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教育学习

用即使也造句专题之五味杂陈!一份国外的汉语测试题为何引起轩然大波?

侍奉文/师

最近,纽约高中的几张中文试卷的截图在网上爆出了平底锅,一位网友高喊:“看完试卷后,我怀疑人生。”

”也有人笑侃“这张卷子是打算培养状元士大夫的吧”

事实上,无论国人笑谈也好,自嘲也罢,但总之它让我们感到丝丝许许的“不舒服”,而且这种不舒服五味杂陈,是不是?

酸:怎么办,我大概连考个及格都困难!

难,或许是很多人最直观的感受,毕竟,试卷中的某些字词的确相当陌生,有些尽管熟悉但却很少有人细细想过它的同义词,近义词,即使造句也感觉不是那么顺溜,妥贴。

试卷中有文言字词,有成语,还有一些直接从古文名篇中摘录的短句,总的来说,试卷中字词句的考察要偏重于学生的古文功底,而这点却正是当下很多中国人所欠缺的。

一般来说,一种文化,一种文明,年代越久远,对现世的借鉴指导意义也越小,但是他的珍贵度,稀有度却与日俱增。

中国有悠久灿烂的古典文化,无疑要继往开来般传承下来,而这项巨大工程的首要前提便是要读懂它们,不学古文又怎能读懂古书呢?

甜:中国的月亮原来可以这么美!

中国是文化大国毫无争议,但是不是文化强国却经历了一段辛酸悲苦的历史。

从晚清的西学东渐,中体西用,到打倒孔家店,甚至全盘西化,中西方的文化碰撞,曾使中国文化由华服锦缎的青年巨人变成衣衫褴褛的垂垂老朽。

世界潮流浩浩荡荡,一部分优秀的智识分子彻底觉醒,引领中国文化在经历了一番凤凰浴火的痛彻心扉后,涅槃重生。

到后来,综合国力的稳步提升,更为中国文化的崛起提供了完美契机。中国话,中国语言强力输出的背后,是一代一代人艰辛坎坷的血泪之路。

苦:多数人没兴趣,少数人有心无力。

社会在进步,时代在发展,而学习正是适应并推动这一进程的必要手段。学逻辑可以通智慧,学商科可以活头脑,学法律可以远纠隙,数学严谨细密,美术赏心悦目,音乐抒情达意……

这是现代教育的普遍路径,也是一个人适应现代社会的必由之路。

各行各处,百业百工,现代汉语早已渗入现代中国人的血液之中。尽管我们在中学,大学时代会渐进地学习一些古文课程,但时至今日又记着多少,学一篇会一篇的人已是凤毛麟角,能一通百通,担负起传承和发展古典文化的重任简直就是奢求。

古汉语无趣又无用,是现状,也是现实。

好在,我们的文化土壤还在,优秀的匠人师傅虽少,但这朵柔弱的传统之花还能吐露枝芽。

辣:宝宝想哭,宝宝压力山大。

说句时髦的话,近些年来,通俗语言的兴衰荣辱也由线下转为线上,借助网络的发展变得日新月异,一些或搞笑,或调侃,或自嘲的段子语言,新语新词层出不穷,在一场全民自嗨的浪潮中,不论男女老幼,无一得脱。

网络新词在日益丰富现代汉语和群众生活的同时,其对语言文化肢解,剥离,泛娱乐化解读的弊端也被人诟病。

汉字和语言是中国文化田园里孕育万物的层层土壤,土壤的生命力就在于包罗万有,各种营养物质的相互作用,促成了它的厚积薄发。然而,这片土壤却不是垃圾场,肆意的掩埋堆积显然贻害无穷。

咸:你有多长时间没读书了?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 读书无用论很有话语权。

但是放到今天,此时此刻,你还这样认为吗?

从听来的各种各样光辉灿烂的人生履历里,很多人关心的已不是读书有没有用,而是读什么,怎么读,如何读下去。

很多人争论“读万卷书”和“行万里路”哪个好?有意义吗?这就好比孔子说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读书和阅历的意义,只有在你真正化为内在思考的过程中才有意义。

读书是孤独的,因为需要专注,需要把心静下来,读书又是开放的,将别人的思考经验,转化为自身的内力无疑是一项修炼。

关于作者: luda

无忧经验小编鲁达,内容侵删请Email至wohenlihai#qq.com(#改为@)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