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教育部首次开展全国高考考试评价工作,北京、上海、江苏等13个省市的19个命题单位参加,我省参评的4个科目均名列前茅。我省高考命题改革近年来影响越来越大,受到全国同事的好评。
中考结束后,记者采访了负责中考试题命制工作的省教科院,了解今年中考试题命制情况。考改在稳中求变中再获好评
“山西中考命题改革能取得现在的成绩,首先是省教育厅的正确领导。比如,多少年来,每到发展的关键节点,就会发文件、出政策、定措施,不但把脉中考改革大方向,而且给我们施展的舞台,有时甚至具体到操作层面,这应该是山西最大的经验。”6月26日,省教育厅副厅级巡视员、省教科院院长马玉玺对记者说。
他表示,今年省教科院再接再厉,将中考着力点放在改革、质量、公平三个方面,继续坚持稳中求变。“稳的是立德树人的大目标,变的是全省课改要通过今年考改这根杠杆再次整体向前推进。而且,今年我省已经形成‘一核·六维·四手段’的中考命题改革理论框架,这成为今后中考命题改革的方向。”
“一句话,我们今年就是要用9份高质量的中考试卷,作为献给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厚礼。从现在各地反馈情况来看,这个目的我们基本达到了。”马玉玺说。
中考结束几天来,记者获悉,全省各地对今年中考试题充分肯定,学生普遍反映答得比较顺手。对此,省教科院义务教育中心主任李萍回应:“我们今年预设的一个目标,就是难度总体降低,但又要兼顾区分度,区分度主要体现在考察学生提取信息的能力、推理判断的能力等有思维含金量的内容上。因此,今年我们在答案及其评分说明上做得文章更充分些,比如首次引入国外SOLO等级赋分理念,这标志着我省的中考试题答案编制开始由量向质转变。”
省城数位名师也如此评价:一套中考题,考生都能下手,但得分费劲,并有层次,才算是一份好试题。今年我省的中考试题就有这些特点。今年中考各科试题站位高、立意远、角度巧、导向明,将育人理念与命题行为有机结合。
值得注意的是,在实行中考综合改革试点的晋中、阳泉两市,生物与地理今年也开始纳入中考(初二学生参加考试,成绩计入明年考生中考总分),并委托省教科院命题,这样我省多年来的中考七科就变成了九科。
权威解读中考各科试题
6月23日,省教科院与省招考中心联合举办全省中考阅卷组长培训会,来自全省11市的九个学科的阅卷组长共125人参会。该会议也算我省的创举——2013年,我省中考开放探究试题大量出现,阅卷尺度难以把握,此项工作由此产生。
在这次会议上,李萍对广大考生、家长及社会关注的今年中考各科试题的特点,做出了权威解读。
语文学科今年最大的特点,就是聚焦对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传承,相关试题占比近50%;同时,挖掘“解决问题”的真意义,通过创建书香校园、热点话题讨论、宣传画推荐、征文比赛、主题研讨会等活动,设置任务情境,把考点与生活联系起来,力求做到有读必写、有感必发,在开阔的时空跨度中感受语文特有的魅力,向全省同行传递了开展学习“真语文”的信号。
理综的命题境界今年明显又有提升。
其中,物理突出构建以“核心素养”为目标、“科学思维”为核心、多样化情境为载体、层级化评分为手段的命题框架,包括以科技改变生活为主题创设真实生活的多元问题情境,试题从能力立意全面向素养立意转变;同时,加大开放探究力度,以原始物理问题为载体,考查物理建模能力。化学则以项目学习方式为载体,首次采用化学思维建模的方式,设置试题优选方案,激活学生逻辑思维;在五个试题中体现跨学科整合,力求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品质。
数学历来是我省中考各科中的“大户”,今年稳中见奇。不论以“阅读+任务”再现数学家的发现,还是以活动报告形式测量旗杆高度的方案,以及涉及“二青会”招募志愿者、五台山景区门票收入、太原北中环桥的造型等社会热点的试题,考查学生的能力与素养被放在首位,目的就是引导师生关注生活中的数学,体会数学的价值。即便是折纸那道小题,也精心设计,考查学生的数学活动经验、推理能力、画图能力等,并激发他们探究未知世界的热情。
以往总是以题难著称的思品学科,今年考生的考场体验也普遍反映较好,估分也很乐观。而且,今年该学科特别强调课标统领下的主干知识与能力,继续引导明确“为什么”与“怎么办”的重要性,这恰恰是当前基层教学普遍存在的软肋——即如何培养学生联系现实、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
历史今年最突出的地方,就是从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等角度,综合考查学生从低阶思维到高阶思维的能力。如“河和合”那道题,运用SOLO分层评价策略,设置由低到高的四个层次的评分标准,改变以往只针对“量”的评价方式,更加注重对“质”的评价,体现赋分的创新性,凸显出对学生核心素养发展水平的考查。
英语则继续保持自己的改革特色——通过真实的情境创设,将封闭的纸笔测试导向现实生活。比如,精心选择题材、体裁丰富的素材,丰富学生的阅读体验,植入文化基因,弘扬中华文化;语篇类型包括应用文、说明文、议论文及非连续性文本等;涉及二青会、汉语言走向世界、母亲节、生存技能、阅读方式等内容,引导学生从学科角度看世界,体会语言学习与真实的生活的紧密联系。同时兼顾考试的基础性和综合性,提高对学生高阶思维和深层学习能力的要求。
首次加入中考科目行列的地理与生物,今年来了个“开门红”,并立刻给我省中考带来新气息。不少学生反映地理题生动有趣,可命题组的解读却多了几分严肃——以地理实验、案例分析、研究性学习、探究发现的板块形式,呈现一份凸显学科素养、渗透家国情怀,具有创新性的试题。具体有四大特点:用地理视角欣赏世界、用地理思维解决问题、用地理实践品味生活、用地理情怀拥抱家园。生物则以多样化的情境为载体,注重考查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并充分考虑了两个试点市的实际情况及初二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学习特点,力求对我省初中生物教学产生积极导向作用。
“各科的这些特点听起来可能其貌不扬,但浓缩的确实是精华,需要细细领会。”不少教师反馈说。
准确理解我省课改的方向
我省中考各学科命题团队在采访中对下一步教学给出了共同建议:一是呵护学生学习的兴趣,二是保证学生体验的权利,三是唤醒学生成长的潜力。
李萍强调,首先要理解我省中考命题改革的方向,即我省中考命题改革的理论框架——“一核·六维·四手段”。这是记者采访的半天时间内,第二次听到“一核·六维·四手段”的提法。
李萍解释说,“一核”指中考命题的核心思想:立德树人、素养立意、导向教学,通过确立这一核心思想,说明“为什么考”。“六维”就是我省多年实践经验总结提炼出的中考命题改革的“六个维度”,即立足学科素养,加大开放探究,注重阅读能力,关注表达、交流、共享,借鉴PISA测试理念,落实课程标准中的活动建议。通过确立这一考查目标,说明“考什么”。“四手段”则是指我省中考命题中核心素养落地的“四大手段”,包括跨学科整合、不确定性结构、真实任务情境、理性思维和批判质疑。通过确立这一命题手段,说明“怎么考”。
毫无疑问,“一核·六维·四手段”是打开理解我省中考命题改革意图的钥匙,也是今后全省课改的方向,对此,中考各学科命题团队专家反复强调要理解其对教学引导的作用:“光低头拉车,不抬头看路,是要吃亏的。”
本报记者 李林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