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教育学习

祥林嫂读后感专题之鲁迅的《祝福》揭露人性真相:保持人与人间的边界感,才会幸福

说到祥林嫂,人们会想起白发、瘦瘦、一只手拿竹篮、一只手拿竹竿的农村女性的形象。(莎士比亚)。

说起“祥林嫂”,也是影视剧和网络上的“座上客”。大家常喜欢用“祥林嫂”,来形容那些接二连三被悲剧拖的萎靡不振,逢人就讲不幸遭遇的人。

祥林嫂是鲁迅先生在短篇小说《祝福》里,虚构出来的人物。

最开始读这个小说时,我并不明白,作者为什么用一个温暖的标题(祝福),来写一段悲剧的故事。

也不明白,这样一位逢人就自撕伤疤的祥林嫂,究竟是谁逼死了她?

最近,我又重读了一遍《祝福》,这一次,我找到了答案。

01 祥林嫂是怎么死的?

小说采取的是倒序的写法,开篇先是描写了一团喜庆的过年景象。随后又在三分之一不到的地方,交代了祥林嫂的悲剧结局。炮竹声、嬉笑声本该都是快乐的红色,却被祥林嫂泼上了冰冷的黑墨。

祥林嫂为什么会在新年离开人世?

小说中的吃瓜群众说,她是穷死的。没错,祥林嫂是很穷。她原是鲁四爷家的佣人,后被鲁家赶出了府。自此她沦为乞丐,再没找到一份赚钱的差事。

那么,祥林嫂为什么会被赶出来呢?归根结底,是吃了“边界感缺失”的苦。

“边界感”也就是“心理边界”,指的是人与人之间内心的自我界限。每个人的心里都设了一道防线,我们不要轻易划破别人的防线,也要捍卫好自己的防线。

边界感缺失的人,总是渴望得到别人的认可;边界感缺失的人,总会不知不觉地越界,像病毒一样侵入别人的生活而不自知。相反,有边界感的人,从来不会强迫别人分享自己的情绪,也从来不会过于热情地去打探别人的私事。

·祥林嫂是个没有边界感的人

祥林嫂的口头禅是,“我真傻,真的”“唉唉,我们的阿毛如果还在,也就有这么大了……”绕来绕去,绕不过这几句开场白,以她的传播能力,整个鲁镇的人,已经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她的故事了。

祥林嫂本不是鲁镇人。她丈夫死后,精明的婆婆想卖她到深山野坳当媳妇,用换来的钱给小儿子娶媳妇。所谓“好女不改嫁”,于是祥林嫂就跑到了鲁镇,找到了鲁四老爷家做佣人。

可是没多久,祥林嫂就被婆婆抓回去了,五花大绑地送去了深山野坳,成了亲、生了娃。本来故事到这里就可以结束了,没成想老公死了、孩子也被狼吃了。

祥林嫂一下子就成了空有一副皮囊的行尸走肉,眼神呆滞、丢三落四,失去了昔日的伶俐和能干。

她变得唠叨,开始到处和别人诉说自己的不幸遭遇,说着说着胸口一闷、鼻子一酸、眼眶一热,泪水就奔腾了下来。起初,听的人还会陪出几滴眼泪来,后来听得多了,大家就都绕道而行了,至此之后的祥林嫂就成了被全镇“嫌弃”的人。

人们总是喜欢通过强迫别人,来“分享”自己的生活和情绪。但却从来没有考虑过,你的生活经历或是喜怒哀乐,对别人来说都是无足轻重,甚至毫无意义的。

其实,祥林嫂把自己的苦难,说给别人听,无非就是想渴望得到别人的认同,认同自己真的很惨。然后,便可以心安理得地活在悲伤里。然而,祥林嫂最终也没有得到所谓的“认同”。

·鲁镇的人,多的是边界感缺失的人

“我想,你不如及早抵当。你到土地庙里去捐一条门槛,当作你的替身,给千人踏,万人跨,赎了这一世的罪名,免得死了去受苦。”

这是同为鲁家仆人的柳妈,告诉祥林嫂的“妙招”。在那个时代,社会上宣扬“好女不改嫁”的思想,祥林嫂虽然是被逼的,但终归还是“一女侍二夫”,从传统上说,难免伤风败俗。

按照那个时候的话说,祥林嫂这种情况,下了地狱,是要被阎罗王锯成两半,分给两个丈夫的。为了让她免受罪,柳妈就热心肠地给她支了个“捐门槛”的招。人们总是有意无意地划破别人的防线,披着“为你着想”的外衣,做着控制别人生活的事。

鲁镇上的人,明明已经对祥林嫂嗤之以鼻了,可是听到祥林嫂额头伤疤的来历,就又忍不住地聊上一聊。他们是真的关心祥林嫂吗?当然不是,祥林嫂不过就是大家茶余饭后的谈资。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别人日子里的种种,都是别人的,和他人毫无关系。划破防线、跨过边界,干涉别人生活的人,会令对方感到不适,也会影响对方的生活。

祥林嫂听了柳妈的话,苦闷了很久,于是她存了大钱十二千,软磨硬泡地求来了捐门槛的机会。本以为捐了门槛,就可以清清白白,重新做人,没想到大家对她的态度还是没有变。

心理咨询师武志红曾提出一个理论,放在这里很恰当,叫“浆糊逻辑”。中国人所处的圈子就像是一团巨大的浆糊、一张巨大的网。每个人都活在网里,最终混乱地团成一团。

一团浆糊,像极了祥林嫂的生活圈,揉在一起混乱不堪。祥林嫂扯开防线,将自己的生活和情绪倒灌给别人,是强迫别人倾听自己的情绪和故事;鲁镇上的人,窥探祥林嫂的一切,打着“为她好”的旗号,出谋划策,是僭越了别人的防线,干涉别人的生活。

02 鲁迅先生为什么会写出这样的故事?

鲁迅先生生于1881年到1936年,这段期间的中国正处于社会动乱,且急剧变革的时代,这部小说创作于1924年。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了,鲁迅本以为中国可以就此摆脱帝制政权,中国人可以不再被封建礼教枷锁住精神。然而现实却是,中国人依旧过着饥寒交迫的日子,中国仍然没有彻底摆脱封建社会。

鲁迅先生面对“惨淡的人生”,展现出了顽强的一面。他弃医从文,积极奋斗,用一篇篇文章,揭露地主阶级对劳动妇女的摧残和迫害,指出彻底反封建的必要性。

小说中的鲁四爷和鲁四婶,就代表了地主阶级的丑恶嘴脸。一个人当八个人用时,就乐得捡了便宜;干活不麻利时,就话里话外的百般嫌弃。

小说里的人,并没有摆脱封建礼教。鲁四爷偏见地说祥林嫂是个不祥的人,非常“不干净”,祭祀用的器具,要是沾了她的手,一定会晦气。鲁镇的人,也都觉得祥林嫂没遵守“好女不改嫁”的传统,认为她违背了公序良俗。

祥林嫂就是一个苦命的农村劳动妇女。小说围绕新年祭祀这个话题,将人们对祥林嫂的嫌弃,归到改嫁上。既写出了人们的无知,也写出了社会对于底层人的凉薄。

如果你读过鲁迅先生的作品,会发现他的作品中,多的是对底层大众的描写,和对世态炎凉的反思。鲁迅先生之所以可以写的如此深刻,完全跟他的经历有关。

杨绛先生曾说:“唯有身处卑微的人,能看到世态人情的真相”

这句话放在杨绛先生身上适用,放在鲁迅先生身上,也同样适用。

鲁迅先生原本出生在地主人家,周围的人都对他毕恭毕敬的;后来家族没落了,他也尝到了人情冷暖。所以,在鲁迅先生的小说里,也可以透过文字,感受到世人的冰冷。

镇上的人们也仍然叫她祥林嫂,但音调和先前很不同;也还和她讲话,但笑容却冷冷的了。

这是祥林嫂再回到鲁家当佣人时,鲁镇人对她的态度。先前,祥林嫂因为干活麻利,不多言少语,深受鲁四婶的喜爱,镇上的人自然也对她高看一眼。

后来,祥林嫂“克死了”丈夫和孩子,成了大家眼中不祥的人,也就自然对她冷淡了。鲁迅先生借祥林嫂的遭遇,揭露了当时的世态炎凉。

新年本该团圆、本该其乐融融。大家告别过去一年的不尽如人意,祝福彼此在新的一年平安祥和。这是年对于我们来说的意义,但是祥林嫂却选择在这个时刻,离开尘世。

说到底,祥林嫂是一个被凉薄的人,在举家团圆的时候,她被扔到了冰冷的尘芥中。鲁迅先生对祥林嫂这样贫苦的劳动人民,怀着“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情感。

《祝福》的背后,饱含了作者祝福穷苦的劳动人民能早日摆脱封建社会毒害的情感。祝福里,不能没有中国人早日建立起边界感的希冀。

03 没有边界感的人,都活成了“祥林嫂”

反观现在,虽然日子变好了,也自由了,但是边界感缺失的问题,却一直还在影响着我们。

不久前,一条“炫女母亲被班长踢出了群聊”的新闻,在网上引起了热议。

以下是故事的始末,读完后,相信你会对“边界感”有更深刻的认识。

郭兰的女儿是个学霸,今年高考被清华大学录取了。收到录取通知书后,郭妈妈很自豪,第一时间就在老同学群里,晒出了女儿的录取通知书,还让大家掌声“响起来”。结果,郭妈妈还来不及收获羡慕和掌声,自己就被移出了群聊。

这位郭妈妈,没事就在群里炫女儿。要么就是优秀的成绩单、要么就是女儿埋头学习的照片组。起初,其他家长还会说上几句,譬如“孩子真棒”“真优秀”等话,时间久了,其他家长也就懒得夸赞了。

之前的照片、成绩单和自言自语炫女儿的郭兰,已经败光了好感度。这次晒录取通知书、求表扬的行为,直接激怒了群主“班长”。

郭兰被移出了群,但她自己却不知道为什么,这正是边界感缺失的悲哀。你的女儿成绩如何,考取了哪所大学,和别人无关吧?在大家公开聊天的地方,你一个人频繁炫耀女儿,这其实是对别人的打扰,也会给别人带去不适。毕竟,没有人有义务去听你女儿是个怎么样的人,不是吗?

但是生活中,像郭兰女士这样毫无边界感的人还有很多。他们总是喋喋不休地拉着别人,没完没了地说着自己的过去、今天、明天,完全不管别人是否想听。

就像祥林嫂一样,强迫别人记下了她的开场白;当然也有很多人乐于打探别人的生活,就比如鲁镇上的人们,在窥探中寻到快乐,在多管闲事中,找到存在感。

钱钟书说:“天生人是叫他们孤独的,一个个该各归各,老死不相往来。身体里容不下的东西,或消化,或排泄,是个人的事;为什么心里容不下的情感,要找同伴来分摊?”

也就是说,我们开心或是悲伤都和别人无关,谁也没那个义务去倾听你的故事;你也没那个权利,去干涉别人的生活。在人与人的相处中,我们都该守住边界,做个有边界感的人。

·做个有边界感的人,就是要学会强化个人意识。每个人活在这个世界上都是独一无二的,虽然在强大的人际关系网里,我们会有不同的身份,也会相应肩负不同的责任。但是,我们都始终不能忘记一点,就是我们是自己的。

“我们是自己的”虽然听起来很自私,但却是最实在的话。一个连自己都做不好的人,又怎么能给别人带去幸福呢?

·做个有边界感的人,要懂得回怼冒犯你的人。很多时候,出于礼貌或是一些其它原因,我们对别人的嘲弄和调侃,并没有及时予以还击。这时,别人就会产生一种“错觉”,觉得我们是可以被冒犯的,于是他们就开始变本加厉。

很多人不敢还击,因为他们担心自己的“一时冲动”会冲散人情、冲跑合作。可是,你真的觉得,一份靠冒犯才能换来的关系,会长久吗?

这世上,唯一可以维系关系的只有彼此尊重。所以,对那些冒犯你的人,不要犹豫,请回怼回去。

·做个有边界感的人,就一定要尊重别人的边界。守住自己的边界,同时也不要冒犯别人的边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私生活,别人不愿意谈的事情,请管好我们的好奇心。

如果别人不想分享自己的私事,我们就没有权利,一而再再而三地去践踏别人的边界。没有人有义务袒露自己的私生活在太阳下,尊重别人,就要学会尊重别人的边界。

叔本华说:人就像寒冬里的刺猬,互相靠的太近,会被刺痛,彼此离得太远,又会寒冷。

人与人的相处中,离不开边界感,边界感缺失的人,注定会刺痛自己、刺伤别人。祥林嫂的故事讲完了,我们的生活却还在继续,而“边界感”则是我们一生都不能丢失的东西。

让我们守住自己的边界,不让别人轻易跨入;也同时尊重别人的边界,不随意划破吧。

关于作者: luda

无忧经验小编鲁达,内容侵删请Email至wohenlihai#qq.com(#改为@)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