盖兰语:11月31日,“天门商务星杯神秘巴拉胡中国跑步客节”的迎春冬季小南海将如期开幕。
据《黔江县志》记载,1958年,在全国推广劳动卫国制的背景下,黔江中学举办了黔江第一届马拉松赛事,20余人获评三级运动员。这是重庆最早的马拉松书面记载。据不完全统计,重庆今年的马拉松赛事已有10多场。经多方寻找,本报今起推出《寻找黔江马拉松元老》栏目,打开这段尘封58年的记忆,开启中国跑客节的寻根之旅。
两百余名学生,刷新了重庆体育史——1958年秋季,重庆有书面记载的首个马拉松竞赛在黔江中学诞生!今年12月1日,首位58年前黔江中学马拉松竞赛亲历者现身。
是日中午,黔江城白家湾,75岁的黔江中学退休教师张嗣华老人以亲身经历为例,向记者证实了这场耐力与意志的拼搏:“我们以葡萄糖、牛奶、糖开水为竞赛能量补给,跑完42公里加195米的马拉松全程。”
老人挺直身体,阳光照映在墙上和他已布满皱纹的脸上,他试图还原58年前的盛况——那年他17岁,在黔江中学念初中三年级。
1958年,正值劳动卫国制(现《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在全国推广普及。张老回忆说:“学校组织的那场马拉松竞赛,赛场就设在黔江大桥往西的319线川湘公路上。”
那时的公路是用砂子混合着碎石铺就的,参赛学生领个号码牌粘在身上,穿着胶鞋就把公路当作了赛场。张老继续回忆:比赛是从黔江大桥往319线川湘公路一公里处(现黔江闸桥和交通路交汇处)起跑,在公路上铺上一层白石灰就当作起点。
319线月亮潭八公里处(现月亮潭豆莴洞附近)则是这场比赛的中转点,来回三圈共计42公里整,又将起点后较直的195米公路作为冲刺带,并找来了一条布带设置了终点,全程为42公里加195米。
曾为《黔江中学校志》主编、《黔江年鉴》的撰稿成员,张老认为这场马拉松赛事是黔江体育运动发展的一个里程碑事件,尤其是在那个流传着“养儿不用教,酉秀黔彭走一遭”民谣的年代,更能呈现老少边穷地区人民的体育运动精神,以及一方山水、一个族群的地理特质。
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黔江又是如何保障运动员补给和安全的呢?“参赛的人有很多,能量补给方面最开始供应的是葡萄糖,喝完了就用牛奶,最后大家只能靠喝糖开水来补充能量。”张老说。
张老记得,赛场上每隔几十米设有一个补水服务点,负责计分监督并且提供饮水服务,“服务员看到我们跑过来,远远的就端着水陪着一起跑,现场还有校医组成的医疗队以及观众等1000多人。”
张老清楚地记得,他跑完全程总共花了3个多小时,后来学校把比赛成绩上报县体委,再经过其它测试,获评国家三级运动员。
张老的少年时代,要从白家湾步行3公里泥泞路上学,在学校时也喜欢打打篮球,参加运动。他认为,在那个年代他能够坚持跑完全程,全是平时坚持锻炼的功劳。即使到了青年中年时代,他从3公里外的家里步行到学校上课,时间总能控制在30分钟以内。
如今,已退休的张老依然保持着步行的运动习惯,日常生活里不迷电子产品,不聊微信,至今还在用着一款老式的诺基亚手机。退休后,他亲手耕作的菜园,一年一度,青了又黄,黄了又青。
张老还有一个夙愿:尽力协助“朝天门商贸城杯·神秘巴拉胡 中国跑客节”组委会,寻找如今还健在的当年的马拉松队友,为跑客节加油。一届接一届,在这方水土,让奔跑的脚步,持续传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