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佛山彩灯是一项夕阳产业,但我们不这样认为。”陈棣桢说,“我们相信,佛山彩灯是不会‘熄灭’的……”
“今年秋色的工程差不多收尾了,这两天把所有构件都装好装饰灯管,就等着10月26日组装成彩车了。”在佛山禅城区圣堂二街一片整齐居民楼背后的街巷里,隐藏着一个制作传统彩灯、像生秋色的民间艺术工作室,已经74岁的陈棣桢在忙碌了整整1个多月以后,终于可以稍稍松一口气。
一年一度的广东(佛山)非遗周暨佛山秋色巡游活动将于10月31日至11月4日举行,其中备受期待的8辆彩车中,有4辆将从这个工作室诞生。巡游中展示的上百盏彩灯、瓜果灯、担头、台面等道具,也都出自于此。
去年5月,这位“佛山彩灯”非遗项目省级传承人,与市级传承人林燕华、杨小燕、唐洁容,“佛山秋色”非遗项目市级传承人梁凤英组建了佛山传艺彩灯有限公司(下称“传艺”),而更多的时候,他们自嘲为传统手工艺的“退休者联盟”。这5位传承人相识于少年,如今最年轻的一位都已经54岁了,在过去的几十年间,他们专注于佛山传统民间工艺,从未停歇。“大半辈子都献给了这门手艺,这份情怀,怎么舍得放下。”唐洁容说。
A
平均年龄60岁的“秋色联盟”
10月23日上午,距离秋色巡游不到10天。60岁的唐洁容和往常一样,9点前就到了工作室。她搬来一张小凳子,坐在一个龙头造型的彩灯前,把一捆捆闪烁的小LED灯珠沿着龙头的线条装嵌。这个“龙头”是今年陈棣桢设计的彩车《繁花颂祖国·名城开新篇》的重要构件,装灯珠也是彩车整体组装前的最后一道工序了。在她周围,还密密麻麻地堆放着各式各样的彩灯构件:延安、井冈山、广州塔、港珠澳大桥、世纪莲、祖庙、宇航员、高铁、卫星……
今年的秋色巡游共有演出50多项,其中代表传统秋色文化的彩车共有8辆。今年9月,通过征稿、评选,传艺公司设计创作的4辆彩车入选。
一辆彩车的制作要经过许多步骤,根据设计图进行开样,每个构件用软铁和棉线扎骨架,安装灯泡,扪布,再进行绘画、剪纸等装饰,最后安装LED灯管,再把构件组装成完整的彩车。当中涉及扎作、剪纸等非遗手艺。为此,陈棣桢带着杨小燕、林燕华、唐洁容,以及30多位工作人员整整忙碌了一个多月。
这个“联盟”里最年轻的是制作仿生秋色的梁凤英。她的工作台就在唐洁容的“龙头”旁边,上面放着一筐“蔬果”,柚子、菠萝、甘蔗、生菜、青瓜、葱……全是用纸或蜡制作而成,但足以以假乱真。今年的秋色巡游,她要负责担头和台面的道具,在去年的基础上,有些需要新作补充,有些需要维护修复。而她这天的任务,就是完成几根“白萝卜”。纸扑做的坯已经成型,底色也已经上了几层,就差最后的调色了。为此,她上班前专门跑了一趟菜市场买了一个白萝卜,“看着真的来调才能有效果”。
工作室里众人有着相对明确的分工,陈棣桢是总指挥,杨小燕是艺术总监,林燕华是“大总管”,唐洁容和梁凤英是技术骨干,他们也通力合作。这个略显逼仄的工作室里,他们一边麻利地处理着手上的活,一边聊聊家常,工作和闲聊都热火朝天,似乎看不出这是一群平均年龄60岁的“退休人士”。
B
“吃着民间艺术社米饭长大的”
每天早上8点半左右回到工作室上班,一直忙到下午5点半下班。这样的节奏,一如过去几十年间他们在佛山民间艺术社工作时的时间表。在这五位传承人身上,有着共同的标签——“佛山市民间艺术研究社职工”。
陈棣桢15岁就进入佛山民间艺术研究社,从学徒开始,师从佛山彩灯最出名的手艺人吴球、邓辉,一步一步学习彩灯制作技艺,从艺将近60年。
杨小燕和梁凤英则是艺术社的“匠二代”和家属,耳濡目染之下,两人都选择了进入这个手艺行当。杨小燕的父亲是民间艺术社的高级工艺师,她小小年纪就在这里玩耍,1979年她正式入职。梁凤英的姐姐是秋色车间的职工,因此她10岁就认识了佛山秋色的国家级非遗传承人何信。1995年进入工艺社以后,就正式成为了何信的“入室弟子”,继承了像生秋色的制作技艺。
唐洁容和林燕华的经历有点类似,两人都是“上山下乡”的知青,1976年和1979年分别回城,就分配进入民间艺术社,从“什么都不会”,到轮岗了不同的车间学会绘画、剪纸,再到熟悉彩灯制作技艺。
“我们都是吃着民间艺术社米饭长大的。”杨小燕说。他们分别退休后也一直被返聘,几十年积累彩灯、秋色的手艺,从未荒废。2013年,陈棣桢和林燕华合作的《国色天香刨花灯》还摘下了国内民间文艺最高奖“山花奖”的金奖。
去年,佛山民间艺术社悄然解散。怀着这份熟悉的感情,5个人几乎是一拍即合地决定成立一家新公司,守着属于佛山传统工艺的大本营。对他们而言,工作时间不变,工作内容不变,工作环境也和昔日的车间相差无几,只是身份已经从国企职工转换为企业老板了。
C
传统彩车注入新鲜血液
一个由老艺人成立的新公司,需要寻找新的市场。每年如约而至的佛山秋色巡游,都会吸引数十万市民围观,更有海内外媒体关注和传播,这正是他们展示的大舞台。
从9月公开征稿开始,陈棣桢就投入其中,创作了两辆彩车,“今年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的主旋律,所以在设计上,除了有佛山传统元素,也有更多反映国家和佛山发展进步的内容。”其中,《繁花颂祖国·名城开新篇》彩车中突出的龙舟元素尤其亮眼,“这辆彩车有佛山地标建筑,如祖庙、世纪莲、坊塔等,但主体是扒龙舟,这最能展现佛山人拼搏向上、团结奋斗的精神。”陈棣桢介绍,岭南传统文化元素的组合,展现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而另一辆《壮丽七十载·辉煌复兴路》的彩车,则是充满科技感,北斗卫星、宇航员、歼灭机、运载火箭都点缀在一道彩虹上,“承载着新中国成立70年来科技发展的重大成就”。
“当年做学徒的时候,跟着师傅做一个80厘米高的彩灯就觉得很了不起了,现在的彩灯彩车,都是这么庞大的,精致程度也越来越高。”做了50多年彩灯,从佛山恢复秋色巡游以来,他多次参与设计制作巡游的彩车,当中的变化让他颇有感触。从竹篾到软铁丝、从蜡烛到灯泡再到环保LED灯管,从传统题材到贴近城市发展的主题,传统彩灯也有了更多的突破空间,能够“经风雨,见世面”。
以今年的彩车制作为例,传艺的团队就采用了新型的LED灯带和闪烁灯珠,平均每辆彩车使用了约2000米长的LED彩灯管,在晚上其亮灯效果更出色,还更节能环保。
传艺的另外两辆彩车出自杨小燕儿子陈海山之手。这位“匠三代”从广州美院毕业后就一直从事设计工作,如今也成为了这个联盟里的新鲜血液。从设计图来看,这位年轻人的设计显得更加时尚和充满动感。名为《携手粤港澳 扬帆新征程》的彩车以“连接”为设计理念,通过粤港澳大湾区各个城市的地标建筑,展现大湾区紧密融合、携手发展。
“传统手艺一定要保留,创新元素一定不能少。”陈棣桢说,“希望每一辆彩车都成为看得见的景,留得住的手艺。”
D
彩灯和坚持都不会熄灭
除了准备今年的秋色巡游,陈棣桢和他的合作伙伴的日常工作也并不轻松。传艺彩灯工作室以生产传统彩灯为主营业务,他们每年要做一万多盏彩灯,主要销售至中国香港、澳门等地区以及东南亚国家。遇上中秋、春节等传统节庆,需要制作更多大型彩灯,他们还要连夜加班。
对梁凤英而言,随着现代技术的进步,像生秋色也面临着传承的挑战,她除了和师傅一起守住这份手艺外,还承担着宣传和推广像生秋色制作的重任。在她的工作台后面,就堆放着许多教学用的纸坯和蜡坯,每当有机会,她就会带着作品和工具走进校园,向学生宣传和介绍秋色的制作技艺。
本该含饴弄孙的岁数,这群手艺人选择了一场似乎是“从头开始”的坚守。“大半辈子都贡献给这门手艺了,这份情怀,怎么舍得放下,我还是希望能够将这些手艺做下去、传下去。”唐洁容说。
“就是喜欢这份传统手艺,就想趁着还有精力多做一点。”梁凤英笑着说,“团队的每一位伙伴都是我的老师,让我活到老学到老。”
坚守了四五十年,佛山彩灯已成为他们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舍不得放下,就是他们退休后仍愿意坚守的理由。诚然,如何让这门手艺后继有人,也是他们当下努力思考的问题。这五个老手艺人正在设计上、材料运用上不断创新探索。“有人说佛山彩灯是一项夕阳产业,但我们不这样认为。”陈棣桢说,“我们相信,佛山彩灯是不会‘熄灭’的……”
链接
佛山8辆彩车 亮点抢先看
《佛山韵律·秋醉岭南》传统头牌灯彩车1辆,车身上有一只巨大的凤凰造型,同时还有龙、祥云、书画等元素组合,传递五谷丰登、百业兴旺的美好寓意。其他7辆彩车的主题分别是:《礼赞新中国》《壮丽七十载·辉煌复兴路》《民族大团结·中华再腾飞》《改革先锋·南粤风采》《繁花颂祖国·名城开新篇》《携手粤港澳·扬帆新征程》《共圆中国梦·奋进新时代》,这些彩车包含元素都紧扣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主题,展示与新中国成立有密切联系、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地区及相关元素;展示新中国成立70年以来的辉煌成就;展现各民族团结奋进、和谐共处以及工农兵学商等各行业形象;展示粤港澳大湾区城市形象;展示广东和佛山人民迈向新时代、开创美好未来的主题等。
统筹:游曼妮
采写/摄影:南都记者 关婉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