复便怂恿她穿上他的衣服,戴上他的帽子,假扮成男子出门。陈芸小心翼翼装扮好,学着男子的样子拱手阔步,对着镜子乐了半天。
沈复带着陈芸在庙会四处游玩,都没有被认出是女子,玩得好不尽兴!后来陈芸看到了小姐妹,一时忘记自己的装扮,过去打招呼的时候险些被婢女当成了登徒子。她急急脱了帽子表明自己的身份,这才皆大欢喜。
这样的经历真真是有趣,难怪沈复后来回忆亡妻的时候,会细细记录下来,丝毫没有忘记她的一颦一笑。
跟父母住在一起的这段日子是夫妻俩生活条件最好的时候,虽然没有什么积蓄,好歹吃穿不愁。
不过沈复后来回忆一生的时候,并没有觉得物质最好的这段时间就是人生中最灿烂的记忆,之后借助友人家,甚至奔波去异地筹钱的路上,都是他觉得美好的回忆。
生活条件好,他们可以过的很快乐;生活条件差,他们也可以过的很潇洒。因为对于沈复来说,每一个和陈芸在一起的日子都是弥足珍贵的。
他们的感情早就跨越了物质。
沈复常说,陈芸不仅仅是他的妻子,更是知己,是灵魂伴侣!
布衣菜饭可乐终身
生活不可能一帆风顺。沈复和陈芸虽然能谈论风雅,交朋结友,却不太擅于处理家庭关系。
沈复的父亲是一个慷慨豪侠,常常借钱给有需要的人,资助贫穷人家的子女。长此以往,倒不怎么顾得上家里了。每当沈复夫妻有什么需要用钱的地方,还要典当东西换钱,慢慢的就没什么钱了。
处家人情,非钱不行。没有钱去打点,导致他们总被家里的其他人说闲话。
按说只要沈复这一支自己的家庭和美的话,被族人说闲话也没什么关系,大不了关上门来好好过日子,怎料后面会发生那样的事。
婚后几年,性格沉稳,会过日子的陈芸还颇得婆婆的欢心。后来由于一些误会和身边人的闲言碎语,陈芸先后被公婆厌弃。甚至在三十岁那年因为沈复弟弟从中作梗,夫妻俩彻底失去父母的庇护。
当时父亲写信给沈复,大骂陈芸种种不是,要把她逐出家门!沈复收到信后犹如晴天霹雳,一边写信给父亲请罪,一边赶回陈芸身边,就怕陈芸收到打击。沈父最后看在儿子的份上,到底没让他休妻,改让他们从家里搬出去。
彼时陈芸的母亲和弟弟都去世了,她也不愿意依附族人,一时竟无处可去了。幸好那时沈复的朋友得知了这个消息,邀请他们夫妻住到自家去。
也就是从那年起,沈复和陈芸搬到了朋友家的萧爽楼。可住的地方有了,生活费总不能靠朋友吧!
沈复虽然有点才学,但还不能算是一个扛得起家庭的男人。他学习的是幕僚,不过一直都没能得到一份正经的工作,只能偶尔卖卖字画,或者在朋友那边谋份短期差事。用他的话说,就是三天的收入还抵不上一天的开支。
这时陈芸的出色就体现了出来。要知道,她不仅仅是一个能红袖添香、陪沈复谈古论今的才女,还是一个少时以一己之力扛起家庭的勤劳女子。
为了解决日常开销,陈芸与家中的仆从夫妻互相协作,成立了一个小小的制衣工作室,以供日常开销。而沈复则偶尔召集朋友们来开个小酒会,陈芸负责烹饪,朋友们便随个份子钱,这样既满足了夫妻俩的爱好,拔高了生活情趣,又不至于花费太多钱财。
诸如此类即雅致又不铺张浪费的事情还有很多。
沈复喜欢花草,可养花费时费力还费钱财,不是寻常人家能用来休闲娱乐的。沈复就和陈芸研究出不少创新的方法:他们用盆、碗、盘作为花瓶插花;用木炭、黄芽菜代替灵璧石作盆景点缀;用冷米汤和木炭培育石菖蒲……所用的材料都是随处可见的普通玩意儿,经过他们的手,就变成了一个个小的艺术品,鲜活可爱。
沈复喜欢喝酒,每每小酌的时候都需要一些下酒菜。为了让他吃的舒服又不浪费粮食,陈芸做了一个梅花形状的食盒。她在每一朵花瓣和中间的花心上都放上一个小磁碟,菜肴置于其中,吃完再添。此外,每次布菜都有所讲究,六只磁碟六种不同颜色,非常美观。沈复很喜欢这个食盒,不论是一人独饮水还是和朋友对酌,都会拿出来使用。可谓即美观实用,又给沈复长了面子。
沈复喜欢四处游玩,有一次和他的朋友们突发奇想要去郊游赏花,不仅如此,还觉得冷酒对花颇没意思,心心念念地想喝上热酒。陈芸听后想了个法子,她从容地在家做好酒菜给沈复带着,要他们在市集中租下馄饨担子,等到了目的地,便可以用担子里的锅炉灶烹茶热酒。
这果然是个好主意,第二天大家玩的都很尽兴,纷纷夸赞陈芸心思巧妙;偶有游人经过,也大赞他们的奇思妙想,沈复嘴上没说,其实心里好不自得!
这些被沈复一一记录下来的故事背后,都是让人喜爱敬佩的陈芸的七窍玲珑心。她从不抱怨生活贫穷,也从不会因为钱丢失了爱情和生活。她的字典里没有将就,只有经营。
陈芸就是那种不论身处怎样的环境,都能充分利用手边的东西让自己和家人过的有声有色的人。她很清楚,纵使生活再艰难,只要爱的人在身边,只要积极地面对,所见之物便都是多彩缤纷的。
芸重病缠身,药石无医
在萧爽楼度过了两年的寄居生活后,沈复夫妻终于与沈父和解,搬回了家。
陈芸是一个非常看重感情的人,少时家中至亲接连遭难,她悲伤过度患上了血疾。这个病没法根治,只能靠静养,尤其不能思虑过多。
搬回沈家宅院的隔年,陈芸结识了妓女之女——憨园。憨园容貌秀丽,又有文采,两人竟一见如故,携手登山游湖,欢喜非常。陈芸非常喜欢憨园,便想方设法说服憨园做沈复的妾。
原本事情进展得不错,憨园心里同意了这件事,还和陈芸结拜成了姐妹。可是沈复家这么清贫,哪有钱财为憨园赎身呢?最终憨园还是跟了一个有权有势的人,陈芸得知此事后大失所望,觉得自己受到了愚弄,心情愤怒悲伤之下导致旧疾复发。
这一病病的极为严重,反反复复不见好,为了治病,陈芸不得不经常喝药,剧增的开支让这个家庭越发的贫困,族人邻里的非议也一直不断。更糟糕的是,沈家父母因为她和妓女来往,认为陈芸有辱斯文,对她的厌恶日益加深。
沈复在父母面前拼命维护陈芸,也只能勉强维护面子上的情分罢了。
雪上加霜的是,沈复的一个朋友托他做担保人向高利贷借钱后逃逸,沈复不得不偿还这笔钱,沈家还缕缕遭到放贷人的骚扰。恰逢陈芸另一位结拜姐妹华氏派人来询问她的病情,沈父一边认为沈复辱没沈家门第,一边误以为陈芸还在和妓女来往,不受闺训,又一次把他们赶出了家门。
那时陈芸身体已经不能自理了,家里还有两个孩子需要照顾,一家四口连吃饱穿暖都开始成为难题。两人无奈之下决定接受华氏的邀请去乡下养病,但孩子怎么办?沈复夫妻思考良久,最终把十四岁的女儿托付给表兄家做童养媳,十二岁的儿子托给朋友学贸易,两人孑然一身出远门养病求医。
人生总是给你一点甜枣,再猛敲你一棒。
陈芸的身体慢慢变好了,沈复也在扬州得到了一份工作,生活慢慢稳定下来。沈复租了一个小屋,打算把陈芸接过来后好好过日子,再计划和子女团聚。结果陈芸到扬州还不到一个月,沈复就被裁员了,日子一下子又变得充满了绝望。
来年二月陈芸发病,为了给陈芸治病,沈复打算出趟远门寻求旧友的帮助,留下一个华氏所赠的侍童在家里照顾陈芸。怎料侍童趁着沈复去靖江筹钱时,偷了家中仅有的钱财出逃。先后被侍童和憨园这两个亲近之人背叛,陈芸大受打击,身体彻底跨了。
临终前,陈芸流着泪回忆与丈夫子女的点滴,她多想和丈夫白头偕老,多想看到子女成家啊!她断断续续地嘱咐着自己的身后事,唯恐死后沈复不能照顾好自己。陈芸直到最后都在为沈复考虑……
沈复说:“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这一年沈复四十一岁,两人的婚姻走过了二十三年。
从此再也没有一个女子为他烹茶煮饭,陪他读书写字,游山玩水;再也没有一个女子爱他入骨,包容他的一切,不因他碌碌无为而抱怨,不因过不上好生活而嫌弃。沈复的灵魂仿佛被撕成两半,其中一半随陈芸去了。
即使生活支离破碎,仍要坚强前行
陈芸去世后,沈复为了纪念妻子,自号“梅逸”,意为妻子已经逸去。他将陈芸的棺木葬在了扬州,带着灵牌回到了家乡。
沈复有一个大伯,去世时膝下没有子女,所以沈父将他过继给了大伯。这次回乡沈复原本打算留下来,一来和儿女近,二来还能孝敬年迈的母亲。可是弟弟假借父亲还没有原谅沈复为由,劝他回扬州。沈复不疑有他,只得拜别子女母亲,重回了扬州。他形影单只,日子过得极为穷苦。
来年三月,女儿写信告诉他沈父去世了。沈复连夜赶回苏州,在父亲灵前悲恸大哭。原来这一次是弟弟弟媳故意不将父亲病重的事告诉他,导致他没能在父亲临终前尽孝。不仅如此,弟弟还招惹来讨债的人,在父亲丧事期间大闹!经历了种种,沈复总算明白,他亲弟弟所做的这一切竟然都是为了不让他争夺父亲的遗产!
妻子父亲接连去世,弟弟处心积虑赶走自己,沈复觉得可悲又可笑。他不欲和弟弟争产,悲愤之下打算出家为僧,不再管世俗之事,幸得好友帮助,才有了生活下去的钱财和住所。
其后的日子,没了陈芸的陪伴,沈复彻底寄情于山水。他跟随朋友四处游历,而山水虽美,四处皆非家。沈复的笔触写尽了山水的秀美,再没有佳人在侧的灵动与温情。日子变成了仅仅只是日子,也有开心也有难过,但寂寥非常。
沈复四十四岁的时候,儿子夭逝。他收到消息后,很久都无法从打击中走出来。沈复在书中写道:从此的生活,挠挠攘攘,又不知等到什么时候,梦才能醒了。
读着这本书,仿佛是有一个久未相见的好友坐在身侧,他眉眼舒展,没有表现出太多的悲喜,他娓娓道来他的故事,他的妻子,他并不美好的一生。
沈复不是一个完美的人,他情深意重,但除了爱给不了陈芸任何东西。陈芸也不是一个完美的人,她有数不尽的优点,但单纯太过,轻信于人,又太过重感情,反倒害了自己。
但不完美才可爱。
细细一品,《浮生六记》其实影射了很多人的故事。贫穷、不得志、亲人逝去、好友背叛、四处漂泊,即使经历了大半生的蹉跎,到最后也几乎不会像电影电视里的主人公一样有一个圆满的结局,只是度过了非常平凡普通的一生。
这样的人生就仿佛是一棵树,树上会有虫,树叶会枯黄,树干会腐烂,但这些都不能让人忽视掉树上开过的灿烂花朵和丰满果实。
沈复夫妻从不觉得贫穷会打扰到他们的生活,也不认为苦难会蹉跎他们的感情。他们一生都在努力经营着自己的小家,把清贫苦难的生活过得充满生机。
沈复的一生从美满幸福到家破人亡,但他从没有放弃希望,也没有停下追求的脚步。他仍然善良的对待周围的人和事,也仍然热爱着每一处景和人,最后他将自己的经历写成了故事,流传至今,以另一种他意想不到的形式获得了成功。
你或许正经历着磨难,或许郁郁寡欢地觉得自己正过着糟糕的日子。你或许时常觉得烦躁而迷茫,或许觉得人生太不公平。但请你读一读《浮生六记》,你会发现你的人生树上的花,它们也许不起眼,却真实地星星点点地开遍了你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