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装修房产

【刚装的马桶可以小便吗】「记忆」侬还记得清晨倒马桶、付费上公厕的日子吗?

凌晨5点,昏黄的路灯在雾气中氤氲,一辆两轮马桶车“咕噜咕噜”匀速在静谧的静安弄堂里穿行。“马桶拎出来、马桶拎出来……”高亢的高音,打破了清晨的宁静,撩开了黑夜的幕纱。人们打开房门,睡眼惺忪地拎着圆肚木质的马桶走向早已熟悉的马桶车。这样的生活,随着民生工程的不断推进,将逐渐成为曾经、成为记忆~

马桶

“倒马桶”是当时上海弄堂的日常市景,一直延续了近40年左右。

2017年8月,静安寺街道辖区内的最后144户居民,告别了手拎马桶的生活。图为拆除常熟路口小倒口

从马桶车到小倒口,是两代环卫人的交替

手提马桶的日子,辛苦的不仅是市民,还有那些默默无闻的环卫工人。而且在40年前,从事环卫工作的除了男人,甚至还有很多妇女同志。一辆马桶车大概有500斤,一个正常男人推起来都吃力,但为了生活,她在弄堂里穿行了人生最为美好的年华。很多女同志直到退休才放下早已摩挲得油光锃亮的车柄。回想过去,这些老一辈工人笑称“那时候的环卫工人嗓子老好了,声音嘹亮,练的都是高音。”

马桶车

马桶车当时直接推送到淮安路码头,运上停泊的运输船,将粪便作为肥料运送出去,肥沃农田。

有很多环卫工人家中,产生了第二代环卫人。幸运的是,TA们赶上了好时光,1975年上海取消两轮马桶车,开始搭建小倒口。小倒口每天凌晨5点开放到上午9点,工人准点抽取粪便,再锁上小倒口。

伴随着城市的日新月异,上海对市容市貌的重视程度与日俱增,小倒口的材质从早期简易木板到白色瓷钻再到至今仍然存在的不锈钢,一次比一次变得更环保。木质倒口,粪便容易渗透进去,时间一长便弥漫着驱之不散的臭味;1981年后有所改善,铺上了白色瓷砖,颜色亮眼许多;2000年换成了不锈钢,更加干净卫生。

倒口、公厕一手抓 服务的都是老百姓

景华居民区去年刚刚装好了卫生间,想起当初拎马桶的日子,市民都觉得很不方便。当年在没有卫生间时,市民都是在马桶中方便,然后拿到马路上的小倒口倾倒。但小倒口那边没有水清洗,每次倒完还得回家接水把马桶洗干净,再回来把脏水倒掉。

繁琐的清洗流程,让人们很伤脑筋,每天见着环卫工人都要念叨上一遍。环卫服务所根据市民的反应,经过一段时间的琢磨,自行探索出了脚踩冲洗设备。

垃圾房正中间为小倒口,倒口左下方方便居民冲洗马桶

环卫工人在工作

“公厕寿星”海宁路公厕

说起公厕,1864年(清同治三年),工部局在公共租界南京路虹庙后(今南京东路福建路盆汤弄附近),建成了上海市区第一座公有公共厕所。20世纪末,上海自主研发了我国第一台投币自控水冲式活动厕所,开启了自动化技术在公厕领域的先河。

上海现存比较特色且较为古老的公厕,当属建造于1947年的海宁路公厕。

海宁路公厕

这个公厕,很好的保留了40年代的烙印。虽然没有现代化的通风排气设备,却基本没有异味。TA的独特在于,屋面采用气楼结构,层高比一般厕所要高,使用木质百叶窗,也就是俗称的老虎窗,加大了室内空气流通,达到抑制臭味的效果。

海宁路公厕内

免费开放到服务升级 上海一直在尝试

六七十年代,部分公厕有收费,小便免费,大便收费。到了上世纪80年代后期,为了方便游客,上海建立了相对高档的涉外公厕,有封闭式感应设计,公厕管理服务费也就相应提到5毛至1元不等;此外,上海公厕还推出了“尊老服务”,对老年人免费开放。为迎接上海世博会的召开,向各地、各国游客全面展示上海公厕的崭新面貌,从2010年1月1日起,上海环卫公厕实现了全免费开放,正式进入免费时代。

浦东张家浜滨河绿地无性别公厕

2013年起,上海在公厕独立无障碍厕间的基础上试点探索了第三卫生间的配建,为对如厕有特殊需求的人,比如子女带年长、行动不便的父母上厕所、爸爸或者妈妈带年幼的女儿或儿子上厕所等提供便利;2016年11月8日,上海首座无性别公厕在浦东对外开放,探索解决公厕男女厕位比难题。运行满一年,该公厕累计使用超过7.3万人次。

黄浦区无性别公厕

据统计,目前上海市开放公厕总量已达到8705座,其中环卫公厕2600余座,基本达到了每座公厕服务半径为300米的标准合理布局。250多家公厕已配备“第三卫生间”。

资料:市绿化市容局

编辑:刘丹

关于作者: luda

无忧经验小编鲁达,内容侵删请Email至wohenlihai#qq.com(#改为@)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