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像西方人不了解冬虫夏草一样,大多数国人对松露(又名块菌)也一无所知。
每年十一二月份,是松露成熟、大量上市的季节。然而,最近几年来,不少收购商却发现,在四川攀枝花、凉山州会东县的松露产地,眼下本应该是松露最成熟、品质最好的季节,市场上的松露反而较少。这是为什么?
怪象:
成熟季节市场难觅松露 无序开采导致产量下降
松露系国际通用名,又名块菌,是寄生在华山松、栎类植物根部的一种真菌,俗称无娘藤、无娘果、猪拱菌等。欧洲人将松露与鱼子酱、鹅肝并列“世界三大珍肴”,被追捧者称为“来自天堂的味道”,是世界珍稀宝贵的地下真菌资源。在我国,松露主要分布在云南及四川的攀西部分地区。其中,以四川攀枝花为中心,方圆200公里范围内是中国松露的核心产区,因此攀枝花被称为中国松露之乡。
攀枝花市农林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唐平介绍,攀枝花块菌资源有近20余种,约占全国块菌资源的40%。松露对生长环境的要求极其苛刻,攀枝花具有得天独厚的气候、复杂多样的地形,海拔1100米—2600米的山地地形、大片的云南松混交林,是天然块菌的理想产区之一。其中,印度块菌和攀枝花白块菌产量较高。攀枝花白块菌是到目前为止国内发现唯一具有巨大商业潜力的白色块菌新种。
据了解,攀枝花松露一般6—8月份子实体迅速发育,11月开始逐渐成熟。连日来,成都商报记者在攀枝花、凉山会东县采访发现,最近10余年来,随着松露逐渐被人熟知以及出口增加,市场需求量越来越大,松露产业得到快速发展,这也导致了松露身价暴涨。“时间回到10余年前,松露在当地又称无娘藤、猪拱菌等,并不管钱,价格几块十块一斤。但是,到最近几年,松露已经涨到了几百元,甚至上千元一公斤,涨了上百倍。”
由于商业利益的驱动,当地很多村民都上山采挖松露。“现在的松露就像白捡的,谁挖到是谁的。”据村民介绍,松露一般长在松树下,埋藏很浅,采挖不需技巧也不费力气,很多人都在挖。有林业部门工作人员也坦言,松露不是受保护物种,并没有相关法律禁止采挖,所以林业部门也很无奈,一般情况下,执法人员只能劝阻,“如果滥采滥挖导致水土流失或者破坏了其它保护物种的时候,我们才有执法权力”。
正是如此,松露还没到成熟的季节,很多村民就开始采挖。然而,到了每年年底至次年初松露成熟的季节,松露产地可以采挖的松露却很少,市场也难觅新鲜的松露。无序疯狂的采挖,导致攀枝花、会东县等地的松露产量逐年下滑、品质下降。
据松露专家介绍,当地村民过早采挖松露,其实挖出的松露仅处于婴幼儿期,会有损松露营养价值,以及影响中国松露在国际上的口碑及种系的繁衍。“松露只有成熟后,它的各种营养成分,氨基酸才能达到最佳合成,几十种松露芳香分子才能释放出来,你才会感受到松露的曼妙奇香和独特神奇所在”。
保护:
出台政策引导合理采挖 人工种植研究势在必行
松露逐年递减,这和当地村民采摘的时间不当有关,当地农民从7、8月起采摘松露,但该时期的松露仅处于婴幼儿期,切开不仅看不到大理石纹路,也闻不到独特的香味,在营养价值上也大打折扣,“成熟块菌剖面呈黑色或黑褐色,间有白色网状丝。”
“很多人只要发现一个地方有松露,就把周边一片全部挖完,不管大小、成熟与否,甚至把树根挖断。一旦把树根挖断,这根树根上所有的菌体细胞都会死亡,严重影响松露的繁殖,造成产量锐减。”由于缺乏科学的采集方法,松露的生长环境遭到严重破坏,菌塘被损,严重影响了块菌的繁殖,导致松露产量急速下降;松露采收时间过早,直接影响到松露的营养成分的形成,降低了松露的营养价值和经济价值。
近年来,就如何合理保护松露资源,攀枝花、会东县等地的政府部门也出台了相关政策,引导合理采挖。成都商报记者了解到,从2009年开始,攀枝花市林业局就发布关于规范块菌(松露)采集管理的通告:根据省市专家研究认定,攀枝花块菌(松露)成熟期在每年12月,采集应在每年12月1日后进行,应只采集成熟的,严禁挖光,直径2厘米以下的严禁采集;会东县人民政府出台松露资源保护管理文件:松露采集期为当年的10月1日至次年2月28日;并且不应当采集、收购、生产、加工、销售直径小于1厘米的松露;违者分别由公安机关、县林业行政管理部门进行处罚。
野生松露是大自然的馈赠。但是,资源的匮乏成为松露产业发展的瓶颈,开展松露人工种植研究势在必行。如何能够实现人工培育?这是科研人员们一直在思考的问题。攀枝花是国内最早开始研究人工种植松露的地区之一。攀枝花市农林科学研究院从2003年就开始对攀枝花地区的野生松露资源进行系统调查,经过为期两年的调查,掌握了野生松露在攀枝花地区的分布规律及其生存环境特点,为研究人工种植松露奠定了基础。
为了加快推进松露人工种植的研究,攀枝花市农林科学研究院先后派出3名科技人员,与攀枝花市林业局、四川省林业科学院的科技人员一道,前往意大利、法国学习松露菌根苗培育技术。2007年,在攀枝花市盐边县新九乡踏鲊村种植菌根苗建立了块菌基地。经过补植、改土、灌溉等一系列艰辛的管理工作,十年磨一"菌",终于在2017年11月产出松露。
不易:
十余年不懈努力和坚守 人工种植终于获得成功
今年11月11日下午,在位于盐边县新九乡的攀枝花市农林科学研究院的松露人工种植试验基地里,科研人员与来自新西兰的技术专家像以往一样前来查看,在一棵榛子树下却意外地发现了一个松露“宝宝”已经“出生”,欣喜之下,经过一行人的仔细查看,又在这棵树下找到了8个松露“宝宝”。
这是人工种植松露首次成功产出,科研人员激动地掉下了眼泪,“就像自己的孩子出生一样开心”。这标志着经过攀枝花市农林科学研究院十余年的努力,攀枝花松露人工种植技术终于获得成功。同时,也标志着四川省松露人工种植技术实现了零的突破。
“松露一般是与适宜的树种共生,初产出期为五到十年,一旦产出就会年年产出,可持续产出30年—50年。”攀枝花市农林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唐平说,松露的生长环境十分苛刻,既要从前生长过野生松露,又要满足一定的水源、土壤、地形、气候等要求。在试种松露的过程中,他们经历了多次选址、选树等过程,其艰辛程度一般人难以理解。做了十几年人工种植块菌研究的攀枝花市农林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柳成益,已记不清走了多少趟试验点,写了多少篇报告。
据科研人员介绍,目前已经取得成功的松露人工种植技术属于半野生种植,是将菌苗种植在仿野生的环境中,不打农药,不施化肥,最重要的是它的口感和野生松露没有差别。据了解,攀枝花市农林科学研究院在攀枝花盐边县、仁和区、米易县先后营建了130多亩的松露示范园,预计各种植示范园将会在种植2—5年左右有松露产出。攀枝花市农林科学研究院表示,下一步任务是继续深化拓展科学研究,力争实现人工种植松露早产、多产,助推产业发展壮大。
编辑 杨渝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