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才!广州市招生机构权威公布了2018年广州市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各批次入学最低控制分数线。全市前高分优先投票线为686分,全市入学最低控制分数线为610分,比去年降低了12分。
全市普通高中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为480分,与去年保持不变。今年中考总分全市平均分为542.91分(不含政策性加分,下同),比去年降低了6.26分。全市750分以上的考生256人,占比0.28%,较往年降低0.08个百分点;700分以上考生7152人,占比7.91%,降低4.19个百分点,650分以上的考生12986人,占比24.31%,比去年降低6.71个百分点。中分段考生人数略有提高,全市500分-650分的分数段37977人,占比41.99%,比去年提高5.69个百分点;480分以上63438人,占比70.14%,与去年基本持平。
今年只公布考生成绩和各分数段人数统计。考生排名,中考状元的情况不予公布。
今年高中阶段学位102398个,升学人数90278人,完全可以满足升读高中阶段需求。全市普通高中招生计划53868个,比去年减少4226个,其中,示范性普通高中招生计划34089个,占普通高中总计划63.3%,较去年增加4019个,提高了11.5个百分点。
广州市招考办将于12:00起免费向中考网上报名时已填写有效手机号码的考生发送成绩信息。
考生还可通过2种方式查询:
一是可登录广州市高中阶段学校招考服务平台(网址:)进入个人信箱查收。
二是可关注“广州招考”微信号,考生凭准考证号和身份证号免费查询本人成绩,或通过手机浏览器访问网址查询。
成绩公布后,如考生对本人成绩有疑问的,可在7月7日8:30-17:00向初中毕业学校(或报名点)提出书面复查申请,逾期不再受理。
普通高中录取工作将于7月8日正式开始,8日进行独立招生学校的录取,9日进行提前批指标计划和统一计划的录取, 10日进行第一批录取,11日进行第二批提前录取、第二批和第三批录取,即在四天内完成普通高中的统一投档录取。
16日通过广州招考网()公布普通高中补录计划,未被录取的考生在17日登录中考服务平台填报补录志愿,18日上午未完成招生计划的高中学校补录。普通高中录取结束后,21-22日将进行中职学校的统一投档录取。
针对考生、家长及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市招考办、市教研院有关负责人和专家进行了权威解读。
问题一:家长们如何看待今年中考的考试结果?
答:中考评卷日前已经结束。今年的试题难度是平稳的,难度的分布体现了较好的梯度,试题的区分度良好。较之往年,分数波动幅度在正常范围内。
目前掌握的情况是,分科均分在稳定前提下,有一定分值的波动,波动在合理范围内。
部分学科为体现区分度和坡度,分科难度适度呈现,总体可控。而且考生分数呈现正态分布,反映了广州考生群体的真实水平。
需要进一步指出的是,中考录取的依据是考生个体在群体中的“排位值”,这也是分数线划定的依据。家长应重点关注学生在整体中的位置,而不是具体的总分。
问题二:拿到中考总分后,家长们如何分析本次考试的分数构成?
答:本届考生群体会有新变化,因为本届考生极有可能要成为新高考的第一届高中毕业生。
我们不能把关注点集中在单纯的总分数高低和考试的难度上,而是要关注考生的总分构成,关注考试对照考生基础,各科有没有反映考生的真实水平,关注各科考试所传递的课程与教学导向,关注考试对学校教学和学生后续发展的引导作用。
从专业角度看,今年的中考试题整体体现了较高的专业水平,主动对接新高考改革的要求,体现新高中课程改革的理念,全卷紧跟时代,反映社会和学生生活,注重考查知识的宽度和广度,以及在真实情境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试题设问较为灵活、开放,分科命题各具特色。
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将更加体现选择性和多样性,课程实施将实行选课走班制。
拿到成绩后,家长要与考生一起,通过分析总分及其单科分数构成,分析考生的优势学科和薄弱学科,在此基础上,为规划高中的各相关学科的学习做好具体准备。当然,中考仅仅是一次考试,家长和学生应正确看待本次考试的成绩,要知道未来高中学习全新的学习方式会给学生的发展带来全新的可能。
问题三:家长如何通过中考规划高中阶段的学习?
答:广州已全面普及高中阶段教育,中考不仅是检验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水平的终结性考试,而且担负着为高中阶段学校选拔学生的重要任务,一部分学生将进入普通高中,一部分学生将进入中等职业学校。
就普通高中而言,今年的中考有效衔接了新的高中课程改革的理念和新的高考综合改革的要求,有利于更真实反映学生群体的水平和后续性学习发展要求,有利于引导学校教学更好适应课改和新高考的要求。
对考生而言,要通过此次中考,明确新的高中阶段学习的一些重要的要求:
1.坚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积极培养各学科的核心素养。
2.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潜力,参与生涯教育,为科目选择做准备。
3.学习要关注与社会生活的联系,提升分析和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4.注重阅读的积累,提升自己的阅读素养。
【记者】陈芳庭 马立敏
【校对】曹柏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