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呀,那可是我给你新买的变形金刚啊!”妈妈看着胳膊腿分家的变形金刚,又生气又心疼。小虎则唯唯诺诺的站在一旁不说话。
“去,回自己的房间关禁闭去!”小虎妈妈可以能介于我在场,扬起的手又放了下来,然后看着我说:“这孩子就是个破坏大王,看到什么新奇的东西都要拆,拆,拆,就差拆房子了!张老师,对于这样的孩子有没有什么好办法可以让他不拆呢?”
怎么可以让孩子不拆东西,我国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给过我们一个非常好的范例,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一天,一个朋友的夫人来看陶行知先生。陶先生热情的招呼她坐下之后问道:“怎么不带孩子一起来玩?”
那位夫人气呼呼的说:“别提了,一提起他我就生气。我今天刚把他结结实实打了一顿。”
陶先生觉得很奇怪,因为在他的眼里,那个孩子又聪明又懂事,怎么会把妈妈气成这个样子呢?一问才知道那孩子把自己妈妈新买的表给拆了,妈妈很生气就给他揍了。
陶先生听了开玩笑的说:“坏了,恐怕中国的爱迪生被你枪毙了!”
那位夫人不解的问:“为什么呢?难道我这样做不对吗?”然后她又问了和小虎妈妈一样的问题:“对于这样爱拆东西的孩子怎么办?”
陶先生去见了小男孩,问他为什么把妈妈的表拆了。小男孩说他听到表滴答滴答的向,就想弄清楚是怎么回事,谁知道拆开了,无法复原了。陶先生就带着被孩子拆坏的手表和孩子一起去了修表店,到了哪里也不搞价,就提了两个要求:1、修表师傅要现在就修理这块表,2要让孩子在旁边看着修理的过程。
修表师傅同意了,很快他就把表修理好了。这个时候陶先生又买了一个旧的钟送给那个孩子,让孩子回家继续研究。
孩子欢天喜地的回到家跟妈妈说了这件事情,妈妈疑惑的问陶先生:“还让他拆啊?”
陶先生解释说,孩子拆表是因为好奇心,孩子的好奇心其实就是求知欲的一种,你打他,会打掉孩子的求知欲。与其不分青红皂白的打他一顿不如引导他把事情做好,培养他的兴趣。
对于这样孩子的办法就是把表和孩子一起修到钟表铺,让钟表师傅修理,这样修表铺成了课堂,修表匠成了先生,孩子成了速成学生,修理费成了学费,孩子好奇心得到满足,还学会了知识,了解了钟表的原理。
那位夫人听后恍然大悟,不好意思地笑了一下,诚恳地说:“陶先生,您说得对,太谢谢您了!”
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可以看出教育家是如何面对孩子拆,拆,拆这件事情的:
1、读懂孩子行为背后的目的
小男孩之所以拆了妈妈心爱的表,是因为想研究到底什么声音在响,但是我们父母潜意识里是怎么认为的呢?——他在捣乱,他不珍惜东西。其实故事里的妈妈和小虎妈妈一样,都只看到了孩子“拆”的行为,而没有看到孩子行为背后的好奇心。
2、不是拆坏了就完了,还要想办法组装起来。
平时孩子弄坏了东西,您的反应是什么呢?很多人可能就是坏了就坏了,要么揍孩子一顿,要么教育孩子一通,那个坏玩具基本上就被抛弃了。然后我们还给孩子贴上了“破坏大王”,不懂得珍惜父母劳动成果的“浪费孩子”等标签。
其实孩子弄坏玩具之后,自己也很自责,但是往往很多孩子是有拆的能力,而没有重新组装的能力。这个时候我们就要伸手帮个忙,帮助孩子一起想办法修复那个玩具。
陶先生是直接带孩子到了钟表修理店,让孩子观摩和学习,然后还买了一只旧的钟让孩子练习拆装。这才是完整的教育过程,妈妈的表也才被拆的有意义。
如果玩具就那样拆坏了,扔掉了,孩子不但学不到东西,反而真的会形成浪费的习惯,同时也会让孩子养成知难而退,不敢面对挫折的行为。所以这个时候控制自己的情绪,想办法和孩子一起解决问题才是最重要。
3、不能拆的东西,事先说好。
我家大宝其实就是个“拆玩具小专家”,基本上很多东西她都会拆开看看。小时候我给她买的发条小河马,她觉的马头一摇一摇的很好玩,就直接把马头给拔了下来,因为她想看看到底为什么马头会摇晃。她的芭比娃娃有缺胳膊少腿的,还有衣服撕破重新拼接的。
有一次,她看到的我的项链吊坠鼓鼓的,就很想看看里面是什么,趁着我不注意,她把吊坠给砸瘪了。从此之后,贵重的东西我都会收的高高的,对于一些新买的玩具,我们约法三章:
1、当你好奇的时候要先问问我你是否可以打开。只有我同意的情况下你才可以拆。
2、拆开的东西,需要再次组装好,实在不行就求助。
3、玩具没有组装起来之前是不可以买新玩具的。
大宝明了了什么东西可以拆,什么东西有权拆之后,她反而拆的没有那么多了。
每一个孩子都不是坏孩子,他们那些在我们看来匪夷所思的行为,往往是受他年龄和求知欲的影响,并非真的破坏行为。在我们看到孩子行为的时候更要去看孩子行为背后的目的。
你家宝宝喜欢拆玩具吗?你是怎么处理的?有好方法一起分享一下吧!
爱家有方法,育儿有技巧,我是三宝美妈,喜欢干货分享的心理咨询师,育儿的路上愿我们一起并肩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