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作者:号李梅
教育学是以教育现象为研究起点,不断探索教育活动中出现的教育问题,概括总结人类教育活动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经验,揭示一般教育法和特殊规律的社会学科。(威廉莎士比亚,教育学、教育学、教育学、教育学、教育学、教育学、教育学)
在早期时候,我们的先人就整合出《论语》一书,其中多为对教育的一些先明看法,我细读此书学习其中原理,希望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得以充分利用。以下是我的一些感想。谈谈孔子的教育吧。春秋时期,孔子提出“因材施教”,此意在论语中多次出现,其实就是一个提倡经验论的例子,孔子认为每个学生都有差异性,因此对对他的学生不用同种方式一概而论。比如对于子路和冉有两位学生性格上的差异,在同一问题上提出两种不同的指导方针。我们进一步说,即便两个人性格完全一致,我们仍然不能用同一种方式去教导,这样我们研究教育学就没有实际性意义了。但是,无论经验论怎么适用,还是无法满足日常教学探索中挖掘出的其他问题,所以教育学永远在传播和反馈中完善,这其实属于教育学的实践性特点。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教育现象及其规律,但是这种现象和规律的反映源于教师和学生,源于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他们两者也为传播的双方,而反馈是最终教师对自我的评价以及学生的收获。论语中“仰之弥高,专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揭示老师的引领作用以及学生的自主求学。教师给学生传授知识,学生首先进行的是利用自己已有的知识进行理解渗透,再把自己的困惑传递给老师,老师了解学生的认知效果,进而调整自己的教学方式,这是日常教学的基本模式,也是通过这个模式达到教育的目的。教育学这一课程对于师范生无疑是必修的,它能让我们在教学中避免碰到的一些普遍问题,使得教育的过程更为顺畅。
论语亦有曰: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这引用至今再恰当不过。教学活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学校教育制度(学校教育制度通常简称为“学制”,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及其管理规则,它规定着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就我个人感觉而言,这导致当前中国教育的一些问题,比如:教育的功利化现象日益严重;教育中师生地位不平等;学校领导者目光短浅,只重智育而忽视了德育;学科发展不平衡,素质教育的道路“其漫漫而修远兮”;忽略我们民族自身的传统文化教育。这是中国教育路上的一些必然问题,这需要我们的教育学研究者深入当下的教育实践中,结合前人的学术成果,完善中国教育制度体系,使中国教育更上一层楼。教育最后是教人“求知”。在这一点上,可能很多人认为已经做好了,因为现在的应试教育已经将追求知识的掌握做到了极至。其实不然,此“求知”非彼“求知”也。真正的求知,是学会学习,学会掌握知识的方法,时髦的说法是培养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而不是像现在大行其道并被多数老师屡试不爽的对学生强行的“硬灌"“死揪”“填鸭式”的“知识轰炸"。须知,古人所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乃是至理名言啊!所以在我看来,中国教育让人真正“求知”的路还很遥远、漫长。
我觉得教育学的重点应该是教育的这个过程,因为教育本身就是一个过程,而且是一个不断变动的过程,所以我认为不论是教育学还是教育,我们都不能把目光局限于结果的好坏,而是放眼于整个过程的逻辑与理性成分,德智并重才为最佳发展之道。希望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能悟出《论语》中更多的道理,利用自己学到的教育学理论知识给予我指引,带领好我的学生,给予真正意义上的“授人以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