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今天(11月1日)正式施行,这是我国首部专门针对个人信息保护的系统性、综合性法律,其中明确:不得过度收集个人信息、滥用人脸识别技术、大数据杀熟等。随着法律法规的日益健全,公安机关也不断加大对侵犯个人信息犯罪的打击力度。但是,依然有不法分子铤而走险窃取公民个人信息。
快递面单被批量售卖
母婴类最“抢手”
“快递面单”,是快递公司在送货时用来记录发件人、收件人以及货物种类、价格等相关信息的单据,需要贴在快递包裹上。一张快递面单,包含了收件人的姓名、电话、家庭住址等隐私信息。记者调查发现,目前这些快递面单在网上被明码标价批量售卖,情况十分猖獗。
据记者了解,快递面单被收购者分为“实时”和“历史”两种,而实时面单也是最抢手的所谓货源。据网络安全专家万仁国介绍,消费者下单购买商品的当天,快递信息可能就已经被卖掉了。
记者通过一款即时通信软件联系了多位买家,其中一个叫“橘子”的人给记者报价,实时面单超过1000张每张价格3.5元,精品面单每张4元;而历史面单只收车载、童装童鞋、化妆品类的,每张1.5元。
据记者调查,这些被窃取贩卖的快递信息除了少量可能用于定向营销之外,大部分都会被诈骗分子利用,很多人因为个人信息被泄露,遭到“精准”诈骗,从而蒙受财产损失。
网络安全专家万仁国告诉记者,不法分子之所以偏向于收购母婴、化妆品、服装等类别的快递面单,是因为其“转化率”最高,也就是此类人群比较“好骗”。
诈骗分子在获取个人快递信息后,通常会冒充“电商客服”或“快递员”,使用的诈骗手法包括“发送退货链接,骗取银行账号信息”“快递遗失,商家理赔”“商品有问题,联系退款”等几类。
普及隐私面单
提升个人信息保护水平
据了解,快递行业早在2017年就推出了隐私面单的服务,与常规面单相比,隐私面单能把用户的关键个人信息用二维码或星号隐藏起来,这样基本可以保证个人信息不被泄露。但是,目前隐私面单却一直没有大范围使用,这其中的原因是什么呢?
专家介绍,快递行业的隐私面单之所以没有大范围使用,一方面是由于部分用户在寄送快递时没有意识勾选或使用不便,另外,使用隐私面单也会给快递员增加额外工作量。
中国政法大学传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 朱巍:个人信息保护法在个人信息处理者义务里面也特别提到了,在处理个人信息的时候,应当对这些个人信息进行相关操作,像加密、去标识化,这是基本的安全技术保障措施。所以对于平台来讲,现在(法律)特别明确了这是他们的义务,以前隐私面单可能是平台额外做的义务,现在就变成了一种法定的义务。
专家表示,保护快递用户的个人信息,除了要推广隐私面单,快递企业还要持续加强内部信息安全管理,多管齐下才能保护好快递用户个人信息。
转自:总台央视新闻
来源: 大湾区之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