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在绘制人防门框墙时,偶然发现了一个之前没有注意过的关于人防门框墙拉筋的问题,原来通过更改几个设置就能让拉筋的钢筋数量相差一倍,而要想保证结果的准确性,仅输入纵向间距就可以了。
接下来我以广联达BIM土建计量平台GTJ2018软件为例,通过几种不同的设置形式,来给大家直观呈现对钢筋差值的影响有多大。
我们先看一下图纸,人防门框墙的拉筋标注一般都是直接标注的,如图1所示。
图1
或者在列表中标注出来,如图2所示。
图2
后来见到了这种有争议的标注,如图3所示。
图3
我们来看第三种图纸标注,图纸标注内容为“C6@150,纵向间距同2筋”,已知此纵向间距经查图纸为“120”,那此拉筋标注应如何输入?
开始时我们讨论了两种思路,第一种是按照“C6@120”输入,第二种是按照“C6@150*120”输入。
我个人认为两种方式输入钢筋量应该是差不多的,因为就算输入“C6@150*120”,拉筋的水平间距150,纵向间距120,看图纸标注纵筋的间距也为“150”,如图4所示。
图4
纵筋的水平间距和拉筋的水平间距一样,都为150。所以最初我们的想法是两种输入方式应该都可以,钢筋量应该差不多。
接下来就试验了一下。先新建一个门框墙构件,左侧构造的拉筋输入格式“C6@120”,如图5所示。
图5
然后新建一个一模一样的门框墙构件,左侧构造的拉筋输入规格“C6@150*120”,如图6所示。
图6
可是当我们打开编辑钢筋发现钢筋量是有差别的,再仔细看拉筋的钢筋,发现拉筋的钢筋数量竟然相差一倍,这是万万没有想到的。
如图7所示为拉筋输入格式“C6@150*120”的钢筋计算结果。
图7
如图8所示为拉筋输入格式“C6@120”的钢筋计算结果。
图8
两种布置方式的拉筋总重相差7.92kg,和门框墙的总重差值一致,说明此种输入方式只是影响到了拉筋的重量。
现在我们来分别查看一下钢筋三维。如图9所示为“C6@120”的钢筋三维。
图9
如图10所示为“C6@150*120”的钢筋三维。
图10
由此可见,当我们输入拉筋为“C6@150*120”这种形式时,软件是按照“梅花布置”形式来计算。我们知道拉筋有两种布置形式,分别是“矩形布置”和“梅花布置”,如图11所示。
图11
当我们输入“水平间距*垂直间距”这种形式时,软件是默认按照梅花布置来计算的,如图12。矩形布置和梅花布置这两种布置方式是会影响钢筋量的,所以造成了拉筋根数工程量的不同。
图12
在《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范》中仅仅对人防外墙、临空墙等这些人防剪力墙的拉筋有设计要求,对于门框墙没有要求。而人防门框墙的拉筋布置形式不需要梅花布置,它本身就已经是加强的构件了。所以门框墙拉筋用矩形布置即可。
现在我们选中输入“C6@150*120”的门框墙,将属性中的“节点设置”改为“矩形布置”,如图13所示。
图13
再重新计算一次,如图14所示。
图14
点开编辑钢筋查看计算结果,如图15所示。
图15
现在和我们最初想法一致了,输入“C6@150*120”和输入“C6@120”的钢筋量一致,都正确。
其实以后在输入时,拉筋间距仅输入纵向间距就可以了,毕竟水平间距是在图纸详图上标注出来的,拉筋什么样是有明确样式的,只确定纵向间距输入一个数值即可。
问题解决啦,虽然最终我们得出的结果对于整体项目的钢筋量影响并不是很大,但我们掌握了其中的原理,加深了对人防门框墙的理解,这就是进步。学习永无止境,保持一颗探索的心,这个过程是能力提升的关键所在。
*本文系启程学院原创,独家来稿
转载务必申请授权,并注明作者与出处,违者必究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仅供参考,如有异议,烦请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