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教育学习

关于辅导员意见我想说说“大学辅导员是万能胶”,大家都没意见吧!

亲爱的同学们

地球不爆炸,我们不关闭

宇宙不重新开始,我们不休息。

在风中下雨的节日里

你们叫我的话,我会及时回应的。

没有四季也不一定是第二季

因为在学校是旺季

不在学校不一定是淡季

在风中下雨的节日里

我们辅导员都在这里等你

——这是随时“待命”的辅导员。

据说很多辅导员都有“暴”体质。

与其说是“暴行”体质,不如说是“真香”警报。

每天接到多次电话,每天都有很多学生问各种问题,接到电话后耳朵会变得僵硬。

然而一旦电话少了,严重怀疑是不是自己手机出问题了,如果在一个正常工作日,一个电话或者一个学生的咨询都没有,感觉心里有点空。


● 在家的时候想放轻松,看着电视享受一下难得的悠闲,想着如果这个时候没有电话打扰就好了。然而一秒没看见手机就心焦,万一学生找不到人怎么办,万一学生有重要的事情怎么办,于是赶紧翻箱倒柜找手机,找到了感觉世界都明亮了。


● 学生虐我千百遍,我待学生如初恋。


……

有辅导员开玩笑地说,感觉自己就算垂死病中,都会因为学生的一个电话而惊坐起,真的是没谁了。

说到底,辅导员承担着高校学生的日常管理、思想教育、学习引导、心理疏导、就业指导等与学生成长息息相关的工作,他们是离大学生最近的一群人。所以有人说,一个好的辅导员真是万能的,不是说他们本身的万能,而是为了解决学生的各种问题不遗余力,把自己塑造成一个学生眼里万能的辅导员。此外,辅导员也是一个良心活,一位好的辅导员在关键时刻甚至能影响学生的一生。

真实的辅导员是怎样的?

虽然说,一切学生相关的事情都可以找辅导员,相比专业课老师,辅导员更贴近学生们的生活。但还是有不少的学生表示,感觉很少见到辅导员。

麦可思数据显示,2017届本科毕业生认为母校的学生工作最需要改进的地方是“与辅导员或班主任接触时间太少”(本科:50%,高职高专46%)。为什么学生认为与辅导员接触太少,辅导员的时间都去哪儿了?

北京大学教育学院“首都高校教学质量与学生发展监测”项目组在2014年实施的“首都高校辅导员职业现状调查”数据显示,辅导员平均每周的工作时间安排为:

学生日常管理和学生事务平均19.78小时,学生教育平均6.75小时,学生咨询服务平均6.58小时,参加学生活动平均5.15小时,开展深度辅导平均5.96小时,处理学生突发事件平均2.63小时,其他行政事务平均8.92小时,其他工作平均5.38小时。(《光明日报》,2015-07-23)

通过该数据我们可以了解到,高校辅导员工作时间投入较大,且事务性工作占比较大,导致他们直接投入到学生教育与咨询服务方面的时间被大幅压缩。另外,一名辅导员往往需要面对三四百名本科学生,这也是造成某些学生一学期见不到辅导员几面的原因之一。

此外,对于辅导员的工作内容与范围,一般高校专职教师会认为自己的任务就是课堂教学,其他问题应一律找辅导员;学校领导又会觉得学生工作以外的很多事情辅导员理应自觉承担,年轻人都是这样一步步锻炼出来的;还有部分学生在不清楚辅导员的工作量的情况下,会抱怨其工作不够细致。

emmm……对此,辅导员表示,自己果然是“万能”。

“万能”的辅导员也需要被关注

其实,所谓的“万能”辅导员也需要被关注。他们是大学里比较特殊的群体,通常是还未走出大学校园,就直接在大学校园工作的应届毕业生。相比于普通授课教师,辅导员承担的工作内容繁杂很多,从学生入校到毕业,辅导员必须全程陪伴。

而正是这样一份繁杂的工作,影响着大学生在校期间的成长,甚至对某些学生的选择产生影响。但因为自己的工作职责和划分,难以从同行和工作中找到自我认同感,职业认同度较低,造成辅导员队伍不稳定,这也是不少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工作中面临的难题之一。

对此,武汉大学前些年就希望通过对辅导员职业发展道路的规划帮助其提升自信心,推动辅导员队伍的职业化、专业化建设,使辅导员成为学生的学业促进者、生活指导者、思想解惑者,还搭建了线上、线下相结合的辅导员培训平台。

武汉大学的做法值得很多高校参考,增加辅导员的职业认同感让辅导员工作走上专业化、职业化的道路,是他们最终走出职业尴尬的有效路径。

辅导员作为与大学生接触最多的基层教师,他们会一直关注学生的成长,把学生放在重要位置,作用不容小觑。而辅导员是高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应出台切实有效的制度,让辅导员在工作中不断得到激励和成长,以及如何培养合格、优秀的高校辅导员,都值得国内高校深思。

- END -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社科学术圈整理。

关于作者: luda

无忧经验小编鲁达,内容侵删请Email至wohenlihai#qq.com(#改为@)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