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货架这个有些“过气”的风口正在发生新变化。
昨天,一位朋友从微信上给记者发来消息,“你知道便利蜂最近在搞什么吗?他们在国贸这边的无人货架这两天换了新货柜,有点像简易版的自动售货机,这个应该成本不低吧?”
记者随后向便利蜂求证,但未得到回复。不过记者从另一位业内人士处获悉,便利蜂确实在北京市场上用智能货柜大面积替换原有货架,铺设点位数估计在数千个以上。至于具体原因,他认为“应该是为控制货损”。
这位业内人士透露,目前大部分无人货架公司都在研发智能货柜,但进度不一,采取的技术手段也各不相同。这种货柜的优势在于能有效控制货损,购物体验也比传统的自动售货机要好,但缺点在于成本较普通货架要高出不少,目前单台设备的市场价在一万多元,并不具备大面积推广的条件。对便利蜂大面积强推这种货柜的做法,这位高管直言,“钱没处烧了?产出能不能打平成本都很难讲。不过,(无人货架)这个行业不转型也没有多少的生存空间。”
在北京西三环的办事大厅,记者实地体验了这种智能货柜。这种货柜看起来与便利店的冷柜相似,但宽度略宽。一个货柜大约三十个SKU,有可乐、果汁等冷饮和薯片、辣条等常温包装食品。购物流程是微信扫码开门,选购商品后关门,小程序自动结算,交易流程比传统无人货架还要简便。
前述业内人士介绍,市场上的智能货柜有RFID、重力感应、机器视觉等不同方案,识别率和成本各不相同。这种模式虽然各家都在研发,但需要攻克的难题主要是降低成本、提高识别率,现在看这个技术大多数公司还在小规模试验过程中。
在去年狂揽数十亿融资之后,无人货架今年来可谓盛极而衰。猩便利、七只考拉爆出裁员、撤点的传闻,用点心吧和GOGO小超等一批公司倒闭,还有更多的公司被曝光已停止补货。在行业乱局中,居高不下的货损和物流成本是造成无人货架“崩盘”的重要因素,那么,智能货柜会成为无人货架起死回生的救命稻草吗?记者将继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