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音齐奏带笺簧,大鼓说书最擅场。
野调无腔偏入妙,皆因子弟异寻常。
——清.杨静亭《五音大鼓》
五音大鼓异寻常
蔡家洼五音大鼓是一人持鼓板站唱,另有四人分别操持三弦、四胡、打琴(扬琴)和瓦琴进行伴奏的曲艺形式。五音大鼓曲本体裁为散韵相间,唱词格式以七字上下句式为主;唱腔曲调由奉调、四平调、柳子板、慢口梅花、二性板五个基本曲调组成。几种曲调来回变换,音韵悦耳动听。五音大鼓的唱词和书目体现出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底蕴。词曲用字用韵工整、合辙押韵朗朗上口,文学性很强。书目长中短篇都有,内容丰富,有较强的教化和娱乐功能。五位老人的说唱与伴奏配合默契,天衣无缝。五件伴奏乐器历史悠久,其中伴奏乐器之一的瓦琴和打琴尤为珍贵,瓦琴为鼓书类曲艺形式所稀见。蔡家洼五音大鼓为密云重要的文化品牌和文化符号之一,被誉为民间曲艺活化石和北方“纳西古乐”。2005年被列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现正积极申办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武术之乡传久远
蔡家洼的武术传统源于村中三处“敕建”官宅和墓地:一是蔡家洼主街和平安庄两处皇亲国戚深宅大院;另一处则是村西南吴三桂之子吴应熊夫妻合葬墓(其妻为建宁公主,大墓属敕建),三处都有高薪聘请来的武术高手守护,这些武者落户蔡家洼,带动乡民习武,渐成武俗。
李氏庄园的护院是齐国发和张子贤两位武师,其中张子贤曾任殿前三品带刀护卫,御赐黄马褂,晚年带徒弟来蔡家洼看家护院。齐国发也是清末著名武师,吴家坟看坟户叫李广荣,也是武术名家。李家成立“护院队”,吸收本村穷苦百姓练功习武,有十二路谭腿、大小洪拳、七星拳、黑虎拳、少林拳、六合枪、梅花枪、少林棍等武功套路,渐成风气,成为远近闻名的“武术之乡”。
民国27年村里成立民间老会,老会中开路钢叉、少林会、高跷会都以武班为基础。开路钢叉表演以套路多、技艺高、难度大、功夫深著称,是一项集杂技、艺术、健身于一体的综合性表演项目。现为密云区非物质文化遗产。
“蔡家洼八景”冠京华
蔡家洼村自古生态宜居,风景优美,人杰地灵。村里名人,清代翰林院大学士李恩伶曾走遍家乡山水,命名为蔡家洼八景,为:回阳返照、洼静蛙鸣、兰花流玉、柳泉初雪、仙洞小憩、圣教碑铭、石人拜祖、关庙晚钟。我们都听说过“燕京八景”,北京各区古代也都有八景,而具体到某一个村能有八景,而且还如此富有诗意,蔡家洼村在全国可谓首屈一指、绝无仅有。
回阳返照
原为密云八景之一,村西南潮河西岸有小孤山(姑山),周边山高孤山最矮,夕阳西下诸山日影俱落此山,孤山日映,秋水长天,别有意境。
洼静蛙鸣
村西北潮河岸边诸溪汇流潮河之处,形成大片池塘洼地,蒹葭丛生、水鸟云集,并有稻田几百亩,每到盛夏,则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的美景。
兰花流玉
村南兰花峪三尖山阳坡呈扇面型,遇阴雨雷天,时有碎石下流,碎石薄如纸质如玉,春雷初动细雨蒙蒙,兰花点点白玉满坡,颇为壮观,百姓捡拾回家,或为摆饰或为屋盖,如获至宝。
柳泉初雪
村西南有柳树沟泉眼,为南山深岩矿泉,四季不绝,是村西小溪源头,“蔡家洼豆腐”即以此水制作,品质上佳。每到初冬,初雪如莎,泉起薄雾,空山寂静,水流琴鸣,一片美景如画。
仙洞小憩
西沟黄峪岭有一山洞,洞口狭窄,洞内空旷,冬暖夏凉,内有石桌石床,石床上有人体形凹陷,据传为吕洞宾修行之所,人躺在上面小憩,顿觉神清气爽,百病皆消。
圣教碑铭
村东关帝庙唐仙道墓志铭,为唐代“怀仁圣教序”碑的姐妹碑,为唐人集字王羲之书帖镌刻而成,全碑1300多字,字字珠玑,为密云县书法名帖,书法爱好者蜂拥而至观摩临帖,为村中文化盛事传为美谈。抗战时期为日军掠走,不知所终。
石人拜祖
村南吕祖山顶有古代建筑遗址,还有很多嶙峋立石,有大立石、二立石等名称,传说为当年吕洞宾在此修炼,山洞中曾有妖怪出没,祸害百姓。吕祖施展法术,将妖怪点化成石人、石马、石羊,皆成拱手朝拜状,称为“石人拜祖”。
关庙晚钟
指村内关帝庙钟声,关庙残碑记载有“夜气方清,万簌俱寂,钟声乍起,响入云霄,致足发人深省也”之语,故称关庙晚钟。堪比“南屏晚钟”,可惜钟、寺皆毁于文革。
山岳江烟,铁笛数声,便成清赏。
天风海涛,扁舟一叶,大是奇观。
奇石秀水,悄然独立,顿生画意。
爽籁时发,飘逸群芳,唯有诗情。
乡村,并不纯然是被改造的,或者,有许多东西可以保留,因为我们从中可以看到一个民族深层的情感,爱、善、纯厚、朴素,失去它们,我们将会失去很多。正是因为这些乡村的魅力所在,民族的自信、民族独特的生命方式和情感方式才能够具有永恒的生命力。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