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装修房产

【杭州朝晖搬家公司电话】白天环北卖衣服晚上朝晖摆夜市 每天只睡4小时!在杭大姐定了个目标:给21岁儿子买套房

都市快报 记者 杜青宝

想感受、了解一个城市,就到她的夜市中去。形形色色的人,琳琅满目的商品,带着扑面而来的烟火气,透着生活的温度。

还记得我2005年来杭州上大学,第一次逛吴山夜市,看到挤挤挨挨的摊位、庞杂的商品种类,还有摩肩接踵的国内外游客,让来自西北小城镇的我感叹:太繁华了!

只是现在只要打开手机,什么东西买不到?夜市是否还那么人气十足?面对日新月异的电商发展,来夜市摆摊的,又都有些怎样的故事?

跟我们一起踏入杭州现存的四大夜市吧。

吴山夜市

吴山夜市,杭州夜市江湖中的“头牌”,名气最大,一度成为来杭旅游必打卡的景点之一,已经走过了30多个年头。如今的吴山夜市不在吴山,搬迁到惠兴路、仁和路一带,但杭州人依然喜欢这么叫。

这里的货品,小到姑娘扎头的皮绳,大到根雕古董,更别提扎堆亮相的女生饰品、四季衣物、宠物用品、床上四件套、鞋履伞具,还有号称“一代膜王”的手机贴膜,简直涵盖了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

那么,在“老吴山”的眼中,这个夜市又有什么故事?

“老吴山”见证夜市变迁

依然会有老客人来找

受访人:老张

摆摊时间:25年

仁和路入口处有家卖内衣裤的摊位,我2005年初来乍到时就在,心想绝对是老摊位了,于是上前打听吴山夜市的变迁。不料老板不敢认“老”,慢悠悠跟我说:“要说吴山夜市的老江湖,你得往里面找一家刻印章的。我在这儿摆摊才15年,他得摆了快30年吧?”

不用打听,全吴山夜市如今只有老张一个人支着印章摊,在许多晚辈摊主的眼中,他就是名副其实的“老吴山”。

夜市熙熙攘攘,但来到老张的印章摊前,仿佛放慢了脚步:一盏台灯、一台风扇、一把刻刀,再加一双手,老张眼镜半架在鼻梁上,气定神闲,目光聚集在刀刃上,伴随他不停“抖动”的手指,光秃秃的印章上开始显露字迹。

“我是1994年在吴山路摆摊的,那会儿白天在浙江印刷集团公司做后勤工作,晚上没事儿,就在吴山夜市摆摊刻章。一是喜欢这门手艺,二是可以赚钱贴补家用。”那时,吴山夜市的摊位费一个月100元,老张的工资一个月100多元,摆夜市却能让他一个月赚到两三千。

当年的吴山夜市货品种类不如现在,主要面向海外游客,大批日本、美国、韩国观光客齐聚于此,因为吴山夜市中有大批古董、篆刻、玉器等代表中国文化的物件,刻印章的摊位也有好几家。老张当年就认识大批外国游客。有次,一位日本客人订了老张的印章,次日却因大雨无法前来取货,老张得知消息后冒雨送到酒店:“外国人看到咱们中国的文化,喜欢,我们做手艺的,不能让人家失望。”

2003年,吴山夜市从吴山路搬到仁和路这里,夜市的气场仿佛一夜之间发生了变化,越来越多年轻人喜欢的东西出现,服装、饰品、衣帽鞋袜成了市场抢手货。老张眼瞅着老一辈做古董的“摊友”们,要么生意不好退出江湖,要么另起炉灶奔赴吴山古玩城,如今只剩他仍在吴山夜市刻着印章。

说到这儿,老张声音依旧平静如初:“时代不一样了嘛,年轻人有拼劲儿、眼光准、能吃苦也能赚钱。我这种老吴山,如果不是因为热爱篆刻,也不会顶着严寒酷暑来摆摊。关键是那些个老客人,老的老、去的去,但还有人会回来找我,挺开心的。”

“新吴山”目的明确

只为赚钱和积累人脉

受访人:胖哥

摆摊时间:三个月

离老张摊位不远的地方,有个才来吴山夜市摆了两三个月摊的摊主,江湖人称“胖哥”,专卖潮牌服饰。问他为啥来摆夜市,胖哥目光炯炯:“赚钱,还房贷,还有就是积累人脉。”在他眼中,吴山夜市的巨大人流量才是财富,“我的目标也不大,微信能加满5000人,我就撤。这些人中有我目标精准的客户,我看中的就是这一点。”

胖哥不是专职摆夜市的,他其实是做工程的,但因为工程款总是很难追,而且需要前期垫资,时间一长他觉得生活压力太大:“每个月贷款一万多,我不能饿死又不能放弃,只有另寻出路。”

为什么不直接做网店?胖哥有顾虑:“从头做一家店成本太高,时间成本、运营成本,而且风险也大,很有可能花了时间花了钱,最后网店也起不来。”于是大腿一拍,胖哥来夜市摆摊,“我自己都没想过有天会来摆夜市,以前我嘴巴很笨的,也不喜欢跟人交际,现在都被训练出来了。”

跟胖哥有类似经历的摊主,在吴山夜市有很多。来之前或许还愁眉苦脸,但只要开摊,所有人都会换上微笑的面孔。胖哥说,“这就是生活,谁也不想光顾一个苦瓜脸老板的生意。”

杭州新地理 惠兴路

吴山夜市早已搬到了惠兴路、仁和路一带。惠兴路这里在清朝是旗营城墙基,直到1913年才改建成马路,1964年曾作为青年路的延伸段易名为青年路,1981年再次复称惠兴路。

惠兴路的得名是为了纪念清朝奇女子惠兴女士。她意识到教育的重要,决定开办女校,四处奔走,终于在光绪三十年在旗营内的梅清书院旧址上创办了贞文女校。开学典礼上,惠兴当众割破手臂说:“如此校关闭,我必以身殉之。”学校建成后因经费艰难,勉强维系一年后面临关闭。惠兴决心死谏殉学,服下大量鸦片身亡。当局被她感动,贞文女校改为官立,改名为惠兴女子学堂,这就是现在惠兴中学和邮电路小学的前身。

新市街夜市

踏入新市街夜市,会在街口看到一个卖花的大姐,最当季的鲜切花摆在路边,随手买几枝,就能为家增色不少。往里走,家中所缺任何物品,都能在这里买到:厨房里的锅碗瓢盆、客厅用的沙发垫子、卧室里的床单被褥、洗澡用的拖鞋浴花;各种鞋子、皮带,还有修理钟表电器、各式手机的摊贩。

傍晚四五点,新市街夜市拉开帷幕,摊主们简单几句寒暄后开始各自忙活,此时早有等着买东西的居民催促:“快一点呀,先把塑料盆子拿出来,孙子洗澡要用的。”“哎,那个拖鞋多少钱啦?下雨天滑不滑的?”

过了晚上10点,忙碌的街似乎终于等到喘口气的机会。摆摊的商贩们摇着蒲扇,有人三五成群开始打打扑克,有人拿着手机和家人视频。他们的故事,这才开始。

夜市第一批摊主

自嘲摆摊没本事

受访人:老段

摆摊时间:20年

经过老段的摊位,随口一问:“你摆摊多久了啊?”他一边整理男式皮带,一边搭话:“20多年咧,1993年就从重庆来卖货了,夜市好像是1998年开始摆的,我都记不清了。”问他,“我能跟你聊几句不?”他答:“没空没空,我要做生意的。”接着却从摊前小步跑到摊后一张小凳子上,二郎腿一翘,开始等我发问。

个子不高、皮肤黝黑、语速飞快的老段是新市街夜市第一批摊主,他告诉我一个判断摊主资历的隐藏方法,“看摊位,凡是上面有铁架子横梁的,就是第一批老摊主。这是街道当年统一规划打造的,那时这夜市可整齐了,放眼望去两排一模一样。”

他的摊位上,皮带、锁扣、闹钟、钥匙扣……各种小物件分门别类摆放整齐,于是好奇地问他是不是一个特别心细的人。他想都不想就笑着回我:“我就是个没本事的人,要是有本事,早就去做别的了,不会来摆夜市的。”

早年,老段和老婆一起从重庆来杭州,打算跟着老婆家的亲戚干,“人家当年就卖这些杂货,我们就想着来一起做,能赚点钱。”20多年过去了,亲戚已经家大业大,如今改做批发了,老段依旧在摆夜市。钱赚到了吗?老段咂了一口唾沫笑着说:“赚个屁咧,花光、用光,早年没攒钱买房子,现在更不指望,能吃饱饭算不错了。”

每天傍晚,老段会拉着自己的架子车出摊,之前老婆还会陪他,如今老婆回重庆老家带孙子了,只剩他一人在杭州。在他眼中,夜市就是自己糊口讨生活的地方:“赚不来大钱的,像我这种没本事的人,以前生意好的时候一天赚个四五百,现在不行了,人少,年轻人都在网上买东西了。”说到这儿他停了停,脸上又挂上了笑,“年轻人少了,但老人家还是多的,附近许多居民我都认识的,他们家里缺点啥用的,也会想着我。”一副乐天派的模样。

临走时我问老段,摆夜市几十年,最难忘的事情是什么?老段想都没想,咧着嘴提高了分贝:“难忘的就是没赚到钱呗!”旁边其他摊主听见后搭话,“别听他瞎说,没赚到钱他哪里会这么辛苦的。”老段也不反驳,又坐回到小板凳上,笑嘻嘻地拍着大腿,“我就是个心大、知足的人,不想自己那么累,况且这么多年过去,我只会摆夜市,不然我还能干点啥?”

每天睡四个小时

最渴望清闲的那天

受访人:彭大姐

摆摊时间:一个多月

铁打的夜市、流水的摊位。彭大姐就是新市街夜市中的“新人”。遇见她那天,她正在埋头整理摊位上的女装,额头沁着细小的汗珠,目光却依然敏锐,但凡有年轻姑娘经过,她都会下意识地用眼角望过去,有时还会接一句,“新款连衣裙打折,质量很好的。”

彭大姐来摆夜市的目的非常明确,“趁着还有体力,想多赚点钱。”并且给自己定了一个不小的目标,“给儿子在杭州买一套房,他现在21岁了,房子还没有买,杭州房价那么贵,我不努力点不行的。儿子知道我很辛苦,他不让我摆,但他奋斗总是有限的。他说不过我,我腿脚利索,能干。”

之所以卖服装,一是因为段大姐有货源,二是因为这是她最拿手的事,“白天我在环北市场卖衣服,晚上就拿货来这里摆夜市,我的衣服价格便宜、款式比较新,而且我服务态度很好,所以我来摆夜市还挺有信心。”

掐指一算,早晨五点到下午四点,彭大姐在环北市场忙活,四点半又得独自扛着三四百件衣服来新市街摆夜市,一直到傍晚10点多。收摊后回到出租屋已是深夜,收拾收拾赶紧睡觉,满打满算每天只能睡四个小时。更别提吃饭了,她说能填饱肚子就行,“不浪费时间,在外面随便买点对付下就好。”

最怕的是下雨,“一下雨就没人逛夜市,有时候摊子刚撑出来就下雨,一天15块的摊位费瞬间打水漂,我就只能安慰自己,明天再来过。”一连下几天雨的时候,坐在家里的彭大姐非常焦急,但又无可奈何:“错过的都是我的生活啊!”

如今电商风行,为什么不弄个网店?彭大姐的回复直截了当:“网店我们不懂啊,根本不会弄。你说,社会上有没有人能给我们培训啊?如果有免费培训的你告诉我,我肯定第一批去上学,我不想被淘汰的。”

即使生活很辛苦,彭大姐依然有着向往,她一边整理挂起的衣服,一边笑着跟我描绘:“吃个饭、散散步,买点护肤品涂涂抹抹,每天不用操那么多心。”她的笑容里又多了些苦,“真没想过现在会这么累。”

不过,夜市更是她实现目标和心愿的地方。

杭州新地理 朝晖

朝晖,当仁不让的杭州市中心区域。但在30多年前,这里还是偏远的城乡接合部。清朝王修玉的《鹭鸶滩》诗写的就是这一带的景色:“鹭鸶滩上棹扁舟,薄雾朝晖暗戍楼。”朝晖之名就源自此诗。

朝晖新村是杭州最早的大型居住区,始建于1978年,1980年迎来了第一批居民。当时一过中北桥,都是农田和工地,居民们晚上还能听见青蛙在呱呱呱地叫,就跟农村一模一样。1983年建置朝晖街道,后来一共建成了9个住宅小区,共居住近10万人,成为杭州市最大的住宅小区,最大的特点之一就是生活方便。而地处朝晖的新市街夜市,就带着浓到化不开的生活气息。

瓜沥钱塘夜市

网络神曲此起彼伏,大排档的霓虹灯招牌比比皆是,小孩子的喧闹声不绝于耳,伴随着夏夜的晚风,大排档的食客们正在大快朵颐。

瓜沥钱塘夜市的热闹,充满了混搭气质,而且画面感非常强。入口处巨大的“I LOVE 瓜沥”灯牌充满现代气息,出口处的精酿啤酒屋是小清新风格,外圈的各路衣服、鞋帽正迎来打折旺季,夜市中心稳居C位的摊铺,则是让人闻着香气、垂涎三尺的烧烤、小龙虾、小海鲜。

夜市是瓜沥人心中挥之不去的生活印记,一个当地人告诉我,“以前这边商场少,去一趟市区又太远了,所以大家就喜欢逛集市,吃的、穿的都能买到。”所以,即使瓜沥钱塘夜市地点十来年间换过三次,但无论怎么变,都换不走瓜沥人爱逛夜市的习惯。

很多夜市格局都很紧凑,眼前的瓜沥钱塘夜市不同。去年,经过改造,瓜沥钱塘夜市成为一个更大、更卫生、更安全的美食休闲场所,总占地面积2万多平方米,共设大、小摊位117个,是萧山最大的夜市。形式上,瓜沥钱塘夜市也不再是传统夜市那种小摊位比比相邻的格局,更像是集结了众多商铺的步行街。

在这里逛夜市,一切都很直接:带孩子的会去门外的儿童游乐设施打发时间,肚子饿的直奔向喜欢的夜宵摊点。而且,瓜沥钱塘夜市的人气真的很高,一般到了晚上11点,大家基本上都该歇着了,这里却依然热火朝天,似乎热闹的场面才刚刚开始。

为留守儿童带来快乐

也是圆了自己的梦

受访人:阚老板

摆摊时间:8年

来到瓜沥钱塘夜市,最先注意到的就是门外一个临时搭建的儿童乐园:巨大的充气城堡、喜羊羊和牛魔王、旋转木马,还有孩子们的嬉闹声……

经营这个“儿童娱乐王国”的是来自山东的阚老板。出生于1988年的他,带着老婆和孩子生活在瓜沥,已经在夜市做了8年的儿童娱乐项目。这些年,物价翻了好几轮,他的票价却一直没变,一张10元钱。我问他原因,阚老板想了想说,“你可能不知道,这边有很多是外来务工人员,大家平时赚点钱真的不容易。”

阚老板和老婆来到杭州时,瓜沥夜市刚初步成形,规模远不及现在。夜市沿街而设,白天行车、晚上支摊,卖的东西也不多。阚老板当时经营着一家水果店,晚上会和老婆去夜市转转,结果发现整个夜市都没儿童游乐场,脑子活络的老婆觉得这是个商机,夫妻俩也想趁年轻多赚点钱,于是一狠心掏出两万多块“巨款”,购置了一个面积不大的儿童充气堡,结果一做就是8年。

每天晚上,阚老板都超级忙。他要不停巡场,确保孩子们的安全,还要负责维修各种设施。多年的经验,让他对这些游乐设施了如指掌,“你看那个旋转木马,买回来是一片一片的,都是我亲手拼装起来的。还有碰碰车,我没学过电工和汽修,坏了咋办,我只能自己拆开来一点点学着弄,现在这些都归我负责,男人嘛,多干一些不怕累。”

当年来杭州打工,孩子只能留在山东老家让父母代管,阚老板夫妻俩对孩子则满心愧疚。如今,阚老板把孩子和母亲都接到了杭州,但对留守儿童的那种感情却依然不减,他把这个儿童乐园视作一座桥梁,“每年这个时候,很多小孩子都是趁着暑假被父母接过来的留守儿童,他们好不容易放一个长假能跟父母团聚一下,也不知道去哪里玩,父母就会带他们来这个儿童乐园,我很喜欢看他们一家人开开心心的样子。”

不过,这个儿童乐园并非一年四季都在。一到冬天,出门的人少了,阚老板会把这些塑料玩具和游乐设备收进仓库,专心经营自己的炒货生意,“让这些东西休息休息,来年天气一热,再把它们搬出来,到时又会给更多孩子带来欢乐。”

白天卖菜 晚上烤串

每天忙到凌晨四五点

受访人:田老板

摆摊时间:一年

在瓜沥夜市吃夜宵,可以选的美食很多。很多人喜欢在夏天的夜里,顶着高温坐在外面吃东西,“外面吃比较有夜市的感觉,热了来点冰啤酒,特别爽。”

其中,有家烧烤店人气很高,每天晚上都会吸引大批食客,周末更是排起长龙。店门外有好几个冰柜,有的摆放着羊肉串等各类肉食,有的展示各种蔬菜。

老板姓田,见到他的时候,他正在后厨忙着备菜,紧身T恤被他卷在肚子上,满脑袋挂着汗滴。田老板也是山东人,拖家带口在杭州经营蔬菜生意。脑筋灵光的田老板琢磨了一下,白天卖菜,晚上反正没啥事,“干脆从自家摊位拿最新鲜的蔬菜做烧烤,还能多赚点钱。”

改造后的瓜沥钱塘夜市去年8月12日试营业,田老板是第一批入驻商家。这也是他第一次接触烧烤行业,回想起自己当初的选择,田老板会忍不住嘴角上扬,“以前我也没想过能卖烧烤,感觉我跟这个行业比较有缘分。夜市开业前,我无意间找到了一个师傅,这个师傅做了十几年烧烤,烤出来的东西味道很好,我们俩当时可以说一拍即合,这家店就这么开起来了。”

做烧烤是个辛苦活,虽然傍晚时分才开店,但白天的准备工作却一样都不能落下,新鲜蔬菜从自家菜摊拿过来,清洗过后再手工串串。“串串还不算累,最累的是晚上开卖,每天都要忙到凌晨四五点钟。”店员小妹说。

在店外的长桌坐下,可以看到络绎不绝的食客,有人手里拿着刚从夜市淘来的衣服,有人带着满头大汗的孩子,闻香落座,一个个瞅着那台烧烤炉,生怕自己点的东西被别人拿了去似的。

原本很想跟田老板多聊几句,但总是被催单的食客打断。田老板很不好意思地说:“真的太忙了,你看这人,我们人手都不够了。”刚说完,田老板一只脚已经踏进后厨的门。

杭州新地理 瓜沥镇

萧山瓜沥镇,坐落在钱塘江南岸,以其地产瓜,“沥瓜滴蜜”而得名,是一座始建于北宋太平兴国三年的千年古镇,因地处钱塘江北海塘的东端,所以也曾叫“瓜沥塘头”。

瓜沥是塘头文化、水乡文化、沙地文化的交汇之地,也是近代绘画巨匠任伯年、清代名僚汪辉祖、明代女将沈云英的故乡。

如今的瓜沥镇,东南接绍兴市柯桥区,西连萧山区新街镇和衙前镇,北靠靖江街道、南阳街道和党湾镇,镇内有现代化的萧山国际机场,沪杭甬高速穿镇而过,是一个现代化的新型小镇。

武林夜市

坊间流传着一句话:来杭州旅行,如果没在两个地方当过“夜游神”,那么就算没来过。哪里?一个是胜利河美食街,另一个则是武林夜市。

很多人第一次来杭州,除了西湖,第二个认识的地标就是武林门,在大家眼里,这里就是杭州的市中心。“武林”二字像出自武侠小说一般,给人亦真亦幻的感觉。以至于在他们心中,武林夜市就像一处聚集八方高手、引得各路“神仙”卧虎藏龙之地。

东起武林路,西至环城西路,龙游路的武林夜市,在长约300米的小巷里。2013年4月1日正式营业,如今已有197个摊位,因为在繁华地段,又紧邻西湖,很快成为杭州的一张城市标签。这里售卖的商品和其他夜市有挺大差别。因为游客非常多,特别是外国游客,武林夜市更像是一个对外推广中国手工艺文化的窗口,并非任何产品都能拿到摆摊资格。所以在这里,你能找到手编绳、糖稀画、扇面画、刻章、油纸伞、杭州丝绸等文创产品,更能觅到不少非遗文化的影子。

来武林夜市逛街,只需放慢脚步,挨个摊位细细观看,精致的手工银饰、精巧的民族乐器、华丽的蚌取珍珠饰品、颇具文化特色的手编中国结,则会将你带入一个现代化和传统文化巧妙结合的另一番天地。

和其他夜市相比,武林夜市上的许多摊主更像手艺人。摆摊是他们打发时间、赚点小钱的渠道,推广中国民俗文化,也是他们日复一日顶着严寒酷暑坚持至今的又一原因。

做了半辈子木雕的吴师傅

换个方式继续作画,心里很开心

受访人:吴师傅

摆摊时间:一年多

说起武林夜市中最吸引人的摊点,吴师傅的糖稀画肯定是其中之一。很多人小时候都在公园里买过糖稀画,摊上摆着一个印着图画的小转盘,用手随便一转,指针指到哪个图画上,师傅就会给你画对应的糖稀画。当年的孩子很多已为人父母,他们带着自己的孩子,又在吴师傅这里,遇见了自己的童年。

看吴师傅画糖稀画是很爽的一件事。勺子从锅里盛出半勺糖稀,接着把勺子提到半空中,糖稀从勺里缓缓下落,吴师傅气定神闲地移动右手,线条开始在铁板上逐渐成型,无论龙凤还是小猪佩奇,不管周遭环境如何嘈杂,吴师傅那一笔成画时的胸有成竹,总会让人看得入迷。

吴师傅今年64岁,16岁那年开始做木工,20多岁出师后又学习了木雕,之后一直在东阳做木雕工艺,特别擅长雕刻木桌、木床,还培养过12个徒弟。木雕需要极其精细的手法,对视力要求极高,但随着年岁的增长,吴师傅觉得自己视力大不如前,逐渐停止了木雕工作。

有一次,吴师傅在兰溪闲逛,看街头有人卖糖稀画。驻足看了一会儿,他有点失望,“那个人画的动物也太不像了,糖稀还那么薄,一碰感觉就会碎,我觉得我肯定比他画得好。”

动了念头,马上行动。回到家后吴师傅开始熬糖,第一次“提糖”作画,就顺利画出了极为生动的动物图像。吴师傅说当时自己内心猛然一喜,无法继续木雕工艺的失落感一扫而空,“糖稀画的线条都是粗线条,我画起来眼睛完全看得到,觉得自己还能换个方式继续作画,心里很开心的。”

因为儿子和女儿都在杭州生活,吴师傅也被接了过来,后经朋友介绍来到武林夜市摆摊,做到现在已经成了这里的明星摊位。每天白天,闲着在家的吴师傅用冰糖和麦芽糖熬糖,傍晚就独自来这里摆摊,他很喜欢现在的生活,“能打发时间还能赚钱,小朋友们又很喜欢,每天都热热闹闹的,不辛苦。”

很多外国人来逛武林夜市,会在吴师傅这里指定购买中国龙凤糖稀画。说到这里,吴师傅脸上露出骄傲的神情,“这是我们中国的文化,我们的龙就是有龙的样子,外国朋友喜欢中国文化,我们就更应该坚持做下去。”

编绳子编出成就感的晓晓

80后还怕吃什么苦啊?

受访人:晓晓

摆摊时间:6年

在武林夜市摆摊的大部分是年轻人,来自安徽的晓晓就是其中一个,因为手编绳技艺高超、长相又非常甜美,她被大家称作“夜市第一美”。

2014年初,晓晓就开始在武林夜市摆摊,一直摆到现在。在这之前,晓晓干过许多工作,美甲师、服务员、销售,还开过鞋店。曾在上海、舟山等地待过的晓晓,最终选择了杭州,不仅在武林夜市做着手编绳的生意,还组建了家庭。

在夜市做生意,其他摊主都是抬着头看顾客的,晓晓却只能低着头,只见她双手灵动交错,手指分分合合,一根不起眼的细绳不一会儿就会经历打结、配色、造型、固定等多道工序,最终变成一条纯手工制作的手链。问她是哪里学来的技法,晓晓表情有些得意,“我说都是自学的你信不信?”

最初来夜市摆摊,晓晓是卖菩提的。接触到手编绳后,一下就被这门工艺吸引住了,两三个月后她果断转行,“平常我是个挺大大咧咧的人,但一到编绳子的时候我就特别沉得住气,设计出一款配色特别的独家手绳,别提我心里那个痛快了,编绳子让我很有成就感。”

除了一些稳定的老客,晓晓的顾客还有许多外国人,“有个外国人每年都会来一次,买一堆我编的手链回去送人,还有中国结,他们也都很喜欢,说这是中国特有的文化符号。”也有外国友人听过价格后会觉得贵,这时晓晓就会用翻译软件告诉对方,“这是纯手工的,都是我一下一下编出来的,真不贵。”这时,外国人总会把各类编绳拿在手里再仔细研究一番。

因为整天编绳子的关系,晓晓得了颈椎病,有时忙起来饭也来不及吃。谈到自己摆夜市的感受,晓晓说以前觉得就是摆地摊,后来发现摆摊也可以像开店一样,“每个人一个小门面,你可以把它打扮得漂漂亮亮。”几年下来,晓晓也懂得了坚持,“就是做事情要有恒心,认定了一件事,就要把它做到好,编绳子也是如此。”

都说在夜市摆摊很辛苦,晓晓却不以为然,“反正我们都苦过的,怕啥啊?80后还怕吃什么苦啊?”

杭州新地理 武林路&龙游路

武林路南起庆春路西段,北至环城北路西段,以路北古武林门而得名。南宋时为余杭门(明始称为武林门)向南折西至钱塘门大道,清时称武林门直街,民国时称西大街、万寿亭街,1956年统称为武林路。

清末民初,许多官员、文人、商人聚集在西湖比邻的城西,于闹中取静接合处结庐建宅。21世纪初,武林路定位成为杭州市中心城区的中心商务区,武林路时尚女装街已成为中国最具升值前景商业街。

龙游路东起武林路,西至环城西路,民国时建,以浙西龙游县名名路,教育家郑晓沧、作家陈学昭、史学家陈训慈、书法家沙孟海都曾在这条街上居住。

关于作者: luda

无忧经验小编鲁达,内容侵删请Email至wohenlihai#qq.com(#改为@)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