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装修房产

【坐北向南最佳风水布局】美丽乡村魅力岭南,来看看哪款村落建筑最吸引你?

转眼就到了暑假,相信你已经在计划着一次美好的全家出行。如果想体验一场颇具岭南Style的旅程,看这篇就没错啦。在你的印象中,广州哪里最能代表“岭南风”呢?是巧夺天工的陈家祠?还是满洲窗流光溢彩的骑楼街?

其实,最具岭南风格的建筑不仅仅聚集在广州老城区,在广州的美丽乡村,祠堂、碉楼、古建筑群遍布其中,与周边优美的自然风光相得益彰,体现着人文景观与秀丽风光的完美融合。广州美丽乡村承载着厚重的岭南人文历史底蕴,地域文化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与悠悠乡韵相融合,成为独具韵味的一方景致。

如果这个盛夏还不知到哪里去,和我们一起先去看看广州“最清凉”“最岭南”的美丽乡村吧~

本次是南方日报、南方+与广州市住建局及全市7个涉农区相关部门,共同携手推出的三期“美丽乡村”主题投票的第二期,希望你在享受假期的同时,也动一动手指,为自己喜爱的美丽乡村投上支持的一票。感谢你的参与!

广州市美丽乡村最美岭南建筑主题打卡之旅,你准备好了吗?我们为你官方梳理了以下典型村落:

白云区: 古祠春晖,共享美丽

(1)江高镇鹤岗村:

鹤岗村位于江高镇西部、巴江河畔,是巴江河美丽乡村群核心村之一。该村始建于明朝,历史悠久,传统民居建筑以广府建筑风格为主,三间两廊特征明显,其中,胡氏大宗祠、周氏宗祠、周芳公祠、宣公别墅等明清古建筑已经登记为区级保护文物。

通过美丽乡村创建,鹤岗村长约5公里主干道已经基本实现沥青化,沿路沿水建成河畔休闲观光带长约1公里,以“船”为元素改建的主题公园,面积约达6500平方米。如今的鹤岗村基础设施与古韵建筑、巴江河自然风光相得益彰、相互融合,已经基本形成“有山水、有花田、有景观、有故事”的宜居宜业宜游发展格局。

江高镇鹤岗村。

(2)钟落潭镇龙岗村:

龙岗村位于钟落潭镇西北部、流溪河畔,是典型的岭南村落,建筑风格多以传统的广府民居为主。距今已经有600多年历史的曾氏大宗祠,与连片的古骑楼、传统建筑以及周边村容村貌相互融合,共同形成了古祠春晖,并于2003年被评为“白云十景之一”。

开展美丽乡村创建以来,龙岗村内道路已基本实现沥青化,沿途开展美化绿化和景观建设,大力整治曾氏大宗祠及周边环境,不断完善村内基础设施建设,重新激发村庄活力。曾氏大宗祠已经成为定期举办的白云马拉松赛事的起跑点,同时也成为了龙岗村文旅融合、共享美丽的发展新起点。

白云区钟落潭镇龙岗村。

黄埔区: 时尚广府,留住乡愁

(1)穗东街庙头村:

庙头村的南海神庙是多朝代建筑风格的海神庙建筑群,距今已有1400多年历史,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国家4A级旅游景区及广州海上丝绸之路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史迹点之一,是我国古代海神庙中惟一遗存下来的最完整、规模最大的海神庙建筑群。

屋顶有双凤飞翔、鳌鱼倒悬、二龙争珠的琉璃瓦脊,大殿面阔五间,进深三间,外观气势雄伟、古朴庄重。典型的中国古代木结构宫殿的建筑艺术,有非常高的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彰显着古代建筑设计师的智慧。

此外,邻近的民俗文化园,主要以西关风情为主题,有趟门、镬耳墙、蚝壳墙、满洲窗等。趟门既可防盗又可通风;镬耳墙又高又大可以隔离火的蔓延;利用生蚝的外壳来建房子是沿海人民就地取材的表现,既美观又冬暖夏凉。

位于庙头村的南海神庙全景。

(2)九佛街莲塘村:

莲塘村位于广州市黄埔区中新广州知识城中西部,毗邻帽峰山风景区,建村已有700余年历史。该村文化底蕴深厚,自然风光优美,保存有时四陈公祠、鸿佑家塾、友恭书室等具岭南特色的古建群落,是广府建筑文化的采风胜地。

村内建筑应用了广府建筑元素模式化的屋脊、窗棂、柱式、装饰构件等,体现岭南传统建筑风貌。镬耳墙、龙船脊、花格窗、木门、栏杆等的处理手法,与现代设计手法结合,在建筑色彩中,以青灰蓝为主色调, 黑色为点缀, 形成广府建筑质朴淡雅,沧桑独特的美感。

在群体组合上, 将传统建筑元素加入现代特色,以公共建筑为核心,很好地协调了公共建筑(时四陈公祠)与民居住宅的关系,展现出具有广府特色与时尚气息的现代村落建筑形象,改善了乡村的整体景观风貌和审美空间。

九佛街莲塘村。

番禺区:精巧雄伟,雕琢时光

(1)沙湾古镇北村:

如果说有一座祠堂能够集中体现岭南文化精粹,那么,番禺区沙湾古镇的何氏大宗祠(留耕堂)是绕不过的。

沙湾何氏大宗祠又名沙湾留耕堂,是沙湾何氏宗族的大祠堂,位于番禺区沙湾街北村。始建于南宋德佑元年(1275年),后几毁几建,现规模是于清康熙年间扩建而成的,为中轴对称的五开五进格式布局,是广州地区现存年代久远、规模宏大、造工精巧、格局高雅的岭南古建筑。

2019年,留耕堂被评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更被我国著名文物考古学家夏鼐先生及其专家组誉为“岭南古建筑综合艺术之宫”。 “留耕”两字取自“阴德远从宗祖种,心田留与子孙耕”,意即建祠造福后人。

沙湾留耕堂的主要特色是柱多、雕刻精、书联丰富、气势雄伟。在雕刻方面,留耕堂保留了非常精致的石雕、木雕、砖雕、灰塑,体现了岭南庭园的精巧的建筑艺术。全祠有自元、明、清各个朝代的建筑艺术,对研究古建筑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沙湾古镇北村何氏大宗祠。

(2)石楼镇大岭村:

广州市番禺区石楼镇大岭村是全国历史文化名村和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显宗祠是这个文化名村中最闪亮的明珠 。显宗祠位于大岭村西面,大魁阁塔和龙津桥北侧,前临玉带河,坐东向西。该祠是大岭村陈氏九世祖皋夫祠,始建于明代嘉靖年间(1522~1566年),距今近500年历史,在清朝乾隆辛酉年(1741年)重修。

显宗祠又名“凝德堂”,村民俗称桥头祠,因它位于龙津桥东堍路北,前临玉带河。据了解,显宗祠建筑面积1632平方米,建筑宽敞,装饰富丽,总体为三进两天井结构,头门四层莲花斗拱,祠堂的蚝壳墙墙身已十分斑驳,但蚝壳依然坚固。大门左右门墩石雕正面镌有西洋童子,是岭南古建筑所罕见的。

原来,在明代村里已有人任礼部主客清吏司郎,返乡时在祠堂外立了“送财洋童子”。这名官员一直主张和外国友好交往,后来也促成更多的后代到海外发展,为大岭村成为著名侨乡埋下伏笔。

石楼镇大岭村显宗祠。

从化区: 镌刻记忆,串联历史

(1)太平镇钱岗古村:

“广裕祠”坐落在太平镇钱岗古村落中,坐北向南,庄严古朴。始建于明朝永乐四年(公元1406年),和北京故宫同年兴建,距今600多年。2003年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文化遗产保护竞赛、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杰出项目奖第一名,2006年被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广裕祠”是陆秀夫第十一代孙陆广裕(陆义)自舍宅田,从建筑格局和装饰中,体现了北方风格,以及不同朝代的建筑风貌。

古祠最有价值的是有六次明确的维修记录刻在脊檩下或者墙体的碑文上。这六处确凿的维修年代记录,完好地保存了广裕祠在各个时期的重修记录,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是目前为止在全国发现的惟一一间有六处确切重修年代记载的祠堂。它(广裕祠)就是岭南建筑历史的一把标尺,著名考古学家麦英豪称之为“非常宝贵的建筑标本”。

太平镇钱岗古村广裕祠。

(2)太平镇古驿道:

太平镇钱岗古驿道是一条穿插了几处村落、遗存、庙宇等的古驿道,涵盖文阁村、钱岗村、颜村、红石村等4个行政村。

坐落在北回归线上的古驿道小镇,自然条件优越,山水相依、气候舒适,农产品十分丰富,以荔枝、龙眼、白榄、黄皮等特色农产品种植和鱼塘养殖为主,其中,钱岗糯米糍荔枝荣获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小镇内历史人文气息浓厚,收纳了被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的钱岗古村、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广裕祠、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陆炜故居、市级文物保护单位陆氏大祠堂等12处国家、省、市、区历史文物古迹。

2017年,从化区重点打造钱岗古驿道约12公里示范段,起点为钱岗古村牌坊(文阁墟),终点是上清幽,沿线有钱岗古村、广裕祠、颜氏宗祠、陆氏宗祠、三坑口指路石、下清幽等重要古遗迹节点。钱岗古驿道人文自然资源丰富,共有人文景观类资源91处,极具发展文旅产业的潜力。

太平镇钱岗古驿道。

花都区: 荣耀传承,侨韵延绵

(1)新华街三华村:

资政大夫祠古建筑群位于广州市花都区新华街三华村的西面,紧靠广清高速公路,建于清代同治二年至三年(1863—1864年),至今已有150多年的历史。此地居民大多姓徐,徐亨之为先祖,清朝同治年间,三华徐族同姓堂兄弟徐方正、徐表正共同任职兵部,深得朝廷赏识,同治皇帝把徐方正的祖父徐德魁、父亲徐殿魁封为“资政大夫”,把徐表正的父亲徐爵魁封为“奉直大夫”。

此后,徐方正建造了资政大夫祠,徐表正建造了南山书院,徐氏后代又续建了亨之徐公祠。资政大夫祠建筑群为连片岭南古建筑群,建筑前后排列整齐,由头门、中堂、祖堂组成,建筑布局、风格、形制保存完整。

它是广州地区目前发现的建筑规模最大的祠堂,对研究清代的民间祠堂建筑具有重要价值。整个建筑布局虚实相间,形成各自独立又相互联系的整体。前有广场,后有花园,厅堂轩昂,庭院宽敞,它既体现了岭南建筑的传统风格,又具有南方园林的特色。

新华街三华村资政大夫祠古建筑群。

(2)花山镇洛场村:

从咸丰年间始,洛场村村民即开始漂洋过海出国谋生,村民足迹遍布东南亚、南洋、巴拿马、美国等地。洛场村作为百年侨乡,既有中国的传统特色,又渗入海外侨居地的风土人情。现保留的百年碉楼群落中共有华侨碉楼45座,青砖房屋200多间。

目前,已开发活用8栋碉楼和21间房屋。它们多建于民国初年(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由侨居美国的洛场村侨胞回乡兴建,每座碉楼都记录着华侨们去国怀乡、艰苦奋斗、向着梦想起航的历史。

碉楼大多为多层建筑,青砖与钢筋混凝土并用,形制各异,形态庄稳,装饰华美,造型各具特色。建筑既拥有欧美风格的外形,又有能够彰显中式特色的纹饰图案,融中国传统乡村建筑文化与西方建筑元素于一体。碉楼早期建造时每层均镶有铁马,兼具居住与防卫功能,形成了鲜明的广府碉楼特色,表现出特有的艺术魅力。

洛场村著名的碉楼有:彰柏家塾、静观庐、鹰扬堂、澄庐、开城楼、活元楼、津仁楼、彰德阁、起鹏楼、江梓球楼(坦克楼)、江梓桥楼(飞机楼)、绍庚楼等。

百年侨乡花山镇洛场村。

增城区: 青砖黛瓦,古韵悠长

(1)派潭镇邓村村:

邓村村位于增城区派潭镇南部,历史悠久、山水田园特色突出,地域、生态和交通条件优越。其中,邓村石屋是典型的岭南客家古村落,有超过200年历史的客家围屋建筑,并有增城区登记文物保护单位“武威祠堂”“石屋炮楼”等,是目前省内保留下来的为数不多、保存较好的广府客家围屋之一。

武威祠堂始建于清朝道光年间,是珠三角保存较为完好的客家围龙屋聚落,客家建筑青砖黛瓦,古韵悠长。祠堂左边是一幢22米六层高古炮楼,傲立在院落间,俯视远方,田园风光尽收眼底,成为珠三角现存古村一绝。

邓村石屋社以美丽乡村建设为契机,努力打造岭南特色示范村,按照“岭南古村、客家石屋、田园人家”的主题定位,以及“旧村保护性开发,新村规范化建设”的原则进行规划建设,主要包括石屋田园度假酒店、石屋新村、邓村环境综合治理和配套设施建设等三部分内容。

通过因地制宜,充分挖掘本土文化资源,同时结合传统建筑保护开发,邓村人居环境焕然一新,实现了传统村落与乡村旅游业融合发展。

派潭镇邓村村客家古村落。

(2)新塘镇瓜岭村:

瓜岭村位于增城区新塘镇东部,距今有500多年的历史,是广州唯一的水上清代建筑民居群,也是广东省著名侨乡。

古朴的小桥、婆娑的榕树、宁静的碉楼、错落有致的岭南特色古建筑……经历数百年沧桑,瓜岭村仍完整保留着明清时期岭南水乡的历史风貌:水道、荔枝林、碉楼、祠堂、民居分布有序,形成了瓜岭村的独特布局。

在发展大潮中,瓜岭村着力传承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至今,老建筑保存完好。村内除著名碉楼宁远楼外,随处可见清代公祠、古旧民居,漫步其中乐趣无穷,有一种绵延悠长的历史感。

近年来,瓜岭村按照“环境优先、产业先行、文化为魂”的思路,大力开展美丽乡村建设,利用村内自然、人文资源打造现代农业田园综合体,努力建设成为具有岭南水乡特色的宜居宜游示范村。

新塘镇瓜岭村宁远楼。

南沙区:水乡风情,映像岭南

(1)东涌镇南涌村:

在岭南水乡南沙东涌镇,矗立着一座饱经历史风霜的东涌炮楼,亲历过军阀混战的厉兵秣马,也见证着新时代的和平繁荣。主炮楼总建筑面积260.28平方米,平面呈正方形,楼高三层,墙厚坚固,炮楼内从底层通到顶层。

炮楼建于民国时期,广东军阀混战,政权迭变,土匪蜂起。战时的炮楼,进可攻,退可守,威力很大。如今,炮楼已成为在展览馆内陈列的战时工具,用画像展示了战时情形。炮楼顶层设有瞭望台,四周各向外飘出一米有余,每隔一米左右便开了一个拳头大小直指地面的枪眼,用于射击炮楼脚边的敌人。

时光荏苒,当年防进攻拥有重要战略作用的炮楼,如今已成为大家致敬历史的窗口。如今在瞭望台望去,看见的是东涌水乡风情街的祥和与安宁。

南涌村东涌炮楼。

(2)东涌镇官坦村:

东涌水乡风情街位于广州市南沙区东涌镇官坦村,东涌炮楼对岸,是一条倚河涌而建具有岭南建筑风格特色的步行街。沿岸绿树成荫,并建有三座石拱桥连接河涌两岸。风情街里,一座座古色古香、青砖黛瓦的镬耳屋鳞次栉比。与江南水乡的粉墙素瓦不同,东涌水乡是典型的“青墙、黛瓦、白地”,体现着岭南地区独有的建筑风格。

风情街傍水而建,青砖白瓦与清波碧水交相辉映, 疍家艇不时在远处推波而来,岸上的水乡茅寮,与青砖黑瓦的岭南建筑相融,描绘了一幅悠远绵长的水乡画面。

东涌水乡风情街。

打卡美丽乡村最美岭南建筑,为你心水的建筑打call吧(可多选) 1. 白云区江高镇鹤岗村 2. 白云区钟落潭镇龙岗村 3. 黄埔区穗东街庙头村 4. 黄埔区九佛街莲塘村 5. 番禺区沙湾古镇北村 6. 番禺区石楼镇大岭村 7. 从化区太平镇钱岗古村 8. 从化区太平镇钱岗古驿道 9. 花都区新华街三华村 10. 花都区花山镇洛场村 11. 增城区派潭镇邓村村 12. 增城区新塘镇瓜岭村 13. 南沙区东涌镇南涌村 14. 南沙区东涌镇官坦村 提交

往期回顾:

点赞!游广州美丽乡村,打卡红色之旅,哪条村是你最心水的?

【南方+记者】郎慧

【通讯员】穗建

【作者】 郎慧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来源:南方+ - 创造更多价值

关于作者: luda

无忧经验小编鲁达,内容侵删请Email至wohenlihai#qq.com(#改为@)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