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土建超人长沙为大家分享 工程造价专业 必备考点第一部分内容:(专业基础知识1-3章)
第一章 建筑材料
考点一、建筑材料的性质
(一)建筑材料的分类
1.按化学成分可分为无机材料、有机材料和复合材料。
2.按在建筑中的功能分为承重和非承重材料、保温和隔热材料、吸声和隔声材料、防水材料、装饰材料等。
3.按用途分为结构材料、墙体材料、屋面材料、地面材料、饰面材料以及其他用途的材料等。
(二)材料的物理性质
1.密度:是指材料在绝对密实状态下,单位体积所具有的质量。
2.表观密度:是指材料在自然状态下,单位体积所具有的质量。
3.堆积密度:是指散粒材料在规定装填条件下单位体积的质量。材料的堆积密度反映散粒构造材料堆积的紧密程度及材料可能的堆放空间。
关系:密度>表观密度>堆积密度。
4.密实度(D):是指材料体积内被固体物质填充的程度,即固体物质的体积占总体积的比例。
5.孔隙率(P):是指材料体积内,孔隙体积与总体积之比。
注:D+P=1
6.填充率:是指散粒材料在某容器的堆积体积中,被其散粒填充的程度。
7.空隙率:是指散粒材料在容器的堆积体积中,散粒之间的空隙体积所占的比例。
8.亲水性:是指材料在空气中与水接触时能被水润湿的性质,0°≤θ≤90°。具有亲水性质的材料称为亲水性材料,绝大多数工程材料为亲水性材料,如石材、水泥基材料、砖砌块、陶瓷等。
9.憎水性:是指材料在空气中与水接触不能被水润湿的性质,90°≤θ≤180°。具有这种性质的材料称为憎水性材料。如钢材、塑料、沥青等。
10.吸水性:材料在水中吸入水分的能力。
11.吸湿性:材料在潮湿的空气中吸收空气中水分的性质。
12.耐水性:用软化系数表示,软化系数是材料在吸水饱和状态下的抗压强度与干燥状态下的抗压强度的比值,将软化系数大于0.85的材料看做耐水材料。
13.导热性:热量从材料温度高的一侧传递至温度低的一侧,材料这种传导热量的性质称为材料的导热性。导热性的大小用导热系数表示。导热系数小,材料的保温隔热性能好。材料的孔隙率较大,则其导热系数较小;有粗大贯通孔隙的材料,由于对流作用,导热系数会增大;材料受潮或受冻后,其导热系数会大大提高。
(三)材料的力学性质
1.强度
在外力作用下,材料抵抗破坏的能力成为强度。
根据外力作用方式的不同,材料的强度有抗压强度、抗拉强度、抗弯强度(或抗折高度)及抗剪强度等形式。
2.材料的弹性与塑性
弹性:是指材料在外力作用下产生变形,当外力去除后能完全恢复到原始形状的性质。这种可恢复的变形称为弹性变形。
塑形:是指材料在外力作用下产生不能自行恢复的变形,且自身不被破坏的性质。这种不可恢复的变形称为塑性变形。
3.材料的韧性与脆性
韧性:是指在冲击、震动荷载的作用下,产生较大变形而不被破坏的性质。如钢材、木材、纤维等。桥梁、牛腿柱、电梯井、高层建筑等处所用的材料须有较好的韧性。
脆性:是指在外力作用下,直至断裂前只发生弹性变形,不出现明显塑性变形而突然被破坏的性质。脆性材料(如混凝土、玻璃、石材)抵抗冲击或震动荷载的能力很差。
(四)材料的耐久性
是指材料在长期使用过程中,抵抗各种因素的作用而不被破坏,保持其原有性质的能力。
材料的耐久性是一项综合性能,一般包括抗渗性、抗冻性、耐腐蚀性、抗老化性、抗碳化性、耐热性等。
1.抗渗性
是指材料抵抗压力水渗透的性质。工程材料的抗渗性用抗渗等级P表示。混凝土的抗渗等级分为P4.P6.P8.P10.P12等五个等级,相应表示能抵抗0.4.0.6.0.8.1.0及1.2MPa的最大水压力而不渗水。
2.抗冻性
是指材料在吸水饱和状态下,能经受多次冻结和融化作用而不破坏,同时也不严重降低强度的性质。通常采用-15°C的温度冻结后,再在20°C的水中融化,称为一次冻融循环。工程材料的抗冻性用F表示。
3.抗化学腐蚀性
是指材料在周围环境中化学物质的水溶液及气体的作用下,抵抗腐蚀的能力。腐蚀的原因是材料中某些成分被水溶蚀或与化学物质反应生成有害物质,导致材料结构破坏。
考点二、投影基本知识
(一)投影的形成与分类
1.中心投影法:是指投影线由一点放射出来的投影方法,中心投影法不能正确地度量出物体的尺寸大小。
2.平行投影法
①正投影法:投影线相互平行且垂直于投影面的投影法。又叫直角投影法如图。
用正投影法画出的物体图形,称为正投影图。正投影图虽然直观性差些,但能反映物体的真实形状和大小,度量性好,作图简便,为工程制图中经常采用的一种主要图示方法。
②斜投影法:投影线相互平行,但倾斜于投影面的投影方法。这种投影方法,一般在轴测投影时应用。
3.三面正投影
水平方向的投影面称为水平投影面,用字母H表示,也可以称为H面;
与水平投影面垂直相交的正立方向的投影面称为正立投影面,用字母V表示,也可以称为V面。
与水平投影面及正立投影面同时垂直相交的投影面称为侧立投影面,用字母W表示,也可以称为W面。
考点三、剖面图与断面图
(一)剖面图的种类和画法
1.剖面图的概念
剖面图是假想用一个剖切平面将形体剖切,移去介于观察者和剖切平面之间的部分,对剩余部分向投影面所作的正投影图。
(4)剖面图除应画出剖切面切到部分的图形外,还应画出沿投射方向看到的部分,被剖切面切到部分的轮廓线用粗实线绘制,剖切面没有切到、但沿投射方向可以看到的部分,用中实线绘制。
3.剖面图的种类
(1)全剖面图
(2)半剖面图
(3)局部剖面图
(4)阶梯剖面图
(5)旋转剖面图
(6)展开剖面图
(二)断面图的种类和画法
假想用剖切平面将物体的某处切断,仅画出断面的图形,称为断面图。
与剖面图的区别:
断面图是面的投影,仅画出断面的形状;
剖面图是体的投影,剖切面之后的结构应全部投影画出。
(1)移出断面图
画在视图之外的断面图称为移出断面图。移出断面图的轮廓线用粗实线绘制。
(2)重合断面图
画在视图之内的断面图称为重合断面图。
重合断面图的轮廓线用细实线绘制。当视图中轮廓线与重合断面图的图形重叠时,视图中的轮廓线仍应连续画出,不可间断。
(3)中断断面图
中断断面图就是把长构件的投影图假设断开,而把断面图画在中间。
考点四、房屋建筑图的识读
(一)房屋建筑施工图的组成与识读
建筑施工图包括总平面图、平面图、立面图、剖面图和构造详图等。
1.建筑总平面图
(1)建筑总平面图的形成和用途
建筑总平面图是将拟建工程附近一定范围内的建筑物、构筑物及其自然状况,用水平投影方法和相应的图例画出的图样。主要是表示新建房屋的位置、朝向,与原有建筑物的关系,周围道路、绿化布置及地形地貌等内容。是新建房屋施工定位、土方施工、以及绘制水、暖、电等管线总平面图和施工总平面图的依据。
(2)总平面图的图示内容
总平面图的图示内容包括:拟建建筑的定位;拟建建筑、原有建筑物位置、形状;附近的地形情况、道路,风向频率玫瑰图和指北针;绿化规划,喷泉、凉亭、雕塑等的布置情况。
①绝对标高:以青岛附近黄海的平均海平面作为标高的零点,所计算的标高。
②相对标高:以建筑物室内首层主要地面高度为零点作为标高的起点,所计算的标高。
③等高线:是指地形图上高程相等的相邻各点所连成的闭合曲线。
④规划红线:是宏观规划用地范围的标志线。
⑤风玫瑰图:玫瑰图上表示风的吹向是从外面吹向地区中心,图中实线为全年风向玫瑰图,虚线为夏季风向玫瑰图。
⑥指北针中圆的直径宜为24mm,用细实线绘制;指针尾部的宽度宜为3mm,指针头部应注“北”或“N”字
2.建筑平面图
(1)建筑平面图,简称平面图,是用一个假想的水平剖切平面将房屋沿略高于窗台位置剖切房屋后,对剖切平面以下部分所作的水平面投影图。
它反映出房屋的平面形状、大小和房间的布置、墙(或柱)的位置、厚度、材料、门窗的位置、大小、开启方向等情况。
(2)屋顶平面图就是屋顶外形的水平投影图。屋顶平面图一般表明:屋顶形状、屋面排水方向(用箭头表示)及坡度、分水线、女儿墙及屋脊线、落水口、屋顶檐沟、檐口、出屋顶水箱间、屋面检查人孔、雨水管、消防梯、其他构筑物的位置及详图索引符号等。
(3)建筑形体尺寸的分类:
1)定形尺寸:表示建筑形体的各基本形体的大小尺寸。
2)定位尺寸:确定各基本形体在建筑形体中的相对位置的尺寸。
3)总体尺寸:表示建筑形体的总长、总宽和总高的尺寸
(二)房屋结构施工图的组成与识读
1.基本知识
(1)结构施工图主要用来指导施工放线、开挖基槽(坑)、支设模板、制作和绑扎钢筋、浇筑混凝土和安装梁、板、柱等预制构件的图纸,是施工单位进行施工的主要依据。
(2)全国通用的标准图集,通常采用代号“G”或“结”表示结构标准构件类图集,用“J”或“建”表示建筑标准配件类图集。
(3)钢筋表示方法:(区分一级钢筋、二级钢筋、三级钢筋)
①用根数表示:如4Φ12表示4根直径为12mm的一级光圆钢筋。
②用间距表示:如Φ8@100/200表示直径为8mm的一级钢筋加密区间距为100mm,非加密区间距为200mm。
(4)构件代号
第三章 建筑构造
考点一、基础与地下室的类型及构造
(一)基础
1.基础是位于建筑物的地面以下的承重构件,它直接与土层相接触,承受建筑物的全部荷载,并将这些荷载连同自重传给地基。地基是指支承建筑物荷载的那一部分土层(或岩层)。直接承受荷载的土层称为持力层,持力层以下的土层称为下卧层。
2.基础的埋置深度(d)是指从室外设计地面至基础底面的垂直距离。d>5m,为深基础,d≤5m为浅基础。基础的最小埋置深度不应小于500mm。
影响基础埋深的因素:
(1)建筑物的使用要求、基础形式及荷载
(2)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
(3)土地冻结深度的影响
(4)相邻建筑物基础的影响
3.基础的分类
(1)按所用材料不同,基础可分为:
1)砖基础
2)毛石基础
3)灰土与三合土基础
4)混凝土基础
5)毛石混凝土基础
6)钢筋混凝土基础
(2)按构造形式不同,基础可分为:
1)条形基础
2)独立基础
3)筏板基础
4)箱形基础
5)桩基础
(3)按受力特点不同,基础可分为:
1)刚性基础
特点:抗压大,抗拉、弯、剪差。
2)柔性基础
特点:承载力大且抗拉抗压能力强。
考点二、墙体的构造
(一)砖墙体
1.砖墙的类型
(1)墙体的作用:承重、围护、分隔和装饰。
(2)墙体的分类:
按位置分:外墙和内墙、纵墙和横墙、山墙(外横墙)和檐墙(外纵墙);
按受力情况分:承重墙和非承重墙(自承重墙)。
(3)标准砖的规格为240mm×115mm×53mm。
(4)砖墙的组砌方式:一顺一丁、三顺一丁、梅花丁、两平一侧、全顺式。
2.砖墙的细部构造
(1)勒脚
外墙身外侧接近室外地面的部位叫勒脚。勒脚具有保护外墙脚的作用,能防止因外界各种机械性碰撞而使墙身受损,能避免墙脚受雨雪的直接侵蚀、受冻以及破坏,对建筑立面起到一定的装饰效果。勒脚的高度不低于500mm,一般为室内地面与室外地面之差。勒脚常见的做法有抹灰、贴面、加厚墙体和石材砌筑等几种。
(2)墙身水平防潮层
在建筑底层内墙脚、外墙勒脚部位设置连续的防潮层隔绝地下水的毛细渗透,避免墙身受潮破坏。内墙两侧地面有高差时,在墙内两道水平防潮层之间加设垂直防潮层。水平防潮层的位置:做在墙体内、高于室外地坪、位于室内地层密实材料垫层中部、室内地坪以下60mm处。内墙两侧地面有高差时,防潮层分别设在两侧地面以下60mm处,并在两防潮层间墙靠土一侧加设垂直防潮层。常见做法:油毡防潮层、防水砂浆防潮层、细石混凝土防潮层。
(3)散水(明沟):
沿建筑物四周、在勒脚与室外地坪相接处、用不透水材料(如C20混凝土、毛石)做的地面排水坡(沟)使雨水、室外地面水迅速排走、远离基础。
散水的宽度应根据土壤性质、气候条件、建筑物的高度和屋面排水形式确定,宜为600〜1000mm;当采用无组织排水时,散水的宽度比屋檐挑出宽度大200mm。
散水的坡度可为3%〜5%。当散水采用混凝土时,宜按20m〜30m间距设置伸缩缝。
散水与外墙之间宜设缝,缝宽可为20〜30mm,缝内应填弹性膨胀防水材料。
明沟断面尺寸一般不少于宽180mm,深150mm,坡度不小于1%。构造做法有:混凝土排水沟、砖砌排水沟和石砌排水沟等。
(4)门窗过梁:有砖砌过梁和钢筋混凝土过梁
砖砌过梁分:砖砌平拱、砖砌弧拱和钢筋砖过梁,砖拱过梁跨度可达1.2m,钢筋砖过梁可达2m。
钢筋混凝土过梁两端伸入墙体的长度应在240mm以上。
(5)窗台高度一般为900mm,挑出尺寸不小于60mm。
(6)圈梁是沿外墙及部分内墙设置的连系闭合的梁。
圈梁作用:增强建筑的整体刚度和整体性,防止由于地基不均匀沉降、振动及地震引起的墙体开裂。
圈梁一般均采用构造配筋,一般纵筋不应小于4Φ8,箍筋间距不大于300mm。附加圈梁与圈梁的搭接长度不应小于两者净距的2倍,且不应小于1m。
(7)构造柱最小截面尺寸为180mm×240mm,主筋采用4Φ12为宜,箍筋间距不大于250mm,墙与柱之间应沿墙每500mm设2Φ6拉结筋,每边伸入墙内长度不小于1000mm。
墙体与构造柱连接应砌成五进五出马牙槎,马牙槎高度不宜超过300mm,先退后进。
构造柱可不单独设置基础,但应伸入室外地面下500mm,或与埋深小于500mm的基础圈梁相连。
3.隔墙
隔墙是把房屋内部分割成若干房间或空间的墙。
隔墙是不承重墙体,对隔墙的要求是质量小、厚度薄、隔声且耐火、耐湿、便于拆卸等。
隔墙按材料和施工方式可分为砌筑隔墙(砖砌隔墙)、立筋隔墙和条板隔墙(板材隔墙)三种。
三、楼地面及屋顶构造
(一)地面
底层地面的基本构造层次为面层、垫层和地基。
楼层地面的基本构造层次为面层和楼板。
有特殊要求的地面要增设构造层,如结合层、找平层、防水层、防潮层、保温(隔热)层、隔声层等。
1.面层
地面的名称是按面层材料确定的。面层按材料和施工方法不同,分为整体面层、块料面层、木地面、卷材地面等。
整体面层有水泥砂浆面层、细石混凝土面层、水磨石面层等。
块料面层有瓷砖、钢砖、大理石、花岗岩等。
木地面是由木板铺钉或黏合而成的地面。
卷材类地面是用成卷的铺材铺贴而成,如塑料地毯、橡胶地毯以及其他各式地毯等。
2.结合层
结合层是块料层与下层的结合体,用来固定块料层或垫砌面层。
结合层按材料分有胶凝材料结合层和松散材料结合层两大类。
胶凝材料有粘结剂、水泥砂浆、沥青等;
松散材料有砂、炉渣等。
3.找平层
找平层是在垫层或楼板上起找平作用的构造层,用于上层对下层有平整要求的地面。
找平层常用质量比为1:3的水泥砂浆来找平。
4.防水层
防水层一般是防止地面上的液体透过地面层,是防止地下水通过地面渗入室内的构造。
防水层常由沥青粘贴一层或基层卷材构成,也可由防水涂料或防水砂浆构成。
5.防潮层
防潮层是防止地基中所含水分因毛细作用透过地面的构造层。
6.保温隔热层
保温隔热层用于下层房间有温差的楼层地面或保温地面。
7.隔声层
隔声层是隔绝楼层地面撞击声的构造层。
8.垫层
垫层是承受面层传来的地面荷载并传给基层的构造层,分刚性和柔性两种。刚性垫层有足够的强度,如混凝土、碎砖三合土等;柔性垫层由松散材料组成,如砂、碎石等。
(二)楼面
1.钢筋混凝土楼板按其施工方式不同分为现浇式、预制装配式和装配整体式三种类型。
(1)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现浇式钢筋混凝土楼板根据受力和传力情况分为板式、梁板式、无梁楼板和压型钢板组合楼板。
(2)预制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楼板预制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楼板,分为实心平板、槽型板、空心板三种。
板在砖墙上的搁置长度应不小于100mm,在梁上的搁置长度不小于80mm。
考点四、门与窗构造
(一)木门窗
1.木门
一般由门框、门扇、五金零件及附件组成。
门框分有亮子和无亮子两种。门框是门与墙体的连接部分,由上框、边框、中横框和中竖框组成。
门扇的骨架一般由上、中、下冒头和边挺组成,中间固定门芯板。
五金零件包括铰链、插销、门锁、拉手等,附件有贴脸板、筒子板等。
2.木窗
木窗由窗框、窗扇、五金零件、附件组成。
有窗上亮子的窗框,应在窗扇上方设置中横框。窗框边框与中横框的连接,是在边挺上打眼,中横框的两端开榫。
窗扇采用榫结合方式,榫眼开在窗挺上,在上、下冒头的两端做榫头。窗扇包括玻璃扇、纱窗扇等。
五金包括:铰链、风钩、插销、执手、滑轮等。
附件包括:窗帘盒、窗台板、贴脸、筒子板等。
(二)金属门窗
1.金属门
目前建筑中金属门包括钢门、铝合金门和彩板门等。
平开实腹钢门的门扇骨架是由普通碳素钢经轧制后高频焊接而成。平开空腹钢门分有框钢门和无框钢门两种。门扇可为全板(1mm厚冷轧冲压槽形钢板)、板上镶玻璃与通风百叶或全百叶等。
铝合金门多为半截玻璃门,采用平开的开启方式,门扇边挺得上、下端用地弹簧连接。
2.金属窗
(1)钢窗
钢窗包括实腹钢窗和空腹钢窗。
标准钢门窗的尺寸一般以洞口尺寸为标志尺寸,构件与洞口之间留有10~20宽的灰缝,需用砂浆填塞。
另一种钢窗框与墙的连接方式是在窗洞四周钻孔,用膨胀螺栓固定。窗框与墙之间的缝隙用水泥砂浆堵实。
(2)铝合金窗
铝合金窗多采用水平推拉式的开启方式,窗扇在窗框的轨道上滑动开启。窗扇与窗框之间用尼龙密封条进行密封,避免金属材料之间的相互摩擦。玻璃卡在铝合金窗框料的凹槽内,并用橡胶压条固定。
铝合金扇一般采用塞口的方式安装,固定时,窗框与墙体之间采用预埋铁件、燕尾铁脚、膨胀螺栓、射钉固定等方式连接。
(3)铝合金窗特点
1)自重轻。
2)性能好。密封性好,气密性、水密性、隔声性、隔热性都较钢材、木窗构造都显著提高。
3)耐腐蚀、坚固耐用。
4)色泽美观。
考点五、楼梯构造
1.楼梯基本分类
按所在位置:有室内楼梯和室外楼梯;
按使用性质:有主要楼梯、辅助楼梯、疏散楼梯、消防楼梯;
按所用材料:有木楼梯、钢楼梯、钢筋砼楼梯。
按形式:有直跑式、双跑式、双分式、双合式、螺旋式、剪刀式、交叉式等。
2.楼梯一般由楼梯段、休息平台和中间平台、栏杆、扶手组成。
(1)楼梯段由踏步组成,一个楼梯段踏步数一般不应超过18级,不应少于3级。
(2)楼梯常见的坡度范围为23°~45°。
3.楼梯的净空高度在楼梯平台及下部过道处的净高不应小于2m,梯段净高不应小于2.2m。
4.现浇钢筋砼楼梯分板式楼梯和梁板式楼梯。
5.楼梯平台是连接楼地面与梯段端部的水平部分,平台深度应≥楼梯梯段的宽度,且不应小于1.2m。
6.楼梯梯段宽度按每股人流宽为0.55+(0~0.15)m的人流股数确定,且不少于两股人数。
7.确定和计算踏步尺寸的方法和公式有很多,通常采用两倍的踏步高度加踏步宽度等于一般人行走时的步距的经验公式确定,即:
2h+b=600~620mm
8.楼梯栏杆扶手的高度,指踏步前沿至扶手顶面的垂直距离。在30°左右的坡度下常采用900mm;儿童使用的楼梯一般为600mm。对一般室内楼梯大于或等于900mm,通常取1000mm。靠梯井一侧水平栏杆长度大于500mm,其高度大于或等于1000mm,室外楼梯栏杆高大于或等于1050mm。高层建筑的栏杆高度应再适当提高,但不宜超过1200mm。
9.台阶与坡道
室外台阶由平台和踏步组成。平台面应比门洞口每边宽出500mm左右,并比室内地面低20~50mm,向外做出约1%的排水坡度。由于处在建筑物人流较为集中的出入口处,其坡度应较缓。当台阶高度超过1m时,宜设置护栏设施。台阶踏步宽一般取300~400mm,高度取值不超过150mm。
10.电梯与自动扶梯
(1)电梯的组成:电梯井道、电梯机房、井道地坑。
(2)通向机房的通道和楼梯的宽度不小于1.2m,楼梯坡度不大于45°。
(3)自动扶梯的角度有27.3°、30°、35°,其中30°是优先选用的角度。
考点六、变形缝构造
1.变形缝有三种,即伸缩缝、沉降缝和防震防。
2.伸缩缝:为防止建筑构件因温度变化,热胀冷缩使房屋出现裂缝或破坏,允许建筑物在水平方向上有相对位移而预设的垂直缝隙。基础顶面以上断开,宽度一般为20~40mm。
3.沉降缝
(1)同一建筑物由于地质条件不同、各部分的高差和荷载差别较大以及结构形式不同时,建筑物会因地基压缩性差异较大发生不均匀沉降导致其产生裂缝。为了防止此裂缝的发生,需要设缝隙将建筑物沿垂直方向分为若干部分,使其每一部分的沉降比较均匀,避免在结构中产生额外的应力。这种因不均匀沉降而设置的缝隙称为沉降缝。
(2)沉降缝的宽度随地基情况和房屋的高度不同而定。
(3)由于沉降缝是为了防止地基不均匀沉降设置的变形缝,故建筑物的基础也应断开。沉降缝一般在下列部位设置:
①过长建筑物的适当部位;
②当建筑物建造在不同的地基土壤上又难以保证均匀沉降时;
③当同一房屋相邻各部分高度相差在两层以上或部分高差超过10m以上时;
④当同一建筑物各部分相邻基础的结构体系、宽度和埋置深度相差悬殊时;
⑤建筑物的基础类型不同,以及分期建造房屋毗连处;
⑥当建筑物平面形状复杂、高度变化较多时,将房屋平面划分成几个简单的体型,在各部分之间设置沉降缝。
4.防震缝:在地震设防烈度为6~9度的地区,当建筑物体型复杂或各部分的结构刚度、高度、重量相差较大时,应在变形敏感部位设置防震缝。
下列情况应设置防震缝:
(1)建筑物平面体型复杂,凹角长度过大或突出部分较多,应用防震缝将其分开,使其形成几个简单规整的独立单元;
(2)建筑物立面高差在6m以上,在高差变化处应设缝;
(3)建筑物毗连部分的结构刚度或荷载相差悬殊的应设缝;
(4)建筑物有错层,且楼板错开距离较大,须在变化处设缝。
防震缝应沿建筑物全高设置,一般基础可不断开,但平面复杂或结构需要时也可断开。防震缝一般与伸缩缝、沉降缝协调布置,做到一缝多用或多缝合一,但当地震区需设置伸缩缝和沉降缝时,须按防震缝构造要求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