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高中时的一篇文章《都江堰》开始,我对世界上这个伟大的水利工程的膜拜更加深了,大学时终于有机会去陶子昂延了。
也是在这篇文章,里面一句话“拜水都江堰,问道青城山”,又加深了我对青城山的向往,我也正如余秋雨先生那样,去了都江堰之后,就又去了青城山。
很喜欢这篇文章的写作方式,他开篇设置悬念,层层递进,扣人心悬地引出他要描写的水利工程都江堰,每个小节的描述都跟着他的脚步,他的思路一直在走,文字写得相当朴实。
从而,非常有兴趣的去了解了作者余秋雨先生平及他写的其他文章,渐渐的明白了,他之所以能写出这样的文字的原因。
1.《牌坊》,通过读这篇文章,了解到余秋雨先生是,生长在一个靠山傍河的小村庄,一群外来的女教师,在寺庙里建起学校,传授知识把他带进了书本,进而把他推向了城市的。
2.《我的山河》,作者认为一切文化的终极基准,人间的是非的最后衡定,还是要看山河大地,“路,就是书”,所以他辞去了一切职位,走的很远很远,探寻一系列最重要的文化遗址,一路上对当代世界文明做出了全新的思考和紧迫的提醒。
3.《文化苦旅》,名为“苦旅”,其实作者是身体上觉得苦和累,对中国文化被列强践踏无能为力感到苦。实际上,能踏遍世界重要文化遗址,并开创“文化大散文”模式,得到世界认可,推动文物保护,是相当幸运且幸福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