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训话:
你给自己什么位置决定了你一生成就的大小。
志在顶峰的人不会落在平地,甘心做奴隶的人永远也不会成为主人。各位书友,今晚我们继续共读《哈佛家训》第一篇,第12章-第23章,建议阅读第 p60-p112,并在阅读中思考三个问题:
1、你能否接受碌碌无为的一生?
2、你是否有极为明确的人生目标?
3、什么样的人生才叫成功的人生?
1.梦想要有,万一实现了呢?
关于梦想,马云爸爸的这句话解开了了我们很多人对于梦想的困惑。这个世界出现了两种极端,一种是对梦想深信不疑,一种则对梦想嗤之以鼻。
换句话说,梦想成为了那些成功人士的专属名词,如果你是马云,你谈梦想我们会大书特书,仰望之;如果你是个默默无闻的屌丝,你谈梦想会被万夫所指,鄙视之。
但,反过来看,梦想有没有全在于内心,无论外部世界如何评价甚至指责我们的梦想,但我们内心是对梦想有一种笃定的,因此,梦想一定要有,而且不能因为外部评价就将其自我定义为痴心妄想。
那么,如何实现梦想呢?
《哈佛家训》给我们讲了居里夫人和姐姐的故事:
由于国亡家贫,居里夫人和姐姐没办法读书,但是即使温饱都无法实现,她依然怀揣着自己的梦想。
如何做呢?将大目标分解为小步骤。
首先,她们一起努力打工,攒够姐姐到国外的旅行费和第一个月的学费;然后,姐姐出国学习,居里夫人则继续打工赞助姐姐学业;当姐姐毕业之后,则反过来赞助妹妹的学业。
看似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她们将其重点分解,实现了最初的学业梦想。
2.实现梦想的最大障碍是什么?
但仔细思考,我们实现梦想最大的障碍可能不是梦想实现过程本身,而是我们甚至不知道自己的梦想是什么,或者说我们连目标都不知道,何谈去实现目标?
我们没有办法随意对别人的梦想进行划分,但至少我们一定要笃信一点:有梦想,有目标,才能让自己的人生有意义。
梦想其实有很多层次和阶段的,没有优劣之分。比如你现在是一个学生,那么完成学业就是最大的目标;进入大学,你的目标可以调整为找到适合的工作;工作之后便又会调整为整个职业生涯的目标。
甚至说,我们不用过于纠结太长远的目标,因为人生的路本来就充满了不确定性,除去那些极少数的伟人,从很早便知道了自己一生奋斗的目标,但大多数人对于自己的人生都是在行走的路上才逐步清晰起来的。
我们说,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其实就是对梦想态度的一种转变。
当我们年纪和阅历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会对于自己已经逝去的人生有一种总结和认识,或许我还有进步的空间,但是那一条梦想的上限基本上是能够自己进行判断的。
举个我自己的例子,在上学的时候,总是认为所谓的领导大部分都是一些花架子,哪有什么真才实学;但当自己进入社会,进入公司之后,才发现以前的那种错误认识根源是因为自己的浅薄。
“无知者无罪”其实就是这个概念,正因为我们没有走到那一步,只是爬到了半山腰,所以才会做出山也就那么高的武断判断,当真正站到山顶的时候才会“登高望远”。
但同时,我们又要看清楚,梦想是不应该设置标准的,就像我们对成功的定义是完全不同的,不能一以贯之。
梦想不是追求的终点,在获得一个个小成功,实现小目标后,大目标和大成功才会向你招手,而之后大成功又会成为小成功……循环往复。
如果我们将成功定位于满足吃喝玩乐的人生需求,那么这种成功毫无意义,追求成功是在追求自己的意愿和人生的各种可能性。
成功与否,用心聆听。
明早,我们继续共读《哈佛家训》。
作者:Kris,微信公众号:krisgtd,3年陪孩子读了300本书,一年大山支教,半年拿到10个500强offer,2个月在职考上了财经类top学校会计学博士,半个月训练完成首个马拉松,1个月瘦了20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