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派新闻记者韩晓勇
2022年将是上海“申报市”实施的第一年,上海市教委于2021年12月29日公布了《关于2022年本市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工作的若干意见》和《关于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名额分配综合评价录取学校综合考查的指导意见(试行)》,名额分配比例扩大,“私校”名额分配招生计划约占本校招生计划的65%,区(学校综合考试满分50分中,综合素质评价合格为40分,高中现场综合评价满分为10分。
中招改革和综合考查细则有哪些新的亮点,对于学校、学生和家长而言将会带来什么影响?澎湃新闻(www.)记者和上海的几位初高中校长及专家进行了沟通,来听听他们的权威解析。
还要不要买“学区房”?要不要“择校”?家长焦虑已减轻
上海市嘉定区启良中学是上海的初中强校工程学校之一,也是家长眼中的“家门口的好学校”。
启良中学校长陆正芳介绍,在上海中考改革的政策影响下,教育逐渐回归本原。学校开展两年多的《分层作业设计与实践》项目发挥了减负增效的作用;全员导师制,让课后服务有质量、有特色,还融合了家长资源和丰富的社会资源。家长对于要不要买所谓“学区房”等问题已不再有过多的焦虑。
上海市复兴高级中学校长陆磐良认为,在高中阶段学校招生中实施名额分配招生,不仅有助于提升初中教育质量,更是促进初中优质均衡发展的重要手段。
“我担任高中校长多年,深感对于孩子而言,适合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陆磐良说,随着政策执行的不断深入与完善,我们可以想象,广大家长将会发现其实在每一所初中学校都有进入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的机会,甚至是最优质高中的机会,这将大大地缓解家长对于“小升初”甚至“幼升小”择校的焦虑情绪,使越来越多的家长愿意将孩子送到家门口的好学校就读。
“双减”后的共同关切: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上海市新优质学校研究所所长汤林春看来,“综合素质评价结果赋分”关注初中学生四年学习经历的过程性和参与性,不进行差异性评价,其本质是驱动初中学校更加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引导家长在“双减”政策背景下,进一步转变教育观念,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上海市嘉定区启良中学校长陆正芳也有同感:在落实“双减”过程中,学校、教师、家长都比较从容淡定。有了中招改革政策释放的“红利”,我们对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和发展更加充满期待与信心。
上海市进才中学北校校长金卫东坦言,“双减”与《家庭教育促进法》等一系列政策和法律的出台,是引导家长们更加关注孩子们的身心健康和“五育并举”,孩子的成长不争第一,只争唯一。不为眼前分数所困扰,着眼于未来发展,着手于当下的准备,为其成长奠定基础。家门口的好学校将会进一步呈现向好趋势,更加坚定家长选择就近入学的信心。上学路更近、睡眠有保障、升学机会扩大,又有利于孩子长个子增智慧,从而有效缓解择校焦虑。
从“育分”到“育人”,才是更长远的价值导向
上海市宜川中学校长高洁认为,从价值上看,高中阶段招生录取新政突出“育人”这一关键词,“见分又见人”,突破了以分数为唯一依据的终结性评价,在学校综合考查环节,不得组织任何形式的学科类测试,现场综合评价,促进全面育人。因此,要树立新的育人观、评价观、人才观,开展教育教学的改革,打破“唯分数论”,全面育人,以招生录取改革,撬动教育的转型发展,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高中教育特色多样发展。
上海市三门中学(上海财经大学附属初级中学)校长秦娟说,名额分配综合评价录取为更多的学生打开了通道,有了更多机会升入优质高中。这有利于学校充分利用教育资源,有利于教育公平落到实处,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同时,也有助于提振广大不选择生源初中学校的教育信心,有助于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形成良好的教育生态。
上海市复兴高级中学校长陆磐良表示赞同,他表示,综合考查实施以后,显然给予广大学生及家长这样一种价值导向,高中已经不再仅仅注重“育分”而是更加注重“育人”,尤其是关注育人的效果。
责任编辑:邹佳雯 图片编辑:李晶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