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妈的画儿与话儿——种葫芦
葛昌秋
在农村的庄稼日子里,有几种带秧子的作物,生长中必须搭架,还得掐尖儿打蔓儿,不然枝枝蔓蔓总有爬墙上寨子的劲儿,在地里也是随意蔓延,一旦疯长乱爬了就没有好“结果”。黄瓜、丝瓜、西葫和葫芦等都名列其中。
种植和摆弄它们挺有讲究,得有手艺,大都是庄稼把式或行家里手。从一粒种子到一棵幼苗、一朵小花、一个果实,是一个美丽的轮回,也是人们期盼的收获。
生活中母亲对这个“名单”都知道,但有的不熟悉,却对种葫芦印象最深。因为葫芦在民间有着美好的寓意和象征。有福禄万代吉祥如意的象征,又代表着多福多寿旺子旺财,还有驱邪避灾之意,而且青嫩的果实可以做菜肴,成熟的可以做器物,还可以观赏把玩,在我国品种就有25种之多。所以,非常受百姓喜爱。
成家后母亲就想着这事儿,她把葫芦当成了吉祥物。她从姥家拿来一只小饭瓢,碗大的头,有一个长把儿,舀水盛粥都挺方便。那时候几乎家家都有这样的用具,有大小不一的饭瓢、水瓢、面瓢,还有盛东西的葫芦瓢,不用了挂在墙上。而亚葫芦就是孩子们的玩物,至于酒葫芦、药葫芦更是稀罕物了,不知“悬壶济世”是否跟这有关。
清明过后就是种葫芦的时候,母亲跟界壁儿的庆时大妈要了几粒种子,她想秋后弄俩大瓢盛鸡蛋啥的。种葫芦绝不能占园子里的好地儿,只能选择犄角旮旯、边边棱棱的地儿。刨坑、撒种、浇水,慢慢地长出了秧子,当开出一朵朵小白花、长出的小葫芦顶着白花时,大人准嘱咐孩子们不能动,一动就化了。母亲留了两个,看着葫芦长得要成型了,又怕跑偏走了样儿,就用稻草和树枝扎了一个圆圈垫在下面。到秋天把两个大葫芦在锅里一处理,再把青皮刮了,晾干了就等着开瓢儿了。开葫芦瓢可是个技术活儿,一般要找木匠,用锯从上下锯开,如果走锯歪了,这瓢就不成功。
每到这个时候,母亲就说起那个“小燕子和大葫芦”的故事:说的是一只受伤的小燕子腿折了,被一个好心人救养,小燕子为了感恩叼来一粒葫芦种子,结果长出的大葫芦里满是金子。她嘱咐我们多做好事,好人必有好报。母亲还会讲当年在赵各庄的时候,说想吃疙瘩汤,郑连大妈三下五除二就把一个大瓢钻了几个窟窿眼儿,郑大爷回来一看就大发雷霆,觉得居家过日子,成物不可损坏。到了夏天,在村里东坑洗澡的时候,母亲让我抱着拴好的大葫芦,比现在的救生圈更有趣。
通过几年的努力,母亲把家里用的大大小小的瓢都备好了,水瓢、饭瓢、面瓢、鸡蛋瓢、粮食瓢,还有猪食瓢和粪瓢,又送给了亲戚朋友几个。外间屋的水缸上放着水瓢,过来过去,出工收工的人们都爱在这儿喝口水。后来母亲有了马口铁的水舀子,那个水瓢慢慢地就下岗了,可锁在小柜里盛鸡蛋的大瓢和粮食瓢却始终如一用着。
几年前,母亲在花盆里种了几粒种子,长出来的是核桃大小的手把葫芦,母亲第一次见了觉得好玩儿,装在兜儿里当成了宝贝。有一回悄悄跟我说:“你稀罕了给你一个!再给你姐一个,一天到晚她挺辛苦的!还有你妹妹……”老人家想到了全家人。
老妈说:“干活儿要讲道儿,处事要知理儿!相交要有义,做人要有情!凡事有道有理了,又有情有义了,一生就会理直气壮的!好多事要留心,‘照葫芦画瓢’的去学;处理问题要公平彻底,‘按下葫芦瓢起来’不中;干正事儿不能‘东扯葫芦西扯瓢’,那会耽误工夫;有话要当面讲清、简单明了,别让人‘不知葫芦里卖的什么药’,更不能当‘闷葫芦’!”(二十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