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南方蟑螂成了网络热词。很多北方人来到南方,都会有这些惊呼——“啊啊啊啊!南方的蟑螂好大”、“这只蟑螂会飞”、“打死一只蟑螂第二天还有好几只蟑螂”。还有人表示,虽然在北方见过很多次蟑螂,但还是会被南方的蟑螂吓得瑟瑟发抖。
南北方的蟑螂差异真的有那么大吗?为什么蟑螂也有“南北之差”?
小强,比恐龙还久远的存在
我们平时所说的“蟑螂”,泛指属于“蜚蠊目”(学名)的昆虫,约有6000种,主要分布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少数出现在高纬度、高海拔地区。除了南极之外,各块大陆上都发现过蟑螂,其中一种名叫Eupolyphaga everestiana的蟑螂就生活在珠穆朗玛峰上。
人们常常把蟑螂称为小强,因为它们总是顽强地出现在人类的生活中,无法彻底消灭。从生物史角度来看,蟑螂的确很强——早在3.2亿年前,它的祖先就活跃在地球之上,比出现在2.3亿年前的恐龙还要早得多。
科学家推测,由于当时的大气氧含量很高,所以昆虫的体型都很大,蟑螂的体长居然能有9厘米以上,你能想象比钢笔还长的蟑螂吗?不过后来大气含氧量大量下降,蟑螂也开始变小了。现在的蟑螂,体长一般在0.2-8厘米之间,例如目前记载体型最大的是澳大利亚昆士兰的犀牛蟑螂,身长约8厘米。
在漫长的历史中,蟑螂进化出很多实用的技能——虽然蟑螂的头很小,但是中枢神经直接连着腿,感受到危险时不经大脑思考就能直接逃跑;复眼由2000个晶体组成,可以眼观四路;灵敏的触角能探知温度、湿度的变化,对气流运动和声音震动非常敏感,一有风吹草动就跑路;还拥有开放性的循环系统,用腹部进行呼吸,所以就算被砍掉头,都能坚持1个星期不死,“打不死的小强”由此而来。
蟑螂的繁殖能力十分恐怖,能够进行孤雌生殖。如果有雄性个体存在,它们会选择有性生殖,如果没有雄性,雌性不需要受精就可以单独发育出后代,相当于自我繁衍,这样就能保证种群中个体数量的快速增加,当你在家看到了一只蟑螂,背地里其实有上万只蟑螂默默潜伏。
绝大部分的蟑螂都是杂食性的。无论是树叶、水果、粮食、肉、粪便,还是纸张、木材、胶水、头发、指甲,都是蟑螂眼里的美食。而且蟑螂通过强大的消化能力,能够从各种食物汲取营养,几乎没有饥饿的危险。同时,蟑螂的抗饥饿能力也很强,有科学家发现,蟑螂哪怕断食一个月都能继续生存。
凭借如此强大的生存能力,蟑螂顺利熬过了数次生物大灭绝,可以说是比恐龙还强大的存在。
为什么南方的蟑螂特别大
全球现有的约6000种蟑螂中,真正与人类朝夕相处的不到30种,不足蟑螂族群的1%,其中德国小蠊、美洲大蠊、黑胸大蠊、褐斑大蠊、澳洲大蠊等就是在中国分布最广的蟑螂种类。在很多人印象中,我国南方的蟑螂一般比北方的体型更大。这是真的吗?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蟑螂的种类是决定大小的关键因素。德国小蠊的体长大约1厘米,虽然有翅膀但是很少飞起来,黑胸大蠊、褐斑大蠊、澳洲大蠊的体长则是小蠊的几倍,最令人闻风丧胆的是美洲大蠊,体长可达5厘米。
这几种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的蟑螂基本起源于非洲的热带地区,随后扩散到全世界。例如德国小蠊是在公元前1500年到前500年左右,借助人类的船只到达欧洲,当时的欧洲人却误以为它们来自德国;美洲大蠊则是在十七世纪从非洲“偷渡”到美洲,但是直到18世纪才被人在美洲发现。这些蟑螂都喜爱栖居在温暖的热带、亚热带地区。
中国南北方之间的气候差异比较明显,北方地区主要是温带大陆性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而且深受西伯利亚寒潮影响,冬季气温常在0°C以下;与之相对的,南方地区以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冬季气温在0°C以上,云南,广东,海南,台湾等地更是多在10摄氏度以上。无论是体积小的德国小蠊还是体积大的黑胸大蠊、褐斑大蠊、澳洲大蠊和美洲大蠊,在温暖的中国南方可谓是如鱼得水。
蟑螂多数喜欢栖息在半室外的环境,尤其是树林和下水道等地方,进入人们的家主要是为了觅食,这就是我们多在晚上才见到蟑螂的原因之一。而德国小蠊是难得可以完全适应室内生活的蟑螂。在冬天供暖的北方地区,室内的温度能长期稳定保持在零度以上,长居室内的德国小蠊也能安然渡过寒冷的冬天。但是喜欢在外流浪的各种大蠊,在北方的室外就被冻死了,因此只能生存在温暖的南方地区。
北方人经常看见的都是体长约1厘米的德国小蠊,就有了“蟑螂很小”的固定印象,直到他们来到南方,遇见了体长达5厘米的美洲大蠊,只能发出惊叫:“好大!”
平心而论,南方的德国小蠊也很多,但是人们总是记住大蠊们,因为人对极具冲击力的画面记忆更深。大蠊们发育有翅膀,前翅革质,后翅膜质,虽然不能支撑长期飞行,但是可以在室内滑翔。而且它们非常害怕人类,所以遇见人就会慌不择路逃跑。由于滑翔的时候不能控制方向,只能眼睁睁撞向人。
同时,很多人也害怕蟑螂,对会飞的大蠊的印象就更深刻了。于是在越来越发达的社交媒体上,“南方大蟑螂,会飞不怕人”就成为一个热议的话题。
此外,南方的气候温暖潮湿,大部分地区的绿化比北方好,树叶水果更多,为蟑螂提供了大量食物来源,营养充足的蟑螂们长得膘肥体壮,一代代繁殖以后,体型就远超北方的同类们了。
杀死蟑螂,也驯化蟑螂
这个世界上有多少只蟑螂?我们没法统计具体的数字,只能说远远超过人的数量。在南方的夜晚,有些地方的屋里、路上和树丛下都密密麻麻布满蟑螂,带来了极大的恐惧感。蟑螂还会携带病原体、污染食物并引发过敏。因此人们厌恶蟑螂,开发出各种各样的灭蟑方式。
蟑螂有一种反刍的习性——吃饱以后会呕出食物残渣,继续不停食用新鲜食物,呕出来的食物留给下一波蟑螂。人们研发出蟑螂药,就混在他们喜欢的食物中。蟑螂食用后毒发身亡,呕出来的食物还能继续毒死其它蟑螂。同时他们还有食用同类尸体的习惯,所以一只蟑螂中毒,很快整窝蟑螂都会团灭。
《博物》的官微就分享过一个毒杀蟑螂的办法:在土豆泥里面加入蟑螂最喜欢的糖,然后掺入有毒的硼酸,放在蟑螂聚集的地方,“兵不血刃”就能灭掉一大群蟑螂。除此之外,“拖鞋大法”、“开水烫死”、“扔进马桶”等方法也十分常用。
那人类彻底消灭蟑螂了吗?没有。近几年深圳疾控中心一直在对蟑螂的密度进行监测,哪怕在大范围灭蟑行动下,蟑螂的侵害率都有40%至50%。今年入夏以来,我国南方地区更是有很多“蟑螂围城”的报道。蟑螂为什么如此顽强?
雌蟑螂的尾端有一个形如豆荚状的卵鞘,可以孵出大量小蟑螂,坚硬的外壳能够隔绝有毒的化学物质。人们毒杀了成年蟑螂后,里面的卵并没有受到伤害,里面的小蟑螂过一段时间就能出生。如果我们用拖鞋打蟑螂,这些卵鞘还会直接爆开,更多的蟑螂就出生了。新生的蟑螂继续繁殖,完美诠释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人类对环境的改变也助长了蟑螂的繁殖。城市生活中越来越多的残余食物,制造了一个蟑螂的生存天堂。同时,密集的楼房也很适合蟑螂的迁徙。有时候家里做好了清洁卫生,干掉了自家的蟑螂,但是邻居家的蟑螂也会顺着下水道和各种管道不请自来,重新安家落户,称得上“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杀不尽的蟑螂令人苦恼,但是蟑螂的存在并非一无是处。科学家研究发现,蟑螂每秒移动距离是体长的5倍,一秒钟内可以转身25次,还能调整自己身体的高度,在各种狭窄的地方自由穿梭。根据这点,现代仿生学工程师通过对蟑螂肢体结构的模仿,制作出更加灵活的机器人,并且应用在军事战场、科学探险和人造假肢领域。
蟑螂作为昆虫家族中的一员,还是维持食物链的重要一环。蟑螂的蛋白质含量极高,营养丰富,是很多小型肉食动物及大部分肉食昆虫的重要食物来源。当你看见家里的猫在抓蟑螂,其实也是在打牙祭。在荒野求生中,还有探险家直接拔掉蟑螂的头食用,补充体力。在盛行昆虫饮食的墨西哥,有些居民还会烹饪蟑螂并制成特色美食。
现有的约6000种蟑螂中,绝大部分生活在热带,承担着分解树叶、枯枝等功能,加速当地生物碳循环,维持生态平衡,有的品种还承担着传播花粉的工作,对植物的繁衍来说意义重大。
山东济南就有一座蟑螂工厂,养殖10亿只蟑螂,每天消化50吨餐厨垃圾;蟑螂的粪便,被制成有机肥料,用于养花种菜;而等蟑螂死了,尸体就会被搜集起来,先经过1个小时的灭菌,再经过300度高温烘干3小时,最后被粉碎,成为蛋白饲料。在这里,蟑螂的一生被安排得明明白白。
此外,有些蟑螂具有非常高的药用价值,可以制作成活血、消肿的药物。如果你去拔牙或者治疗胃病,医生有时会开名叫“康复新液”的药品,这就是用“会飞的蟑螂”美洲大蠊提取制作的,用于口腔、肠胃止血有奇效,还能治疗金疮、外伤、烧伤、烫伤。
在四川西昌,有一座世界上最大的蟑螂工厂,每年能产出60亿只小强,全都是无菌化养殖的,因此不会携带任何致病细菌。经过筛选、清洗、烘干等流程,检验合格的会被磨成粉末入药。每年利用蟑螂制作的药品,产值能达到10亿元以上。
仔细想想,作为地球上第一批长翅膀的昆虫,蟑螂经历3.2亿年的进化,熬过了昆虫大灭绝,熬过了恐龙大灭绝,来到了人类时代,借助人的交通工具将种群扩散到世界各地,并且数量有了爆发式的增长。如果将动物从野生状态改变为家养的过程称为驯化,那么蟑螂也被人类所驯化了。
与此同时,人类有各种方法对付蟑螂,还能针对蟑螂的特性进行科学研究和药物开发,利用蟑螂拯救生命,却一直厌恶蟑螂的存在,千方百计要将蟑螂驱逐出领地。从这点上看,人类也是蟑螂的“天敌”。
当北方人看见南方的蟑螂,大喊“好大、好可怕啊”,蟑螂的内心何尝不也在说同一句话呢。
参考资料
·姜志宽,吴光华 .蟑螂防治(一)--蟑螂的危害,形态特征与生活史[J].中华卫生杀虫药械,2009,015(001):69-72.
·人民网.《有人专门养3亿只蟑螂!目的你肯定想不到…》
.
·观察者网.《AI掌控全球最大“蟑螂巢”:60亿只》
.
- END -
供图/图虫创意 Soogif
资料来源丨中国科学院 世界卫生组织
版权声明:本文图文版权归“国家全景地理”及《中国国家地理》中文繁体版所有,如需转载,请与“国家全景地理”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