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教育学习

【海燕之歌读后感】读《花儿与歌声》唱中原“月亮谣”

大河报大河客户端记者张总报

3月25日,《大河报文化周刊》《河之洲》《一本好书》版以《中原民歌中的花和少年》为题,向读者推荐了海燕出版社出版的著名儿童文学作家孟宪明最新长篇小说《花儿与歌声》,在读者中反响强烈,受到了评价。

《花儿与歌声》中对教育方式的探索更是引发广泛共鸣,甚至有孩子读完后向家长询问:“书里的这个学校在哪里呀?我也想去上。”一些学校,还兴起了师生共读《花儿与歌声》的热潮,许多教育工作者和学生为此特别写下了读后感。

书中,作者将文字、花草、歌谣三者有机结合,让作品更加丰盈、灵动,让一个个活灵活现的当代乡村校园故事如泉水般汩汩流出,尤其是穿插其中的中原大地上的野草和民谣,唤醒读者脑海里的童年,勾起人们心头那浓浓乡愁。为让读者更真切体会书中描绘的中原民谣意境,海燕出版社又精心策划录制了十余首中原民谣。

安静的阅读伴着悦耳的民谣,仿佛从《花儿与歌声》中走出一群哼着月亮的歌谣,蹚着一地月光的人儿,清晰得好像这群人就在你面前,轻轻柔柔地唱起甜美歌谣,亲切地讲述着他们的故事。

作者说

想念一棵草

□孟宪明

有一种草我有几十年都没有见过了。每次回老家,我都要寻找它。三姐说,这个草没有了。咋说没有就没有了呢!于是,我见了家乡的人就念叨这棵草。这棵草叫节节草,“青竹竿,十八节,光长竿,不长叶。”这个谜语就是说的它。因为它是一节一节的,轻轻一拔就断了,小时候做“喂地牤牛”的游戏,它是最好的道具。

我从三岁就跟着娘薅草了,这些草,这些陪伴我成长的无名小草,曾经陪伴过很多人的童年,它们太过卑微,以至于因为名字太多而没有固定的名字。我闭眼想着,念叨着,我能记起来的有三十来种名字,但当我认真查对的时候我才发现,在中原,它们的家族竟然庞大到二百种之多。我忽然就很感动。不就是这些从不见经传的小草小花,一直点缀着、美丽着这块曾经养育过我的爷爷奶奶、我的父亲母亲、我的姐姐哥哥和我的土地吗?

有草,就有关于草的歌谣、谜语、谚语、歇后语。“猫儿眼,点三点,不肿屁股就肿脸。”这是告诫;“狗儿秧,下锅香,长点儿油,顺屁股眼子流。”这是知识;“一个老婆两头尖,生的儿女有万千。打发儿女上天走,髦个老婆一曲连。”这是咏叹……更多的,是远超小草小花的歌谣。月亮,星星,天空,风雨雷电,阴晴寒暑……小白鸡儿,小老鼠,小猫小狗……直到今天,我能背诵的唐诗宋词加起来也抵不过我儿时的歌谣。儿时的天空里,到处弥漫着欢乐的歌声。

我教过四年小学,在我教的学生中没有残疾人和智障人。可是这些年来,我写过很多,包括这次的盲妮儿心明。我多次检讨过我的创作心理,我为什么赖在童年不愿意长大,我为什么没见过这些残疾孩子却流着泪在写他们,我为什么一次又一次被自己感动?

文学是弱者的倾诉。文学永远站在弱者的立场发言。当一个人面对社会,当一个个体面对整体,不管多么强大的人和个体,立即就变成了绝对的弱者。儿童是弱者中的弱者。残疾儿童是弱者中的弱中之弱。是弱这条又细又弯又悠长绵软的小径,带我寻找着通向文学的光明之路。

文学的品质取决于这种倾诉的幽深度。我深念着的故园之草。我深恋着的儿时歌谣。我聪敏善感的盲妮儿乖乖……就构成了三重奏的《花儿与歌声》。

(注:原文有删减)

教育工作者说

任晓林(先锋教育创始人)

蕴含着水墨画般意境的乡村田园背景下的童年生活,是中国人精神生活的伊甸园。读《花儿与歌声》,童年记忆被唤醒,常常在忙乱一天之后也开始抬头凝望月亮,心中被感动和诗意填满。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认为作品中自始至终表达的爱的教育是可贵的。作品中几乎所有人物的内心都充满善良、乐观、向上的精神,这种美好的情愫就像涓涓细流滋润着阅读者的心田。读完全书,我想得更多的是如何当一个好老师好校长,如何不断创新我们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如何让我们的孩子们因为在他们成长的征途中因为和我们的相遇而幸运。

郭喜凤(郑州市解放路小学副校长)

捧起这本书,那遍布的民谣还散发着泥土湿润的芬芳,家乡的味道一下子把你包裹起来,不知是你穿越了时空回到小时候,回到他们中间,还是这群可爱的人儿挣脱了文字来到你面前。

沉浸在这群小小的人儿的幸福里,突然感觉文学与教育相遇了。高老师用自己的善良和专业优势覆盖了学生们的快乐,甚至覆盖着数学课堂,与校长和同事们创新了数学学习方法。可是,高老师并没有在学生面前无所不知,她也会在学生面前很真实地表现出“在这些方面,我没有同学们知道得多”,正是因为她的“无知”让学生们感到格外亲切,更鼓励了学生们探索的欲望和信心。

当文学想象与教育课程相遇,原来可以碰撞出这样一个藏着教育童话的校园。

李晓霞(郑州市纬五路一小老师)

生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我们对月亮总有着厚厚的情结,孟宪明老师更是对月亮情有独钟。他是个掘梦人,总能不时唤起我们对过去、未来的向往。

书里这所普通乡村小学,却发生了许多不平凡的趣事。飞扬的歌声里,这群乡村孩子忘记了忧愁,学会了爱,懂得了友谊的可贵,校园成了孩子们最喜爱的家。

这是多么有魅力的学校啊,原本枯燥的数学课,孩子们可以引吭高歌计算法则,单调刻板的校园生活,居然融入了“拯救小鱼”的集体行动,“活字印作文”的奇思妙想。这样的学校孩子们怎会不喜欢?孟宪明老师为我们精心编织了一个教育的理想王国,他们用爱与真诚互帮互助,用智慧和自信战胜一道道难关,创造出了不平凡的神话。

小读者说

◆“奶奶”:朴实而深沉的爱郑州市纬五路一小六(6)班肖怡如

我对书中的“奶奶”尤为敬佩。“奶奶”虽然双目失明,没有什么文化,但她对孙子孙女的爱朴实而又深沉。当范大强说不读书时,奶奶却说:“奶奶是眼瞎心不瞎,奶奶啥都明白!奶奶不读书是个没眼的瞎子,你要是不读书,就是个有眼的瞎子了,自古将相出寒门,你可得好好给我念,奶奶还想着享你的福啊孩子!”虽然语言直率,却包含着深刻的道理和对孙子大强的殷切希望。

◆高虹:花儿般的老师郑州市纬五路一小六(6)班陈峥婷

一次次打开这本书,最让我着迷的就是美丽善良的年轻老师高虹了。尊重是化解矛盾的一把金钥匙,关爱是呵护心灵的一剂良药。高虹怀揣着教育的梦想自愿到农村去支教。正是高老师的理解与帮助,才使范大强受伤的心灵得到了弥补,重又找回了学习和生活的信心,调皮鬼何用功最后能够诚实、勇敢地面对与改正错误。在何用功耍阴谋诡计骗取同学买钢笔钱的时候,高老师没有指责,没有严惩,而是在了解到何用功母亲生病、家境困难才这么做的时候,把自己的新钢笔送给了他,并告诉他:“这是对你改正错误的奖励!”她的理解与激励让何用功有了向善的决心,后来,他积极要求进步,赢得了所有人的赞赏。

◆心明:珍爱生命,热爱生活郑州市纬五路一小六(6)班韦雨涵

书中有许多动人的片段,其中描写心明复明这一段我尤其喜欢。“心明忽然说:高老师,我知道月亮是怎么笑的了。我要告诉奶奶,月亮的笑是无声的,月亮的笑是温软的,月亮美丽、慈祥,是流着眼泪笑的。所以我们才喊她月亮奶奶。”看到这里,我的眼泪禁不住夺眶而出,对于正常人来说,“看见”就如同一日三餐、阳光雨露一样平常。但是对盲人心明来说,“看见”是那么的弥足珍贵。有了视力,就仿佛获得了新生,世界在她面前打开了,天地也变得开阔了。只有在黑暗中生活过的人,才知道光明是如此美好,“看见”是如此难能可贵。

民谣有声

中原民谣里的花儿与少年

刘蕾(导演)

孟老师对我而言可谓亦师亦友。他的作品总是向上向善向美,有强烈的理想主义风格,读起来可以收获满满的温暖和感动。前段时间我受邀出任导演,为书中采用的30多首民间歌谣用音频的形式录制出来,以二维码的形式制作在图书的腰封上,好让更多读者领略中原童谣之美。

录制过程是我们大家共同受教育的过程,一方面陶醉在优美童谣的独特魅力中,一方面又集体感慨着中原文化传承的紧迫性。比如,在录制“小白鸡儿,挠墙根儿”那首民谣时,中间有句是“嬎(fàn)个蛋,圆轱辘儿”,但大家竟无一人认识“嬎”字。虽然这个字在中原百姓口中还在广泛使用,但悲哀的是它又的确已沦为生僻字。我认为,作为中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原民谣、中原方言的逐步消失是可惜的,所以这次通过文字通过音频来传承传播中原文化,我觉得很有意义。

扫二维码,可以聆听作者孟宪明清唱的《月亮谣》及童声演唱的《小白鸡儿》《小老鼠》《小枣树》等十余首中原民谣。

来源:大河客户端

关于作者: luda

无忧经验小编鲁达,内容侵删请Email至wohenlihai#qq.com(#改为@)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