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护备品齐全,通话良好。”检查完工具后,李春玲和祁红亮穿着黄马甲,拿上作业单,带上袖标和对讲机,风尘仆仆,各自离开了工区。
一个独自去了鹰嘴车站行车室登记,一个带着作业人员去了红会线鹰嘴站场进行道岔及线路维修作业。
李春玲和祁红亮是中国铁路兰州局集团有限公司兰州西工务段靖远线路车间鹰嘴线路维修工区的驻站联络员和现场防护员,也是奋战春运的一对“夫妻搭档”。1992年、1995年丈夫祁红亮和妻子李春玲相继成为原靖远工务段的一员,2004年同时加入兰州西工务段,之后双双又成为专职防护员,他们在20余年工作中互励互勉,生活中相濡以沫,共同携手守护着红会铁路的安全畅通和工区工友的人身安全,被大家亲切的称为“鸳鸯哨兵”。
红会铁路线,是一条从包兰铁路延伸出的铁路支线,过靖远、经长征、到红会,主要服务靖远当地厂矿企业和周边群众,40多年来,为当地经济发展和沿线居民出行做出了巨大贡献。春节期间,沿线周边乃至西北部分城市煤炭需求和老百姓出行急剧增加,红会铁路线成为能源供给、购置年货、走亲访友的“生命线”“保障线”“公交线”。
“上下行暂无列车,可以上道作业。”当对讲机里传来妻子李春玲说的这句话时,丈夫祁红亮“妇唱夫随”重复了一遍,左手拿着对讲机,带着职工站成整齐的一排,右手比划并呼喊着“上行无车,下行无车,可以上道”,组织工友上线开始检查作业,他矗立在线下“登高远望”,认真地观察线路两端的情况,每隔3至5分钟就拿起对讲机,与妻子李春玲进行通话。
1月24日大年三十早上8时50分,当千家万户沉浸在清晨的“爆竹声声辞旧岁,锣鼓阵阵迎新岁”的喜庆中时,在偏远的红会铁路线上,迎着寒风,有一群铁路维修人员正在对铁路线路进行维修保养,这对“鸳鸯哨兵”一个在车站盯控、一个在现场实操,专心致志为工友和列车安全“站岗放哨”,彼此之间相距仅有几百米,却无缘团聚;虽一刻不停拿着对讲机进行通话,但却没有一句新年问候,唯有“暂无列车”“通话良好”。在他们心里,给职工放哨,为铁路运输护航,不仅是铁路运输“高压线”管理的内在要求,也是组织和工友对他们的一种信任,更是一种责任和担当。
时光静好,与君语;细水长流,与君同;繁花落尽,与君老。他们俩几十年如一日,相互学习、相互竞争、相互帮扶,看似工作平淡无奇,简简单单,实际上关系着现场作业人员的人身安全和行车安全,被称为维修作业人员的“眼睛”,他们心里始终架设着一道无形的“安全卡控线”。
相同的岗位让他们对彼此多了一分理解,也让他们有了同样的奋斗目标。“有他们夫妻俩给我们‘放哨’”,给我们防护,我们现场干活心里特别踏实。”工友们都如此称赞李春玲和祁红亮。
春节期间,维护铁路线路安全生产工作辛苦且繁重,虽说在同一个车间、同一个工区,但忙起来两个人常常是一天也见不了几面,家中的孩子也无暇顾及问候。
“虽然孩子已经习惯,也理解我们的工作,但心里肯定也是有怨言的。”李春玲的家离工作的地方仅仅二三十公里,但平时他俩都是顶着星辰出发,踏着月色回家,根本无暇顾及孩子。
“孩子的中午饭基本都是我们晚上准备好,第二天中午他回家自己热着吃,很心酸,但也没办法,毕竟我们是干铁路的,守护铁路安全的责任大于天,既然在岗一分钟,就要尽责60秒。”在谈及今年已经到高三年级孩子需要特别照顾时,李春玲强忍着泪水说,言语中充满了坚定。
除夕,李春玲和丈夫祁红亮依然坚守在春运一线,为工友“站岗放哨”,为列车安全运行默默送行。
祁红亮动情地说:“2021年3月她就要退休了,这也可能是她最后一个春运,所以她倍感珍惜、安全方面绝对不敢有事”。
尽管不在春运的窗口单位,尽管铁路沿线环境艰苦,他们依然多年如一日坚守在自己岗位,用他们实际行动保障了列车安全运行;尽管今年春节又不能陪女儿过除夕,但是这对“鸳鸯哨兵”认为,有你的地方就是家,有家的地方就有幸福,有幸福的地方就有守护。
他们妇唱夫随,在相同的岗位上追求着同样的目标;他们相濡以沫,时刻不忘履行初心和使命,坚守着同样的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