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5日上午,国家组织医用耗材联合采购平台在网上公示了冠脉支架的中选结果。
本次参与采购的投标企业多达11家,心脏支架产品26个,拟中选的有10个。
根据官方消息,在明年1月份,全国需要心脏支架的患者就能用上本次集采降价的产品。
这轮集采的降幅,可能都把从事医疗行业的小伙伴们都给惊呆了。
相较于去年,同一企业的同款产品平均降价高达93%,国外产品的降价幅度更是达到95%。
一个在之前要价过万的支架,今天一跃跳进千元大关,四舍五入都可以算作“白给”。
拟中选产品详情
按照今年心脏支架全国的采购量来进行计算,降价之后的支架预计可以节省109亿元医保支出。
在这其中,山东吉威医疗的报价最为“割肉”,是在场唯一一个降500元大关的企业。
集采现场公布的结果的时候,天津的一些医药代表甚至都笑道:“比做个好点的睫毛都便宜。”
心脏支架,这颗号称在复杂性和技术性都属于医疗器械的“顶上明珠”今天终于进入到了百姓家。
心脏支架操作示意图
1、患者:便宜是便宜,能用吗?
本轮集采带来的降价,其中最大的受益者莫过于饱受心脏类疾病残害的患者及他们的家属。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我国每年约有100万名患者会由于冠状动脉阻塞而突发心肌梗死。
换句话而言,我国是个心脏病大国,而且他们还需要背负高昂的治疗费用。
因此,作为应对心肌梗死的心脏支架顺理成章地成为了患者必备的高精尖医疗器械。
简单来说,心脏支架可以将阻塞或者变窄了的血管撑开并保持形状,使血液恢复正常流通。
几乎与这种状况相似的心脏类基本都可以采用心脏支架,但问题在于,支架的技术含量相当高。
于是便出现了这样一个局面:大家都知道心脏支架好,但是普通人家完全无法承担高昂价格。
一个国产支架最低也要7000元,加上手术、耗材等费用,一整套流程下来至少需要2.5万元。
更别提使用进口支架,价格的增加都是以万为单位递增的。
也因此,本次集采砍掉的1万多元,可以说拯救了许多用不起心脏支架患者的一条性命。
但同时问题也来了,700元的心脏支架能用吗?或者说,患者敢用吗?
心脏支架手术
在市场经济的长久熏陶之下,我们都信奉“一分钱一分货”的硬道理。
低价是低价,但这个词却往往会令人联想到低质。
心脏支架大降价消息一出,迅速有网友提出疑问,产品品质和品控该如何保证?
即便是集采方案中明确写明责任由中选企业全部承担,但敢于承担风险的患者其实并不多。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他们根本不愿意花上自己的性命去赌这700元钱。
不过很快,官方发布了声明,声称拟中选的产品均属于临床医学用得较多的主流产品。
话说回来,其实心脏支架的成本远远没有想象得那么高,医械出厂价其实远远低于市场价。
根据从事医疗行业自媒体的某工作人员所言,心脏支架的出厂价预计在2000~4000元。
之所以高居“万元户”的行列,主要原因在于中间商的层层加码以及医疗行业吃回扣的惯例。
即便如今降到了700元,这个价格对于企业还是有盈利空间的,犯不着为赚钱赌自己的命。
不过本次拟中选的产品也存在着问题,其均为三四年前的旧款,工艺上与新款存在差异。
但对于患者而言,即便是三四年前的产品也已经能用,够用了。
某三甲医院心脏病病房
2、企业:同行搏杀,活着不容易
“灵魂砍价”对于患者是好消息,但对医疗器械行业而言却无异于被“雷劈”了。
就在砍完价的第二天,11月6日,医械板块一片绿灯,这已经足以说明行业对本次集采的态度。
对于中采企业而言这是好事,狼多肉少的市场,说难听点就是“死道友不死贫道。”
被点到名的企业,他们的采购量有了保障,市场占有率自然也是蹭蹭地往上涨。
集中生产能带来成本的降低,更别提随带“灵魂砍价”热搜为企业附赠的品牌营销。
但根据国信证券的报告预计,以价换量也确实实打实地影响到了企业的利润空间。
以700元作为测算价格,单个支架的利润将被压低到0~70元,而过去的利润高达640~1400元。
虽然入了选,但对于医械企业而言无异于割下了一块血。
只不过这些中选的企业还算是好的,未中选的企业可以说几乎把老命给顶上了。
本次采购的107万个心脏支架占比达到医疗需求的80%,这意味着什么呢?
意味着剩下的几十个企业必须经历“血腥”的搏杀去争夺剩下20%的市场份额。
但剩下的份额其实难以争夺,因为心脏支架始终都需要依赖院内市场。
原因也很简单,毕竟患者不可能自己给自己动手术,医械必须与医院相结合。
根据国信证券估计,本次集采带来的金属支架市场将缩减20~50亿元。当然,对于做大做强的医械企业而言,本次集采即便是没入选也无妨。
根据官方的声明来看,本次集采的品种全称为冠状动脉药物洗脱支架系统,属于第三代产品。
而目前医械行业的冠脉支架已经发展到了第四代产品,即为可降解生物支架,技术含量更高。
由于各医械公司投入第四代产品的科研力度较大,取代第三代支架产品不过只是时间问题。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放在本次集采上可以说,科技创新是医械企业的第一“保命符”。
早在乐普医疗于2019年的年报会议上,董秘郭同军早已经对这个局面做出了预测。
他表示一旦集采结果公布,经销商可以放开金属支架经销权,转为创新器械的经销商。
根据现场报道,集采现场的企业其实更多地是在与同行洽谈合作机会,而非专注于集采本身。
2020年11月5日,国家冠脉支架集采现场
3、医生:要回扣还是要个人价值?
说回心脏支架的暴跌,许多人马上提到了关于医生拿回扣的行业惯例。
但在恼怒的同时,其实我们也不得不换位思考一下,如果你是医生,你会怎么做?
做医生不容易,做心脏病手术的医生更不容易。
一场需要心脏支架的冠脉介入手术正常时常长达1~2个小时,而且全程都要曝光在X光下。
为了避免辐射对人体的损伤,手术医师必须身着15公斤段铅衣铅帽,脖子上还得挂个铅围脖。
即便如此,从事该项手术长达几年的医生,他们的手和膝盖往往难以伸张,因为做不了防护。
正在进行心脏病手术的医生
在理想、家庭以及身体受伤的现实之下,他们不得不参与进冠脉介入手术的灰色地带。
而这个灰色地带,也就是俗称的“回扣”。
手术医生一场手术做下来的费用只有1000多元,扣税以后分到个人的也才几百块。
但这几百块却是以消耗自己的生命作为代价的,几乎没人愿意以肉眼可见的“自残”来换钱。
于是,吃心脏支架的回扣也就成为了经济问题,而非“要不要吃回扣”的道德问题。
只不过在这次“灵魂砍价”之后,医生的收入必然会降低到一个较低的层面。
进一步甚至可能影响到医院在医疗服务的供给和质量,甚至是还在医学院读书的学生。
最终的结果不难想象,没人愿意干收入低的苦活,冠脉介入手术鲜有人做,这才是最大的麻烦。
当然,这也并不是说还得回到过去吃回扣的灰色产业,而更应该思考一个问题:
节省下来的这100多亿元,要如何分配到城乡医保、医生收入和奖励当中去?
本次的集采虽然是减轻医保负担的好操作,但怎样去平衡各方利益是需要思考的问题。
砍价并不是目的,如何保障医保持续稳定,保证医疗供给优质高效,这是一个长期的挑战。
作者:白子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