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花花草草

【乔木有多少种】真正区分古树,乔木,台地的方法

我发现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

除了现实中,普洱茶市场矛盾重重,连普洱茶理论系统,也非净土。现在,一个人,要干点什么,总是相对容易很多。科学的发展,生活方式的升级,想学习点知识,也是方便快捷,当然,想出个轨什么的,也手到擒来---王八还能对上绿豆呢,高举概率论,谁都有出轨的机会和资本。

同时,说到普洱茶,基本上只要是个小学毕业生,也能舞动手指,到各种平台,勉强也算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激扬文字,悭吝茶商,润泽茶友。各种因素,不尽相同:或为引流,或为情绪发泄,大多离不开名利二字的范畴。

像我这样的草狗,高中才接触到电脑,我现在还记得,会使用电脑打字的时候,写的就是自己的名字,看到这样的字体,出现在电脑上,莫名有一种亢奋的感觉,连自己的名字都显得尊贵了很多。时过境迁,这已经是生活中的常态,以前只有伟大的文学家,所写的书,才能成为这样标准的模式。

因此,全民创业后,现在又是全民创作。君不见,像我这样字里行间,眼里眉间,猥琐永恒彰显的油腻男人,也在最近写了十几万字,简直荒唐!

我们总是说,人比人,气死人。那是因为去和强者比较。敝人才疏学浅,事实上,还能在头条知道更不堪的“作家”。我为什么知道?其实我不想说,我玩头条最大的兴趣就只寻觅这样的存在,获取短暂的优越感,这是我生命存在的重大意义,众里寻他千百度,偶尔看到他就出现在写普洱茶文章的最上端,这种阶段性,间隙性,加上迷人的不确定性,让我沉醉!

毫无疑问,我骨子里面,是一个非常庸俗的人,集欺软怕硬和幸灾乐祸于一体。但我看完很多有关茶的文章的时候,我百分之九十九都有同样的一个愤怒,不能自己:几乎所有的文章,稍微深刻一点的,也就是提出一些问题,绝大部分永远没有附带解决方案,更别说方案ABCD.......好像对于他们来说,说出行业的弊病,就是一项伟大的发明一样。

我曾经说过,大概率是真正的牛人,都在忙着实实在在的思考或部署有关普洱茶的重要的事,不想我这样,天天没卵事,来网上寻找现实中已经寻觅不到的优越感。

结果就是各种平台,都是大多肤浅聒噪的人,看似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本质上是菜鸡互啄!

我来证明以上观点,很简单,就是用古树和乔木,台地茶的区分,来说明绝大部分人都是人云亦云,更美没有说到重点,完全没有解决问题。

今天,我也算拿出点诚意,好好的说说这个话题。

网上,无数的文字,视频,图片,都在煞有介事地传授茶知识,运用科学的方法,从多个角度,教授如何区分古树和乔木。

我先定个调子:到今天为止,我真的没有看到一篇真正的教会大家如何区分古树和乔木的文章和视频。其所谓区分古树和乔木的几个关键指标,我负责任地告诉大家,那顶多是区分台地茶和乔木类(就是我们日常说的乔木和古树茶的总称)的部分指标而已!期待用那样的方式去区分古树和乔木,纯属意淫!

我们随机找一片这样的文字,列出他们的区分要点:

耐泡度 汤的饱满度 甜度 涩度 香气相关的指标

大概就是这几个概念,不断地出现,当做区分古树和乔木的标准。我们一一来看:

首先,我们要框定一个范畴,那就是比较这些特征,对应的是同一款茶。

这个很重要,否则比如耐泡度,大叶种明显内含物质丰富,和中小叶重比较的话,可能耐泡度占优势,但中小叶在香气方面反败为胜。

耐泡度:几乎所有的文章,异口同声的说,区分古树和小树,最简单的,也最标准的,就是耐泡度。

我们现在能百分百确定的是,乔木类,毫无疑问,耐泡度是优于台地茶。这已经是反复被证明的真理。这一条,我想大家都没有什么分歧。

同时,日常生活中,我们在喝茶的时候,很明显,我们也感受到了古树确实比乔木耐泡。但是,我要说,这里面是有问题的,

第一个问题,很残酷的现实:我们在市场上购买的乔木茶,比如你1000元一公斤买的老曼峨乔木头春,我基本可以说,百分之九十都是台地茶。真实的可能高于这个概率,同时,你手里的3000元或3500元买的老曼峨古树,同样不低于90%的概率,是老曼峨乔木茶。

因此,如此这般情况,对比着喝,耐泡度高下立分,不仅如此,在挂杯香,汤感,涩化的快慢等等以上的一系列条件,基本上全部都可以证明。

如此这般,我们自然觉得,网上说的是对的,也经得起验证的。

第二个问题:即使你的老曼峨是纯粹的古树。你的老曼峨乔木也是实打实800一公斤的干茶。因为工艺的不同,一般乔木滋味释放比较快,因为基本上乔木的杀青程度稍微重。

这种现象,尤其在易武那边是常规操作。结果就是,乔木茶出味快,古树的滋味,慢慢才被泡出来,结果看起来,古树耐泡!

其次,古树这个概念,当下都是模糊的,有的说一百年,有的说三百年,还有的说五百八百年。关于这些话题,我都不想继续描述,感觉这方面说得越多,都暴露出自己脑子不太好的事实。

没有那么多五百年以上的茶树,真正一两百年的就相当牛逼了。如果一定要说古树比乔木耐泡,我相信一百年的茶树,比十年的茶树耐泡。但是,不同的山头,不同树种的茶树,难道80年的,就一定不如300年的?这个是要严重打问号的。

继而说到涩,针对同一品种,同一个山头或寨子,一直说的是,乔木,越到后面几泡,涩感越强,而且化得表较慢。因此,我们最常使用的方法一般就是耐泡度和涩感。

我个人认为,这也是有问题的。我特意去查阅了资料,同样的茶,树龄不到一定程度,确实会有这样的涩感,但这个年龄的程度,每一个山头的茶,都没有标准。另外,影响茶涩度的其中一个关键因素,是阳光。树比较大的,相对来说涩化得快,是因为阳光照到茶树,形成了类似漫反射,降低了平均每一个芽头的光照度,同样如果乔木小树,在国有林里面,被很多大的其他树遮挡,涩度也很低,也化得快。从这个层面来说,依靠涩的程度和化的速度,即使是同一款茶,也不一定是绝对标准。

同样的,关于饱满度,香气等等,都能证明不是绝对性的标准条件。至少,不是所有的古树,内含物质等等都高于一百年以下的乔木。

因此,网上所流传的一些方法,只能适用于区分乔木类和台地茶。基本还是符合客观规律的。

那如何区分古树和乔木呢?说实话,这真的是一个极其困难的事情。上面最开始我就说了,有时候我们轻易的区分了所谓的古树和乔木,很大概率,对应的其实就是台地和乔木。

其次,工艺方面的不一样,也让我们比较容易区分。

还有,如果乔木确实普遍都是十多年的树龄,大概率也是好区分的。但你能保证平均80年的树龄,和平均150年的树龄的区分?或者平均100年和平均500年的区分?、我个人认为,基本做不到。

另外,真正要做到区分大树和古树,如果工艺不一样,自然环境相差不大的情况下,我认为,也是需要在一年的周期内,间隔时间段的反复品饮,反复对比,才有较大的概率做出正确的判断。

关键,我不断的发现,当树龄大到一定程度,影响茶的品质的核心因素就是茶地的自然环境。如果生态好,阳光水分适宜,一片80年树龄的,大概率比120年树龄的好喝。但如果是20年以内的,无论自然环境再好,永远也赶不上120岁的古树。当然,每一个山头,这个树龄的临界点,肯定不一样,老班章二十来年的小树,一样很大的概率非常好喝,冰岛二三十年的,和七八十年的差距却非常大。

这对于我们做茶的人来说,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需要学会观察,什么样的茶地环境,在什么产区或者山头,就是能出高品质茶的标准。这个,我觉得肯定有人已经基本领悟到了。并且已经用于实践,表现出来的结果,极有可能,花了相对低的成本,做出比大多数人优质的茶!

那是不是就证明,500年以上的树,应该是80年的树,卖同样的价钱呢?如果按照内含物质来说,还真的有可能并没有什么差异。但是,我们知道,决定产品价格的,除了质量,还有数量。古树茶就是因为其稀缺,怕那品质和200年的没有分别,也必然比200年的贵,到底贵多少?基本就是二者数量的反比吧。

当然,作为一个才进入普洱茶两年的底层创业者,所见闻有限,认知难免肤浅,如有不恰当地方,欢迎大家指正!

我是传播茶文化,创造价值,致力于打破高溢价,提供最真,最纯,最高性价比普洱茶的海涛!

喜欢我的文字,就关注我吧

责任编辑: 鲁达

1.内容基于多重复合算法人工智能语言模型创作,旨在以深度学习研究为目的传播信息知识,内容观点与本网站无关,反馈举报请
2.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站点无毒无广告,请读者放心使用!

“乔木有多少种”边界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