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装修房产

【3M静电防护】除了上帝,啥都能造!被你抢断货的3M,可不只是家口罩公司…

3M成为了横跨各个领域的大佬,被人戏称是“除了上帝,什么都造”。

|作者:阿晔

|编审:苏睿

似乎是一夜之间,口罩变成了硬通货。

人们不仅学会了怎样分辨N95、普通医用口罩和医用外科口罩,还迅速点亮了口罩怎么戴、怎么摘、怎么扔,甚至怎么做的技能。

在买不到口罩的这些日子里,人们总是格外想念3M。

1月29日,针对口罩紧缺问题,3M公司CEO迈克·罗曼做出回应:“我们已经启动了7天24小时全产能生产,以保证口罩供应。”

这个消息振奋人心,但同时也加深了大众心中的一个误解——3M就是一个生产口罩的公司。

事实上,口罩只是3M庞大帝国中极其渺小的一块业务,小到连财报都不会对口罩销量进行披露。

作为一家市值近千亿美元的公司,3M涉及的领域包括工业、化工、电子、电气、通信、交通、汽车、航空、医疗、安全、建筑、文教办公、商业及家庭消费品。甚至产生了一种说法:全世界一半的人,每天直接或间接都要用到3M的产品。

或许有人会对这个说法嗤之以鼻,但不能否认的是,3M早已渗透进人们生活里的方方面面。从透明胶带、便利贴,到录音磁带、投影系统,甚至是高速公路上的反光标识、滑雪服里的保温材料,无不源自3M的发明。

3M曾自得地表示:(人们)每天起床,3米之内就一定能看到3M的产品。

这些竟然是3M发明的

一切得从118年前说起。

在美国淘金热接近尾声的1902年,5个年轻人聚到了一起,合伙开了一家采矿公司。他们给公司取名为Minnesota Mining and Manufacturing(明尼苏达矿业和制造公司),三个词都是M开头,简称3M。

·3M的5位创始人

然而,创业不易,再加上5位创始人都不太懂矿石开采,公司赔得一塌糊涂。无奈之下,他们决定寻找新的商机。

1914年,他们推出了第一个独家产品——研磨砂纸,随后升级为干湿两用砂纸,可以降低汽车制造过程中的粉尘污染,从此名声大振。

·3M砂纸

3M第二个足以改变世界的产品是透明胶带,而它的出现同样是因为工人的需求。

当时,修车工人要对汽车剐蹭部位进行喷漆,因为不能喷到汽车完好的地方,所以只能用布把完好的地方挡着。可惜,布并不牢靠,导致最终的补漆效果也不好。

1925年,3M里一名叫理查德·德鲁的员工注意到了修车工人的这个烦恼。他想,自己或许可以发明一种胶带,能很好地挡住不需要喷漆的位置。

经过一番研究,他还真造出了这种用在汽车上的隔离胶带。之后,他又以此为基础,发明了家喻户晓的世界性产品——透明胶带。

不过,一开始,3M并没料到透明胶带会有今天。他们只是将透明胶带当做防潮密封条,推销给面包店、杂货店和肉联厂。直到美国经济大萧条期间,勒紧裤腰带过日子的人们才将透明胶带当做廉价家庭修复工具使用。

这一用不得了,美国人民发现这小小的透明胶带竟然是种万能工具。直至今日,透明胶带依然是每个家庭的必备品。

3M另一个颠覆性的发明是便利贴,其背后的故事更是充满戏剧性。

上世纪70年代,3M的研发科学家史宾斯·西尔弗想发明一种黏性很强的胶,结果万万没想到,却意外搞出了一种黏性很弱的胶。这种胶虽然黏性不大,但好处是可以重复使用。西尔弗左思右想,也没想到它可以用在何处。

不过,每个发明都像是自己的“孩子”,西尔弗没放弃,并坚信这种胶有用武之地。于是,他就和做研发的同事开会商量。

事情就是这么巧,参与会议的研发人员中有一位是唱诗班的热心成员。几天后,他在教堂练习赞美诗时,因用来标记诗集页数的纸条总是掉落感到非常烦躁。此时,他灵光乍现——西尔弗的弱性胶水也许能解决这个问题。

由此,便利贴横空出世。而这个看似几乎没有任何技术含量的小玩意,后来却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人们记录事情的方式。

“15%规则”带来的无所不能

能成为百年老店,3M凭的就是超强的创新能力。

截至目前,3M已累计开发近7万种产品,拥有11.8万项专利。在福布斯全球创新公司评比中,3M曾高居第三,仅次于苹果和谷歌,且力压特斯拉。

在3M位于明尼苏达州的总部大楼上,清晰地写着“Curiosity is just the beginning(一切都是从好奇开始的)”。

当然,有了好奇还不够,还得有去探索的时间和金钱。

3M因此有了一个著名的“15%规则”——研发人员每星期可以拿出15%的工作时间来研究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只要你有新主意,你就可以向公司求助资金,甚至不用管这些方案是否会直接有利于公司。

当一个看起来有希望的构思出现时,3M更是不遗余力地去支持:为构思者提供一个风险小组,包括了来自生产、销售、营销、财务、法律部门的员工;给风险小组提供章程,保证员工在项目研究期间免受来自上级或管理人员的打扰,而在项目失败时,也要保护员工免受外人指摘。

如果风险小组取得了一些成就,就给他们颁奖;如果他们不幸失败了好多次,自己不想再继续下去,可以就地解散,回到各自原先的岗位上。

这种解决了后顾之忧的创新管理模式,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效果。3M的便利贴、第一款纱布等都是在这种模式下产出的成果。

这也引得不少互联网公司仿效。比如谷歌,干脆把“15%规则”升级成了“20%规则”。

但3M的特殊之处是,创新并非是刻意得来的。他们并没有事先规定一个重点,然后在这个重点领域去开发相关技术,而是恰恰相反,员工因好奇去尝试发明,有了技术之后,3M再为这种技术去寻找可以应用的市场。比如前面说过的透明胶带就是得益于此。

也正是这种“不务正业”“摸不到重点”的创新方式,让3M成为了横跨各个领域的大佬,被人戏称是“除了上帝,什么都造”。

录音磁带、录像带、无碳复写纸、干银式胶卷、投影系统,都是他们发明的;

用于高速公路的第一块反光标识、用于电子显示器的增亮膜,同样出自他们之手;

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的登月之旅中,在太空舱内穿着的靴子,鞋底是用3M的合成橡胶造的;

更硬核的产品是防弹头盔和防弹挡板,美军最新配发的号称目前防护性能最强的IHPS战斗头盔也是3M公司的产品……

这才真是只有你想不到,没有3M做不到。

口罩大王是如何炼成的

3M生产口罩的历史已有50多年。

1967年,有了无纺布和静电纤维滤棉的专有技术,3M开始琢磨生产防尘口罩,以帮助采矿、冶炼等行业的工人应对恶劣的职业环境。

17年后,3M中国有限公司注册成立,成为在经济特区外成立的中国第一家外商独资企业。同时,3M开始向国内工厂销售工业用安全防护口罩,客户同样是来自矿产、钢铁和造船厂等重工业。

很多年里,3M在中国普通消费者群体中几乎没有存在感。

一切在2003年发生改变。“非典”期间,不少医护人员用的口罩、防护服以及医用消毒水都是3M的。而在老百姓心中,医护人员就代表着专业和权威。因此,他们用的口罩自然成了大家的放心之选。

不过,尽管“非典”让3M在消费者心中建立起了品牌印象,但真正让其迎来爆发的,其实是10年后的雾霾。

2013年,雾霾席卷全国。民众一下子就认识了PM2.5的威力,谈之色变,而当时唯一的办法就是出门戴口罩。

此时,3M抓住机会,将其他地区工厂的口罩全部发往中国。因为“非典”时种下的“种子”,所以雾霾骤起时,无数消费者毫不犹豫地选择了3M。那一年,3M在中国卖了1亿美元的口罩,并迅速“吃”掉了中国90%的市场份额。

这之后,在很多中国人的意识中,3M就成了一家生产口罩的公司。但实际上,这是一个误会。

如今的3M分为四大主要业务部门:安全及工业品、交通及电子、医疗健康、消费品。前两者才是3M最重要的收入来源,合计占总收入比例超过60%。而口罩只是这个千亿帝国中极小的一个部分。

也正是因此,当下这波疫情并不会对3M整体的销售额产生大的刺激作用。

近年来,3M一直在与“持续性的全球经济增长放缓”作斗争,而且已经多次试图通过裁员与资产剥离来重振业绩。该公司预测2020年盈利将不及预期,因此计划在全球裁员1500人,涉及所有业务、职能和地区。

看来,3M要想再现昔日辉煌,任重道远啊。

责任编辑: 鲁达

1.内容基于多重复合算法人工智能语言模型创作,旨在以深度学习研究为目的传播信息知识,内容观点与本网站无关,反馈举报请
2.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站点无毒无广告,请读者放心使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