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装修房产

【东道设计公司】韩立勇:解密东道解建军,一身剑气锦衣夜行

中新经纬客户端9月2日电 题:《韩立勇:解密东道解建军,一身剑气锦衣夜行》

  作者 韩立勇(天涯社区执行总编辑,人民网新媒体智库特约研究员)

  北三环的和平里西街,位于北京东城区最北端,土地面积不大,却住有汉、满、蒙古、回、藏等31个民族的10多万居民。和平里的名称来源于1952年10月在北京召开的“亚洲太平洋区域和平会议”。会议召开之际,正是安定门外地区大规模建设奠基之时,为纪念亚太和平会议,北京市政府遂将这一地区命名为“和平里”。

  这个以“和平”命名的地方,日常人群穿流如梭。在中国文化日益走向世界的今天,和平里西街不仅“和平”,更有着“大展宏图”的志向,这里的产业园正在为此孵化更多可能。园区几栋大楼之中,东道品牌创意集团隐匿其间,并不显眼。

  但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公司大楼左手边三面幕墙上摆满的各种标识——2014北京APEC峰会、中国国航、新浪、京东……

  显然,早已蜚声海外,成为“国家队”实力担当的东道可以算得上中国文化腾飞之势上的一个注脚。

  近日,冬奥会官宣,东道品牌创意集团为唯一的品牌设计供应商。

  这家深耕设计领域二十余年的公司,常年隐于各类享誉中外的精彩作品背后,终于被人一窥真容。在国内,与其说它多年来默默无闻,不如说是“大隐于市”。

  自1997年成立至今,东道集团早已是业内顶尖设计公司,曾为2014年APEC峰会、2016年杭州G20峰会、2017年“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2019年北京世园会、中国对外援建、丝路基金等多个国家重大项目提供综合性品牌创意服务,同时,还为包括中国国航、360、一汽大众、新浪、暴风影音、HAO123等众多知名企业进行品牌形象设计。

  在国际上,23年来,东道共获得近400项国际设计大奖,包括德国iF奖、红点奖、德国国家设计奖、意大利设计奖、澳大利亚设计奖等,并获得德国国家设计奖金奖和澳大利亚设计奖金奖。

  而作为东道设计创始人兼董事长的解建军,也在东西方设计界驰骋多年、游刃有余。他带领的东道在品牌创意设计领域异军突起,在国家重要主场外交品牌设计方面一枝独秀,成为令国际设计界侧目的一匹东方黑马,被西方设计师称为“China Power”(中国力量)。

  上世纪90年代初,解建军考上中国艺术类最高学府中央美术学院。原本打算报考造型专业的他,误打误撞进了设计专业,“但是上了设计之后,才发现原来我这辈子就是个天生的设计师,让我学画画,不可能了。”

  在央美求学期间,解建军拿下了一半专业课的第一名,用今天时髦的话来说,他就是妥妥的学霸一枚。

  “我从小就这根弦是通的,别的都不通。”解建军回忆自己的孩童时期。追溯其成长史,他在部队大院长大,从小喜欢画画、做雕塑、发明创造各种“乱七八糟”的东西,而最后选择从事的设计行业正好是年少时候几种爱好的结合。

  “我从小喜欢竞争,就像设计这个行业只有第一、没有第二。因为第一名是被采纳的方案,第二名跟最后一名没什么区别。” 解建军这样形容自己对设计行业的理解。

  “不是第一,就是第二,然后各种输不起。”解建军说这种“输不起”的特质源于高中时做运动员的经历。

  “高中的时候当过校队运动员,然后还参加过北京市的、海淀区的中学生运动会拿过名次。每次发令枪一响,我都是故意愣一秒钟。所有人“哗啦”一下子就全冲在我前面了,然后我再一个一个超过所有的人,到最后冲刺的时候,把第一个超过。”解建军喜欢这种竞争、喜欢超越别人的快感。

  1997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设计专业的解建军开始了创业之路。

  那时的解建军觉得,中国需要品牌、需要设计。“中国的企业平均寿命三五年、两三年,都是因为做项目圈完钱走人了。现在很多人都说要找风口,我觉得找风口找猪其实就是投机主义,为什么这样一句话被很多人传为圣经?我不喜欢那样,所以我就做东道。”

  “东道”之名取自“东道西器”,意在融合东方的思想和哲学,运用和掌握西方先进的技术和工具,注重现代的表现形式,为客户设计出具有东道个性的作品。

  在多年市场竞争中不断打磨修炼的东道,也在不断积累自身的“剑气”,希望在设计江湖中以意志和剑气制胜。

  一身剑气,行走江湖。这是解建军给人的气质,也源自他多年如一日对自身的打磨。而他多年后在设计界构筑的皇皇大厦也以他年深日久打磨出来的精神为根基。

  “接的第一个活儿是我帮人家做品牌LOGO,包括名片、信纸、信封。”解建军回忆道,这是朋友自己开了个公司交给了他第一单生意,做完之后,他也不好意思收钱。

  “人家说没事没事,我们公司还可以,我记得那时候他公司好像注册资金就两三千万,很大的公司。”解建军咬了咬牙,说“收两万块钱。”

  那是在1997年,“万元户”还是那个时代有钱人的代名词。解建军左思右想,总觉着自己是不是要太多了,于是,他主动提出,再送一些设计,六盒名片。

  为了保证品质,解建军还亲自去跑了印刷厂,专门盯着。“到了印刷厂里面,我发现这个屋子里面太黑,看不清颜色,我说师傅你把油墨给我,我自己调。”

  师傅从来没见过客户自己调色的,解建军一番软磨硬泡才答应了。“拿了一桶油墨,站到太阳下面,在外面试,我调好了之后告诉师傅就按这个印。”

  名片印完之后,解建军又跑来了,他让师傅给铺开晾干,700张名片一张一张地挑,挑出600张,上面只要沾了墨点的,他都拿橡皮给擦掉,“正反面擦完之后,起的纸毛又拿美工刀的背面,轻轻地刮一下啊,让名片上没有一点痕迹。”

  600张名片精工细作终于弄完之后,解建军还找了个卖花的地方,“要了一张红色的很漂亮的包装纸,还跟人家学怎么打蝴蝶结,包装好,打车到人家的单位,说这是我送给你的礼物。”

  这是解建军的第一单生意。其后的多年,也就是凭借这种专注和极致,解建军一步步征服甲方的心。

  “在人类没有文字的时候,就已经开始进行设计创作了。我认为设计是人类最重要也是唯一的创造。”解建军从不掩饰自己对于设计的热爱,甚至将其称作一种信仰。

  “我们信仰专业的力量。人活着应该有信仰,有信仰才有力量,没有信仰是孤魂野鬼,只为了赚钱没有价值。其实活着不光是为了赚钱,人生的价值是最有意义的。”他说。

  “信仰专业的力量”,作为企业的核心理念,一直被高高挂在东道的墙上。

  在解建军看来,不同的时空有不同的需求。从创意到设计,不管在哪个阶段,都要以专业精神融入设计的匠心和思想表达,唯有如此,最终产出的每一个结果才是完美的,每一个作品才是好的。

  在解建军的经历中,有两件“耻辱”的事,激励着他一直不敢停步。

  一次是他刚毕业的时候。

  1997年,刚从中央美术学院视觉传达专业毕业的解建军,去法国参加一个世界性的设计师年会,当时的他感受到一种歧视和侮辱。参加年会的中国人,包括一些大师,根本无法融入欧美的主流世界,中国人的团被安排在最边缘的角落。日本人却在那么庄重的场合穿着大裤衩,高兴的时候甚至跳到会议桌上载歌载舞、优越感极强。

  解建军是那个团最年轻的。当时的他立志一定要做出成绩,回去征服他们。

  其后,他一方面在国内积极发展,经营自己创立的东道品牌创意集团。另一方面,他把眼光投向国际。

  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物色到一个国际业务的女负责人,其家族中有德国奔驰、宝马的高管,有负责销售的、有负责设计的。于是,他给这位女负责人安排了一个任务,用两个月的时间约到了全欧洲最优秀的设计师,当然也包括奔驰宝马的设计师。

  随后,他重回欧洲,受到了极大的礼遇。也因为彼时的他已不是初出茅庐的年轻学生,成长了,已经心平气和了、没有了恨意、没有了被侮辱的感觉,所以找到了相遇的美好,结识了很多德国最优秀的设计师,大家成了彼此欣赏、推心置腹的朋友。

  当时,有一个宝马的全球设计总监徕西卡,与他相谈甚欢,还成了忘年交,对他欣赏有加。

  退休后的徕西卡后来去了保加利亚,邀请他去保加利亚,结果签证被拒。徕西卡又邀请他到边境,开车去接他,但他解释这是违法的、不敢。但徕西卡热情不减,给保加利亚的总统打电话,最后签证是被保加利亚中国使馆的人送到东道的。原来保加利亚没有自己的汽车,要请徕西卡造车。

  成行之后,解建军到了保加利亚,就在保加利亚的最大的报纸上一整版的头版上看到徕西卡的头像,上面还有一句话:徕西卡,我们的英雄。

  这位保加利亚的“英雄“对解建军青睐有加,还给他介绍了德国国家设计委员会的CEO。德国国家设计委员会是国家机构,是为了战后振兴德国工业设立的,很有声誉。

  结识德国国家设计委员会CEO两三年后,对方很忐忑地邀请解建军,能不能出任德国国家设计委员会的评委。他同意了,成为历史上第一位亚裔的评委。三年后,该委员会才有了一个日本评委。

  2015年,解建军首次出任评委时,在金奖提名环节,欧洲人之间难以达成共识,因为德国国家设计奖并没有形成固定标准。后来他提名了三个金奖。其他评委问他提名的标准是什么?他当时总结了四条:学界公认的标准、体现人类共同的情感、发现新的审美领域、表现一定的民族文化。其他评委听后没有一个人反对。最后他提名的项目都获奖了。

  更让他没想到的是,后来这四条标准被放在了德国国家设计奖官方网站首页的正上方,长达一年之久。接下来几年,他对国家设计奖的认定标准和方法,也一直深受参会评委的认可。

  另一件事发生在十几年前。

  他和一个瑞典设计师喝酒时,瑞典设计师说,中国设计师去国际设计周拍照、去抄袭,一些欧洲设计师不怀好意地说“让他们抄,他们现在已经学会制造了,千万别再让他们学会设计。”

  原来,外国设计师认为,中国商品制造多、创造少;中国人会“山寨”,模仿能力强、设计创作能力弱。

  这样的歧视和打击,刺痛了解建军的心,也让他不服气,“我们一定要做出让外国人尊重的设计。”军人家庭出身的解建军充满“血性”地说,“要为中国设计师的荣誉而战。”

  然而,赢得尊重和尊严是上坡路,注定不会走得轻松。

  解建军说,十多年前,中国设计还很幼稚,与国外同行的差距很大,随着这些年中国经济和中国设计的发展,自身实力的增强、国际交流的增加,解建军把东道公司的16位中国设计师送到德国培训,在与国外同行的交流中,东道也更有了自信,更加勇于把有中国元素和东方文化的作品推到世界设计舞台上角逐。

  随着对德国影响力的加大,德国曼海姆市长库尔茨到访东道,希望成立中德创意中心。对德国来说,这是政府行为;对中国来说,这是民间行为,是解建军凭一己之力打动了德国的政府官员。

  2017年2月8日,在德国曼海姆市市政厅,解建军与库尔茨共同签署了“中德创意中心”的成立宣告,中德创意中心的使命正是:“提升人类审美,改善人类生活”。

  这个使命也是解建军多年来的初心。也正是这份初心促使他不断向内审视、发现不足。

  一个不得不承认的事实是,当前中国设计虽然也在国际上获奖,但整体设计的水平与欧美和日本等设计强国还有很大差距。

  这种差距一度让解建军感到沮丧。因为多年来游走各国的经历告诉他:与其说这个差距是体现在设计上,不如说是体现在不同国家人民对生活细节的追求上。

  十多年前,解建军从红点博物馆购买了个东西,在火车上摆弄的情况下,一对普通的德国老夫妇就冲着他笑,后来才知道因为解建军买的东西老夫妇家也有,这让他有很大的触动。

  他发现德国普通民众的设计教育和应用水平都比较平整,就像德国的房屋空间,方方正正,从上向下是保持一致的,而在中国还是呈金字塔形,少数人明白,而大多数人还不太了解。

  另一件让他震惊的事是,2015年德国国家教育部的领导来到东道,当谈及设计教育时,对方认为德国在这方面虽然很充沛但也遇到了瓶颈期,为了有更大的突破,他们开始利用音乐来提高民众的审美水平,让每一个高中生至少能掌握一门乐器。

  可以想象未来会出现什么情况——当交响乐队缺一个大提琴手时,随便向下面的听众征集就会有大片举手的人。而在中国只有极少的富人和精英才会去听交响乐,能玩的人就更少了。

  后来,他在法国的小乡村看到为每一棵树标注信息的老太太,还遇到了在瑞士的深山里以现代文明的方式招待他们的人。

  这种无论身处何地都不乏对生活热爱、对历史重视的普通人,这让他深深感慨:一个国家人民的生活方式对文化艺术、对设计的影响,也明白了差距在哪里。

  “我们的设计水平和欧美、日本相比,处于顶尖位置的高端设计是没有差距的,我们也可以拿到世界各大设计奖,但整体设计水平还差很多。中国的设计水平是一个金字塔形,欧美和日本则是梯形,高质量和中间层设计师的绝对数量比我们多太多,相反,我们底部水平的设计师也比人家多了太多,因此我们在顶尖设计水平上没有差别,但在整体设计水平上与欧美、日本还有巨大的差距。”解建军感慨。

  通过自己多年走访不同国家、对不同国家人的观察,解建军终于意识到:生活是文化艺术的土壤,而国外的文化艺术氛围对人们思维方式的影响,也表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

  他找到了国内设计界整体水平不如人的根源所在。

  “中国设计落后的不是技术,而是观念。旧的观念正在打破,新的观念正在形成。新生代的设计师,有些相当出色,但我国设计教育的滞后,大多数年轻的设计师还是受中国传统工艺美术的影响太大而并非现代设计。我们认为,设计实际就是思维模式和思路产生的结果。由于思维方式的错误,使设计思路显得十分狭窄。然而,市场又需要充满现代气息,适应现代竞争需求的设计,二者间供需的矛盾使抄袭和效仿滋生。进而又阻碍了设计的发展。要改变这一切,中国需要一大批有足够的想像力和创造力、精通材料、工艺和设计,甚至是现代艺术的新一代设计师。”解建军对中国设计界的前路指出了方向。

  解建军喜欢称自己为“文化传承者“,但事实上,他不仅是传承者,也是开拓者和创新者。

  他认为传统本身就是用来突破传统的阶梯。

  在东道,设计的方向从一开始就被定位成西化的、国际的、平面语言范畴之内的,这不意味着要放弃传统,而是说,设计应走一条先国际后传统的道路。

  2015年,东道取得了116项国内国外的设计奖项,但让解建军最高兴的是拿到了澳大利亚国家设计奖的最高奖(金奖)。

  这项最高奖的获得者有3个公司,“工业设计金奖”由宝马i3混合电动车获得;“网页设计金奖”由Uber的界面设计获得;“视觉传达金奖”则颁发给了东道为母婴用品品牌巴宝做的品牌形象设计。

  “为了这件作品,我们还拍了个不到1分钟的短视频,视频里没有对白和文字描述,父母模拟动物的声音来逗宝宝,温馨有趣,全世界的人都看得懂。”解建军眼中的设计是一门单独的语言,这门语言可以跨越国境、种族和文化进行传播,只要是人类共同的情感就可以理解,可以产生共鸣。

  在给学生上课时,他时常强调每一个国家和民族各自的文化事实上就是种“约定”,没有这种 “约定”也就没有“俗成”,设计师正是依托于这种“约定”来展开工作的。

  在解建军看来,经过长久的普及,有些西方习俗变成了我们的“约定”,比如复活节、情人节,众所周知的共识就是文化。大伙儿都不知道的东西是难以传播的,因此设计师通常需要依赖民族、依赖文化来进行设计。

  “但是从另一方面来说,我认为好的设计能跨越这种背景,只依托于人类共有的情感。因为不同的民族都有喜怒哀乐,都有父母、伴侣和孩子、都有朋友,只要设计中能体现这些人类共有的价值观念就行。”他说。

  在东道,审美只是设计的底线。不追求把标志做漂亮,因为那个只是基本。好的设计就像空气和水,润物细无声、超越文化限度。不仅博士能看懂,目不识丁的人也能看懂。

  在一系列“国家队”设计任务中,他极力以人类共通的情感表达为核心,探索更“老少皆宜“”东西皆通“的呈现。

  其中,最为公众所熟知的是2014年北京APEC峰会标志——21根彩色弧线勾画出地球的轮廓,象征着21个经济体伙伴关系和融合发展,长短不一的线条交错,勾勒出天坛的造型。“设计既要符合大会的主题和管理,也要体现主办城市的特点,所以我们把天坛放在里面。”解建军说。

  2017年,东道为“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设计标识,创意是形象地体现“一带一路”,经济全球化、人类命运共同体,中间的宝塔代表古老的中国,不管陆地丝路还是海洋丝路它的起点都是中国。

  “这个设计理念就是不仅要让中国人能看懂,还要让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习惯和不同文化背景的人都能看懂。作为信息,它无障碍地有效传播,才是有价值的。“解建军说。

  不过,在所有设计作品中,他最为自豪的,还是“中国援建”的标志——国旗主色红绘出的中国结。“这个标志要体现出我们中国的特色,也要展现出中华民族的胸怀。我们是援建、也是祝福,在帮助别人的时候给对方尊严。”

  解建军最终选择了中国结,一个广泛存在于中国各个民族的吉祥象征,在他看来,这更是亿万中国人民友谊走向世界的印记,“援建国外的项目,实际上每一个中国人都出了一份力,那这个标志会留在中国援建项目上面,会刻在碑上,铸在建筑上,从这个意义上,这个设计作品就成为永恒了。”

  在国际上,2013年,东道首次参加德国红点,便拿了设计传达的奖项。解建军坦言有点出乎意料。不过,正是基于红点的获奖经历,设计专业出身的解建军开始试图挖掘德国比赛评审的标准。2014年的iF设计奖,他正是套用了自己对红点的评判标准的理解选送的作品。

  “他们倡导发现新的审美领域,要和现代的设计理论紧密相关。审美与产品,都要与社会发展同步。绿色环保、人文精神都是被提倡的。”解建军说,“形式上耳目一新,文化上东西方都能理解接受,就是好的设计。”

  因此,在选送作品时,解建军有意识地重点选择了对中国文化阐释推陈出新的作品。

  东道为中国顶级佛像佛具及沉香店三香三设计的标志中,“三”字的三横由短变长,每一横都是左端低平,右端高挺,视觉上乍然有了远近景深的空间感,既像由近及远的三座山,又像三滴水。要呈现的是东方思想的三重境界:“参禅之初,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禅有悟时,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禅中彻悟,看山仍然山,看水仍然是水。”该标志同时也描绘了一幅烟雾缭绕的意境,恰似点燃沉香时缭绕的香气,意蕴散播智慧。

  当然,传统文化只是素材和载体,如何用完全让人从未见过的形式来诠释传统才是西方人看重的。在曾经与国外评审的交流中,解建军了解到,中国元素在国外评审眼中已是司空见惯,他们非常期待看到对中国元素的新的表达。三香三的标志设计恰好满足了评委的期待。

  “西方人觉得中国的道和禅很神秘,他们很难理解天人合一、道法自然。而这个三字就是和禅学结合,简单的图形中所传达的意义是西方也能接受的。他们会觉得很新奇,还可以用这样的设计来表达道和禅。”解建军说,“先把传统文化解构,再用新的艺术形式重组,才能打动评委。中国元素一定是现代元素,并符合信息化时代人们的审美,这样我们就在和西方人玩着同样的游戏规则了。”

  这些奖项对解建军的意义很大,让他更有自信了,这种自信在于参与了评奖过程,因此了解了世界的水准,也认清了自己的能力,这些都是一种肯定。简而言之,成为德国设计奖的评委就相当于参与了标准的制定。

  在他看来,当我们开始采用国际标准时,就与世界各地形成了约定和共识,当这种约定越来越多,就代表国际标准对中国的肯定,国际标准肯定后就代表中国可以行走全世界了。

  随着越来越多的中国设计师和企业获得国际性奖项,这些奖项也对中国整体工业设计环境产生了至关重要的影响,可以说,国际标准促使了中国工业设计的提高,两边的标准可以对接起来了。

  从一个人白手打天下的工作室到如今在1000多人的集团公司,20余年时间如白驹过隙。

  作为一家设计公司,东道为中国国家形象的世界表达做出了重大贡献,被誉为“时代容颜的设计师”。

  但或许因为深深明白差距所在,解建军并不满足。

  一步步走来,他站得越来越高,也不断地看见自己、看见众生、看见天地,看见自己的使命。

  2016年,东道与比利时布鲁塞尔非洲国际平台欧洲组织签订的友好合作协议是首个中比在文化、艺术、设计领域的民间援非合作协议;2017年,东道支持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慈善项目“母亲水窖”,帮助贫困地区解决饮水问题;同年,东道与意大利教育部合作创意设计硕士研究生学历教育,双语教学,为非英语母语的中国设计学生打开学习意大利先进设计方法和思想的通道。此外,东道还作为第一家进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品牌创意集团,代表中国设计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文化研讨活动中发表“活化文字”主题宣讲,并展示了东道把中国文字“活化”应到产品设计的作品,向中外嘉宾的展示了东方文化的含蕴。

  解建军对世界有着独特理解和价值观:“我来自古代、活在未来,今生只是穿越。穿越是一个态度,即便只是一次路过,我也要实现自己的梦想和价值。这个世界有太多不好的地方,我想改变世界,我想去改变社会里的人。”

  艺术家的直率坦荡表露无遗。

  这是一种差异化的人生表述,迥异于当下许多人追捧的“风口”与“猪“的时代金句。

  而在这个被时代洪流裹挟、个体自由与感知普遍缺失的社会中,谁说这不是一种珍贵的所在呢?

  高晓松“这个世界不只有眼前的苟且,还有诗与远方”、陈丹青“天地有大美,于简单处得”这些一经传出就风靡网络的名句,之所以能打动无数人的心弦,侧面映证了当代人普遍缺乏像艺术家一样去看待世界的视角。

  人们其实很渴望这样的视角。

  往深里说,这个时代缺失的或许正是像解建军这样具有艺术家气质的人在美学意义上的公共表达。

  我们缺乏一个时代美学的引领者。

  而与高晓松等人不同的是,解建军同时还是一个企业家,这是非常少见的。

  主观上看,解建军以艺术家和企业家的双重身份,在跨界尝试中探索更多向公共空间表达的方式,将东方审美和价值观融入作品、向世界传达中国之美,这是他践行个人价值观的努力和期待。

  而客观来看,这似乎正暗合了当下的时代语境,成为国际社会“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一种微观表达。

  正像他自己说的:“创作所需要的不只是专业的技术,还有人类共同的情感,设计师要用赤子之心去感知世界、改变世界。要表达中华民族倡导世界和平发展,共商、共建、共享的立场和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张。“

  或许,于他而言,无论是以一身剑气行走江湖,还是大隐于市的“锦衣夜行“,本质上都是在以艺术家的独特视角去理解这个世界、保留自身最纯粹的美学表达、更好地感受全人类共通的情感体验。然后,将这种理解和体验传达给更多人,最终实现他“改变世界”的梦想。(中新经纬APP)

  韩立勇

  中新经纬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本文不代表中新经纬观点。

关于作者: luda

无忧经验小编鲁达,内容侵删请Email至wohenlihai#qq.com(#改为@)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