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器鉴定真知堂:说到宋瓷,知名度最高的莫过于均窑了。河南谚语云:“家财万贯,不如均瓷一片”。均窑,俗称为钧窑。产地在河南省禹县,因为旧属均州而得名。又有说法说,因为钧台而得名钧窑。
钧台,亦名夏台。是禹县历史上最富盛名的地址。《左传·昭公四年》:"夏启有钧台之享,商汤有景亳之命。"杜预注:"河南阳翟县南有钧台陂,盖启享诸侯于此。"意思是夏代第一个王夏启曾经在钧台设宴款待诸侯。
均窑也好,钧窑也罢,作为宋代五大名窑之一,可谓名声赫赫。特别是民国时期,由于欧美人喜好,大量搞不清楚来历的均窑精品流失海外。本文展示的就是哈佛艺术博物馆珍藏的均窑花口花盆珍品,其流失年代应该都在1949年之前。
或许有朋友对这批珍品尚存怀疑。不过,根据资料记载,这种均窑瓷器历史上仿制没有成功过。民国时期《钦流斋说瓷》就指出,宋钧之紫汗漫全体,仿钧之紫,聚于二魚。这批被目为宋钧的瓷器,学术界一直认为应该是宋徽宗时期花石纲的产物,和北宋官窑同一时期,晚于北宋汝窑。
前几年深圳有个学术交流会,会上提出宋代没有官均,所有这批传世钧窑花器应该是明代的作品。笔者虽然不清楚这个结论的依据何来,但钧窑瓷器确实在历史上记载非常晚。《格古要论》是非常早的记载古代名窑的著作。但均窑瓷器根本排不到宋瓷序列里。
均窑进入五大名窑,来自一本赫赫有名的典籍《宣德鼎彝谱》。书中记载:“内府所藏,柴汝官哥均定,选其样式典雅者,选样进呈”就是今天所说五大名窑的最早记载。但此书今人已能证明其为伪书,成书年代应该在明晚期万历天启左右。如此看来,均窑进入宋五大名窑,最早也是明晚期。其年代若定为北宋确实有待商榷。
均州,北宋时期无此地名。均州,据考证为金代地名。也就是说,北宋时期无均州,均州是金国统治时期地名,当时此地不在南宋管辖范围内。也就是说均州之名,始于金。但把这批瓷器定为明初制品,恐怕也有不妥。宋金元时期,均州地区大量烧制民均,很多精品可以看出这种釉水肯定有来历和传承。从科学角度上讲,民窑一般都是继承了官窑的技术并有所发展的。
笔者研究认为,这批钧窑瓷器,其实应该是金代海陵王完颜亮时期创烧的官窑。由于完颜亮自己是轼君篡位,后来又被手下所轼,其帝号后来被废,死后成为庶人。海陵王时期历史很长时间内不被认可和被篡改。但完颜亮曾经迁都汴京,营造汴京,以天下主自视,则是不争的事实。这批钧瓷属于完颜亮定烧为汴京使用的瓷器,可能性极大。(钧窑金代说,为笔者研究考据结果,后有详细论文论证,请勿抄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