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装修房产

【牌匾尺寸】王亚洲:楷行隶三种书体比草书篆书适合题匾

“匾额学”应成为专门学科

——王亚洲谈匾额文化

■记者 印兆麒

王亚洲 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书协第六、七届理事,第六届草书委员会委员、第七届隶书委员会委员,中国标准草书学社社员,安徽省书协第四届副主席兼秘书长、第五届副主席,独立艺术策展人,《竹音阁》主编。

书法报:传统中让您印象深刻的匾额书法有哪些?请举例谈谈。

王亚洲:现在能看到匾额的地方还是比较多的。我在云南昆明当过兵,那时候虽然年轻,但对书法已经有了浓厚兴趣。在营区难得出去一趟,当了文书以后,跑的地方相对多了一点,到哪里都会比较关注当地的匾额及其书法。印象比较深的,有拥有被誉为“天下第一长联”的昆明大观公园里的“大观楼”(图1),有石林景区的“石林”二字(图2)。回到地方以后,走动最多处是北京,“中国美术馆”“故宫博物院”“荣宝斋”“一得阁”的匾额都非常精彩。我生活在安徽,当然以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的黄山为荣,“黄山”(图3)二字过目难忘。

图1 大观楼

书法报:匾额书法在书体选择上有哪些讲究,您一般选择哪种书体书写?

王亚洲:历史上看,唐以后的匾额题写基本是楷书。匾额毕竟面对的是大众群体,某种意义上是起昭示作用的,让人们一眼便知写的是何内容、作何用处。从这个角度而言,楷书、行书、隶书三种书体题匾较合适,篆书题匾偶尔也能看到,但草书和篆书是非书法人难以辨识的,作为匾额书体不太合适,特别是草书。我题匾基本用楷、行、隶三种书体。

图2 石林

书法报:匾额书法在风格取向上有无特殊要求?

王亚洲:匾额书风和书法创作不完全是一回事,前者趋于雅俗共赏,后者趋于艺术性表达。当然,能做到雅俗共赏也不容易,让群众和专家都说写得好其实很难,这里面有一个认知和实践过程,就是当你提笔书写匾额的时候,可能要有意识地改变一下自己平常创作时的习惯和状态,要尽量在“漂亮”上多下功夫。我说的“漂亮”,更多呈现的是视觉上的平和、安稳。匾额题写得漂亮并不意味是方方正正、规规矩矩的,更不能呆板以及有美术化倾向,还是要建立在书法这个层面上。对于书斋匾额、雅室匾额的题写,则可视同书法创作,要按传统方式题写,书体也可任选,置匾者有书体意向更好,自己喜欢的内容和书体并存会让置匾者心情舒畅,也会倍加珍视。

图3 黄山

书法报:匾额书法在章法处理上应注意哪些问题?

王亚洲:传统意义上的匾额书写是从右往左写的,落款、钤印在左边。传统的书籍装订大多是线装,书的开口在左边,从左往右翻,阅读也是从右往左读的,这是文化积淀和特有的方式所形成的阅读习惯。我国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有些报刊至今还保留着这样的排版和阅读习惯。现在也有不少文人的书斋雅室、古老街区、旅游景区等,门头悬挂的匾额仍旧留存这种章法。从艺术实用化的角度看,除却置匾者提出要求外,现在一般情况下都是从左往右写了,落款钤印在右边。另外,匾额书写最好用繁体字,毕竟匾额本身是一种文化象征,也是书法艺术的重要载体之一。再就是字体大小要保持协调一致,有的置匾者请书法家题写匾额后,又根据自己的审美需求随意改变原本字体的大小和位置,也不征求书家意见,结果搞得不伦不类、贻笑大方,此举有损书家名声。

二陆书院

书法报:有些匾额是将书家的作品放大后制作而成,这种方式是否合适?

王亚洲:从学术角度讲,小字和大字的用笔和审美感觉明显是不一样的,小字多表现精微,大字则表现气势。匾额书法属于榜书范畴,即所谓“擘窠大字”,那么小字放大制作所呈现的艺术效果和榜书概念是大相径庭的。题写匾额时,字的大小最好和匾额尺寸相对应,稍微放大则可以,但不能放得过大,按原尺寸题写是不难做到的。

德顺堂

书法报:商业门店的招牌作为匾额的重要形式之一,当下被千篇一律、整齐划一的电脑字体所代替。请从文化和审美的角度谈谈您的看法。

王亚洲:我们看到的一些匾额现象不容乐观,很多场所外观富丽堂皇、空间开阔,唯独匾额粗制滥造,丝毫不讲究,令整体环境大打折扣,置匾者附庸风雅的心态“露怯”了,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文化不是用金钱堆砌起来的;还有就是很多地方的匾额被整齐划一的电脑字所替代的现象很普遍,虽然看上去比较规范、干净,实际上已失去匾额的文化意义了。

匾额始于秦、汉,兴于明、清,两千多年的历史使其成为组成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细胞”,虽然只是“细胞”,但不可小觑它在激活传统文化进程中的力量。随着社会进步和时代变迁,独门独户越来越少,高楼大厦遍地都是,传统意义上的“无处不匾、无室不匾”的盛景显然不复存在了。尽管如此,仍有一些古老的亭台楼阁留存、传统文化老街、园林艺术、纪念馆、博物馆、文化馆、文化新区等都还在我们身边,匾额文化悄然随着它们的发展脚步而延续着生命力。

丽江首席

既然匾额是要长期面对大众的,是传统建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甚至被誉为建筑物的“眼睛”,那么它就是在潜移默化地传递置匾者的思想、内涵、学养、精神等。据此,每位置匾者本身应该多学习匾额文化知识,懂得这个“门脸”的重要性,既然决定悬挂匾额,起码要多与书家、制作者进行沟通,在材质、形制、色彩、格调等方面力求达到最佳状态,而不是完全依着自己的性子硬性来办。如果都能对匾额文化有敬畏之心,匾额文化的传承才有可能步入良性发展轨道。

书法报:有的地方对原有大家熟悉的匾额以不易识读等原因提议更换。对此,您怎么看?

王亚洲:这里面分两种情况:古老建筑原有匾额和现代建筑今人匾额。提议古老建筑匾额更换者,其实是审美层次问题,甚至是美盲造成的。古老建筑附有的匾额本身就融合了建筑的文化渊源,甚至成为某个古老建筑的象征,从而显得弥足珍贵,更换这类匾额是对历史文化不负责任,是只会给后人留下笑柄的肤浅行为。还有一种现象,就是以故意恶搞为乐,恶搞者还振振有词,把人们的思维引向他们所想要的结果,“山东博物馆”更换馆名事件就是典型的例子,相信无论哪里都不会因为恶搞而轻易变更匾额,这是个常识问题。对于现代建筑今人匾额的更换要视具体情况而定,如果是“江湖书法”,这个换掉当然应该拍手叫好;如果是爱好写字的官员、明星、名人题写的匾额,即使属于置匾者个人爱好,也不建议留用,毕竟这类人的书法水平大多有限。若有因违法乱纪受到法律严惩者题写的匾额,更换自在情理之中。

寿县书法馆

书法报:当代匾额书法发展还面临哪些困境?振兴当代匾额书法,您有哪些建议?

王亚洲:客观分析,我认为匾额文化发展面临的困境至少有以下四点:

一、对匾额文化的历史根源和存在意义的认识上还不够完整和清醒,“老古董”思想不在少数,认为匾额文化比较遥远,与自己的生活关系不大。

二、由于大众审美能力受限,认为电脑体容易辨认,请书法家题写还提高了成本;再者,经不住一些“江湖人士”的忽悠,导致“江湖字”也上了匾额,这既影响了匾额的文化形象,又影响置匾者自身的形象,更影响当地文化发展形象。

三、城市现代化建设突飞猛进,让人目不暇接,在现代城市规划中,对包括匾额文化在内的文化品牌树立和形象打造的重视程度不够,空间也很小。

四、如今,激光刻字、机器制作、3D打印等科技手段,让匾额制作变得轻而易举,加之匾额制作没有与之相匹配的图案、纹理等镶边工艺,导致匾额的文化底蕴几乎丧失殆尽。

吉泰楼

相较于传统而言,现在的匾额发展及其生态已发生很大改变,要振兴匾额发展首先要得到官方重视,在发展当地文化的同时,给匾额文化一点空间,甚至形成一种匾额文化现象。据我所知,有着两千多年历史的匾额在理论上似乎是一个空白,还没有形成一个对匾额的文化、文饰、颜色、图案等进行系统研究的“匾额学”,高校更是没有专门学科。目前,全国大概有十几个匾额博物馆,但大多属个人行为,如果有“匾额学”的引领,其凝聚力和向心力是可想而知的。另外,官方还要注重充分发挥匾额文化在提升地方文化中的积极作用,以此提升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和生活品位。山东曲阜被誉为“中国楹联第一城”,记得20世纪90年代末,当地政府就曾组织过一次邀请书法家为城市门店写匾额、对联的活动,计有2500多套,得到众多书法家的积极响应,我就是参与者之一。这在曲阜形成一个文化现象,也成为当地一道靓丽的文化风景线,至今记忆犹新。其次要全面提升群体审美能力,要让人们以能生活在匾额文化浓厚的氛围而感到自豪和欣慰,主动呵护匾额文化发展,维护书写匾额书法家的形象,要讲好身边的匾额故事,弘扬其内在精神,彻底避免类似某地一条街因匾额制作不当而被网络热议的不雅现象再次出现。再就是倡导人工刻字,重视和凝聚民间刻字高手。匾额具有特殊性,一般情况下,匾额要请书法大家、名家题写,可见匾额不仅有文化意义,也有艺术价值。匾额也是书法艺术与环境艺术融合的纽带,人工刻制能最大限度地体现书法艺术的拙味和厚重,甚至能够更深入地表达书家和置匾者的情感,更好地传达匾额的文化和精神力量。

综上所述,不能让匾额文化在我们身边“断片”,匾额文化传承迫在眉睫。

关于作者: luda

无忧经验小编鲁达,内容侵删请Email至wohenlihai#qq.com(#改为@)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