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兰克林,一个熟悉而陌生的名字。熟悉的是100韩元纸币的头像是他,雷雨日放风筝中研究闪电的是他。
不熟悉的是他还是一位商人,政治家,甚至是美国国父级的人物。关于富兰克林的成长史,可以说是“草根逆袭”。
他出生在一个18口之家(父母+16个孩子),是家中最小的儿子。8岁开始上学,10岁回家帮助家人做生意(跑腿),12岁与哥哥签订师徒契约做印刷工,17岁离家到300英里外的费城打工,20岁自立门户开办报纸,24岁结婚,开设公共图书馆,32岁担任议会秘书,开始从政,36岁开始搞科研。一直到他84岁去世,他始终活跃在政坛和科学界。
他的一生并不是一帆风顺,他因才华出众而遭到了嫉妒和排挤;因下属的出卖和上司的坑害而事业受阻;因朋友的“毒瘤”而负债累累;因不被人认可而烦恼;因劝说别人无果而损失惨重......
如果把它当成一个故事来读,内容也就这么点了,读完了也就完了。这就是我读完第一遍的感受。
当我再读第二遍的时候我发现,其实我们成长过程中所经历的烦恼他都经历过,并且在他的自传中给出了明确的解决方法。我带着一些让人烦恼的问题,又读了一遍。
接下来,我将选出5个最困扰我们的问题,用书中的内容进行作答,顺便配上我个人接地气的解析。
1.如果你不喜欢现在的工作怎么办?
现在很多人都是根据自己的专业,家里的安排,薪资待遇来选择职业的,但是干一段时间之后发现,自己越来越不喜欢这份工作。
我的一个前同事大学学的金融,校招进了中信银行,离家5分钟的距离,各种补助+年终奖。外人看来这是一个让人羡慕的工作吧?
但是他做了一年之后却裸辞了,因为做着没意思,每天都得赔笑脸,伺候那些不好伺候的客户,是在干着没劲。
他裸辞之后,3个月没找到工作,后来到我之前的公司做运营,拿的是底薪,做的是打杂的活。他发现这个工作他也不喜欢,试用期一过,他就离职了。
后来又找了将近半年才找到现在的工作,教育机构的班主任,虽然工作挺累的,但是他却愿意做。
我的这位朋友,敢裸辞是因为他有一定积蓄,在家不需要什么开销,而更多的人是没有裸辞的资本的,所以他们只能熬着。
有些人会主动寻找出路,而有些人一熬就是一辈子。
富兰克林是如何处理这个问题的呢?
很明显,我注定要接替哥哥的位置,成为一个蜡烛制造匠了。但是,那时我仍然不喜欢这个行业。父亲开始担心起来了,假如不替我找一个更适合的职业的话,我会像乔塞亚一样私自逃到海上去航行的......所以从那个时候起,我就以观察手艺高超的工人如何摆弄他们的工具为乐趣,我从中学到了很多有用的东西。
对我来说这当然与安生过父亲的职业,不过我心里一就向往着航海......当时我只有12岁,按契约规定我的学徒要到21岁才能满师,而且只有在最后一年才能领取到一年的薪水。但我知用了很短的时间就学会了熟练的技艺,成为他的得力帮手。
总结一下富兰克林的处理方法:观察手艺高超的人并学习,把自己的本职工作做好。
我们最大的问题就是容易受情绪影响,你会因为不喜欢这份工作而抗拒和这份工作有关的一切,包括一些对你有益,让你成长的东西。
你不喜欢做这件事,原因无非就是你觉得太枯燥了,做着没劲,或者太难了,你怕做不好。
但是这并不影响你学习其他东西,比如同事身上的优点,或者工作方法;比如这项工作所需要的底层能力,也就是无论在哪都能用上的能力。
当你感觉自己不喜欢份工作的时候,你得先知道自己喜欢什么,这样才能果断辞去现在的工作,马上投入自己喜欢的工作。
但是,如果你既不喜欢现在的工作,又不知道自己喜欢啥,那你还是踏踏实实做好现在的工作。
不管你做的开不开心,把能力学到手才是主要的。找工作是双向选择,你有能力才有配得上自己喜欢的工作。
要么果断辞职,要么踏踏实实学东西,千万别把时间和精力都放在抱怨上,因为抱怨没用。
2.当你的事业不被家人认可时应该怎么办?
还记得父母在我们找工作的时候是怎么叮嘱我们的吗?
找个轻松点的工作,最好能找个铁饭碗。
如果你说你想创业,父母会怎么说?
创什么业啊,你有经验吗?有资本吗?老老实实上班去!
你看吧,父母总希望我们安稳,因为在他们年轻的时候,安稳意味着安全,所以他们会对我们再三叮嘱:差不多就行了。
但是我们这代年轻人是有想法的年轻人,是想拼一把,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的。但是遇上了追求稳定的父母,势必要有一场针锋相对。
通常我们的做法就是消极应对:争吵、反抗、一意孤行。
即使争论赢了,也不会很开心,因为得不到家人的支持。而大多数人都妥协了,听从了父母的安排,虽然家里很看好,但自己却不快乐。
也就是说,无论输赢,你都不开心。
富兰克林是如何处理这个问题的呢?
我的父亲认为他要是让一个3年之后才成年的孩子独自创业,无论如何也不够明智。霍姆斯对这个计划表示极力赞同,但是父亲认定这个计划行不通,最后直截了当地否决了它。然后给威廉爵士写了一封措词委婉的信,感谢他对我的照顾和栽培,谢绝了他现在要帮我立业的意愿。因为在他看来我还太年轻,负担不起经营这个行业的职责。再说,为准备开业还需要有一笔相当可观的投资。
......他还保证,只要我坚持不懈地辛勤劳作而且生活节俭,到21岁时我就有足够的积蓄来开展自己的事业了。假如到那时候我并不那么顺利的话,他也可以帮我。
风哥点评:
父母阻止我们无非是担心不确定性。比如我们生活没有保障,或者做的不开心。也就是说只要我们给父母确定的信息,他们就不这么担心。
比如把你的想法耐心的给解释给他们,让他们知道你的每一步计划,并且告诉他们,如果自己失败了,就会听从他们的安排。这样他们就不会觉得你是在打无准备之仗。
其实最有效的办法就是你把这件事做出一点成绩,告诉他们你能行,你能养活自己。
3.总是忍不住与人争辩怎么办?
一言不合就开怼,这是我们很多人都有的问题。他说一句你不认同的话,你怼回去,对方不甘示弱再怼回来,你再怼回去,言辞激进,恨不得用语言杀死对方。
有来有回没完没了,问题没解决,倒是生一肚子气。
这种争辩其实是毫无意义的,朋友之间,有可能伤了和气。工作上,你可以这么跟同事battle,但是你敢跟领导battle吗?你不还得乖乖听话嘛。
你心中的不服,委屈,积攒到一定程度,你就会出现负面情绪,轻则影响工作效率,重则影响身体健康。
富兰克林是如何处理这个问题的呢?
当我提出可能引起争议的事项时,我绝不会用“肯定地”“无疑地”这类对意见表示确凿之意的字眼。相反,我总是倾向于说自己对此事的“设想”或“理解”是如此这般的,或者出于某种原因,我认为某事应当如何,我是怎样理解的,或者在我看来如果没有搞错的话事情应该是这样的。
人们之所以要交谈,其目的无非是传达某种事情、接受某些思想,或者是表达某种感情以取悦于人,因此我奉劝善良的聪明人,为了不削弱行善的能力,切勿采取某种独断的、自以为是的说话方式。因为这种讲话方式往往使人反感,容易产生抵触情绪,达不到交流思想、传达感情的目的。
之所以会产生分歧,就是因为两个人之间的想法有差距,这里不存在谁对谁错。
一但这么想,你就会觉得这是两个人的事。我们就应该把目标放在如何缩小差距上,而不是放在让对方妥协上。
每个人的观点都是基于自身利益的表达,我们要找到对方观点背后的需求,尽可能满足对方的需求,这样才能让他放心,从而达成共识。
尽管你可能要做出一些让步,与对方多进行一些沟通,甚至他是你很讨厌的人。但是,你要记住,你的目的是解决问题,不是拼输赢。
4.时常感到焦虑怎么办?
“焦虑”已经成了年轻人的口头禅了,你要是不焦虑一下,你都不是这个世界的人。
我们的焦虑究竟来自哪里?是自己产生的,还是被别人贩卖的?
一心想改变的人不会焦虑,因为他没时间焦虑;堕落的闲鱼不会焦虑,因为焦虑也没用;只有下不定决心改变而又不甘心堕落的人才会焦虑。
这些人容易听信他人,摇摆不定,总是在做选择,却从来没沉下来踏踏实实做一件事,不焦虑才怪。
富兰克林是如何处理这个问题的呢?
只要人们专心工作,就会活得非常快乐。在工作的日子里,他们往往温顺和气,心情愉快。白天痛痛快快的干活,晚上开开心心的吃喝。但是,一旦空闲无事,他们就会变得脾气暴躁,惹事生非。即使给他们好吃的好喝的,他们也会争吵不息,没完没了。
风哥点评:
你的焦虑是由于你接收到的信息所导致的,你要是总看什么“xxx月入5万”“xxx副业过万”,那你的眼里就只有这些。
你会把他们视作捷径,当你开始找捷径的时候,捷径就成了你唯一的出路。一旦你发现一条走不通,你就会想试试别的,当你走了一圈发现都走不通,而你的同龄人却靠努力升值加薪了,你就会陷入极度焦虑。
所以,接收信息的时候要筛选,不要被诱人的标题和洗脑的文案蒙骗了。
如果你现在的工作很有前景,即使钱多活少,你也应该专注于工作,只有你忙起来了,你才有可能升职加薪,更重要的是你没空被别人贩卖焦虑了。
5.如何达成自己的目标?
我们在年初经常会给自己立flag,比如健身,读书,升职加薪......但是年末却还是一条咸鱼。
这个问题会被归结于“自律”“自控”,确实,分散我们经历的事太多了,尤其是各种娱乐项目,总是可以想尽一切办法吸引我们的注意力,让我们为之上瘾。
富兰克林是如何处理这个问题的呢?
一个有能力的人只要制定一个成功的计划,就应该弃绝娱乐活动和所有分散精力的其他事务,确定自己生活的唯一目标和工作任务就是完成这项计划。
风哥点评:
如果看书中的内容,其实有点鸡汤,谁都知道这么做能达成目标,可是却做不到。那为什么有的人能做到呢?
结合近期谷歌公司由印度人出任CEO这件事,聊聊我的看法。
为什么硅谷的很多大型互联网公司的CEO都是印度人?因为他们的选择少,如果不努力,就只能回印度。
你也知道印度的环境,低种姓人在印度是没有任何出路的,所以他们只有努力,才有可能改变自己的命运。即使想娱乐,也要控制自己。
而中国人却有很多选择。不学习也可以上个职高,找个工作不是问题;工作不喜欢,可以换;没钱了,可以跟家里要。
中国人总是有退路可选,而人又是厌恶损失的,能开开心心混的为什么要痛苦的努力?
要是这么说的话就没法改变了。确实没法改变,这条退路是你没办法砍掉的。
如果没有雄心壮志,大可平淡快乐的度过一生,无论是做咸鱼还是稍微努努力,其实足够了。
而那些有远大志向的人,不妨看看我之前写的闭环思维。
把大目标拆分成若干个小目标,专注每一个小目标,获得即刻满足。这样就没有额外的注意力再给那些不利于你成长的事物了。逐个击破小目标,最终完成大目标。
当然,《富兰克林自传》中的智慧还远远不止这些,比如在选择工作时,应该如何选择?当你遭人嫉妒,受人排挤应该怎么办?在劝说别人时,应该如何做......基本上令你烦恼的问题你都能从中找到答案。
每一本人物传记都值得用这种方式再读一遍。
文章来源于风茧,作者风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