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装修房产

【厦门岛内面积】回到厦大,逃离厦门

在厦门这座海岛上,诞生了厦门大学。

适逢厦大百年,厦门这座城市发展的历史也随着厦大的建校史再一次进入人们的视线。

但近几年,厦门产业“空心化”和高房价的问题不止一次被质疑,年轻人“逃离厦门”的声音也时而有之。

今日的厦门,究竟是一座怎样的城市?

产业与人才的矛盾

和普通人“逃离厦门”的印象不同,数据呈现出的是另一番光景。

数据显示,厦门常住人口从2000年的205万增长至2019年的429万。10年期间,厦门净流入人口,处于福建领跑地位。

但从福建唯一的985高校——厦门大学毕业生的留厦情况来看,情况并不算乐观。厦大的学子,留厦占比基本逐年递减。2013年留在厦门的占比约34%。到2019届,这一数据为22.5%。

图|厦门大学(来源:厦门大学官网)

去了哪里呢,其中,选择就业于深圳的,从2013年的不到5%到2019年的13.6%。而选择上海的,从2013年的约5%增长到2019年的8%。去浙江的占比也是逐年增高。

通过与在厦门工作的一些年轻人聊天,记者发现在厦门发展,确实面临着矛盾:收入水平与生活成本之间的矛盾;产业体量与对事业空间期待之间的矛盾。

那么,问题出在产业结构吗?是第三产业占比低,无法提供足够的白领岗位吗?

2020年,厦门第三产业占比为60.1%,这样的高三产结构与深圳类似。问题在于,和深圳、广州不同的是,厦门高新产业和一些现代服务业的比重没有那么理想。

图|2016-2020年三次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来源:厦门市人民政府官网)

深圳战略性新兴产业占地区生产总值的37.1%,先进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占规模以上工业的72.5%和66.1%,是名副其实的“科技之城”。深圳的现代服务业,占第三产业增加值的76.1%。

而在厦门的第三产业权重中,交通、住宿、餐饮甚至批发业等传统的服务业,占比较大。厦门的服务业占比突出,是这座城市原本的底色——旅游,带来的特质。厦门这些年,也在尝试突破单一的城市功能和定位所带来的局限。

此外,从厦门重要企业的主营业务范围来看,似乎有“空心”的迹象。“2020厦门企业100强”榜单不久前揭晓。前50强中,约13家涉及房地产,前三强的企业:厦门建发集团、厦门国贸控股集团、厦门象屿集团,均涉及地产开发。

图|2020厦门企业100强名单(单位:亿元)

厦门的实体经济也不是没有可以说的。

厦门高新技术企业、创业平台这些数据,好于福州、泉州这样的城市。作为厦门的支柱行业,电子、机械共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204家,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的51.4%,合计工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的67.7%。厦门在电子通讯里体量较大,包括平板显示、触摸屏的模组,以及最近几年的集成电路,尤其LED的产业集群。从这些数据上看,厦门拥有扎实的经济基础。

问题在于,这些产业都不算强,至少缺乏在全国和全球的辨识度。比如,提到厦门,除了旅游和地产,少有人知道其支柱核心产业。

另外,由于福建特殊的经济地理环境,厦门不同于上海、苏州,也不同于深圳、广州,它没有一个足够大的产业腹地,因此无法形成足够完整的产业链。

图|2016-2020年地区生产总值(GDP)及其增长速度(来源:厦门市人民政府官网)

比如,厦门虽然很早就拥有戴尔,但是并没有形成完整的笔记本产业链,很多笔记本电脑产业布局到郑州、重庆等地。作为厦门市产业集聚和创新创业的重要载体,厦门火炬高新区汇聚各类企业1万多家,其中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000多家,但火炬高新区之外的创新产业和企业则较为分散和薄弱。

以上这些因素,很大程度可以解释为何厦门的产业存在“像素模糊”的问题。从总体来看,厦门特色创业创新领域依然不够突出冒尖、特色产业优势集聚趋势还是不够明确,也缺乏深入人心的品牌企业。显然,这样的产业基础很难为厦大的毕业生提供足够的就业机会。

高房价的隐秘推手

房价,是讨论“是否留厦”无法避开的。厦门房价在2014年前后已经超过广州,据守全国第四,仅次于北上深。

尤其,岛内与岛外的房价相差较大。根据中国房价行情网的数据,2021年3月,思明区每平方米均价为6.6万元,湖里区5.3万元。岛外的四个区,分别为:海沧区3.4万元,集美区3.2万元,同安区和翔安区均在2万朝上。

图|厦门区市县房价排行(住宅)(来源:中国房价行情网)

为何产生这样的区别?厦门本岛面积158平方公里,岛内每平方公里的经济产值约21.8亿元。岛外四个区,约1.9亿元/平方公里。岛内为岛外的11.5倍。岛内每平方公里的常住人口数也是岛外的近10倍。尽管近年来,岛内外差距有所缩小,但差距依然是不可忽视的存在。

本岛两区在环境、经济、人文氛围方面的优势,成为岛内高房价的一大因素。但对比其他同等体量的城市,岛外四区的房价也不低。这恐怕与厦门狭小的城市空间有关,厦门统共只有1700平方公里,人地矛盾突出。

除了以上原因,厦门房价高企至此,还有不可忽视的一点是,闽商的回归。闽商是中国参与大航海时代全球贸易最深入的人群之一。向海讨生活的方式,也塑造了闽人“爱拼才会赢”的性格。

如果说第一代闽商是为生计而远走他乡,现代的闽商则是为了发展而向外扩张。开放、拓展等意识早已融入他们的血液。同时,闽商身上又有着浓重的乡土情结和叶落归根的习性。

厦门作为全国知名的旅游城市,环境优美。在世界各地经商的闽人喜欢在厦门买房。这样的人群数量有限,却在厦门的楼市中成为一个有影响力的人口因素。

图|厦门双子塔

即使似乎“情有可原”,也不得不承认,生活成本高昂,人口吸引力会被打折扣。厦门的面积与人口,使其基础商业的配给规模无法做大。资源的有限,使毕业不久的非本地青年人才被迫做出选择或平衡。岛内安放不下身体,岛外的配套目前又难以令人非常满意。这,对于年轻人的停留和扎根创业不利。

在接受岛外现状的情况下,便也不是没得选:厦门较早开始搭建沟通岛内岛外的通道。2002年以前,厦门仅有厦门大桥和海沧大桥两个进出岛通道,2008年之后,厦门又陆续建成了集美大桥、杏林大桥和翔安隧道,保证行人和车辆的通行。

图|杏林大桥

留在厦门工作的非厦门原籍的年轻人,常见的状态是,工作在岛内,居住在岛外。厦门地铁1号2号路线的开通运营,以及预计2021年运营的3号线,连接岛内外,年轻人以通勤成本换居住成本。

城市外扩能治房价?

除了通勤方面的岛内外沟通,厦门也在通过产业转移,缓解就业机会和产业发展的内外不均衡。

国务院关于厦门经济特区实施方案的批复中,已明确,厦门经济特区应当建设成为以工业为主,兼营旅游、商业、房地产业的综合性、外向型的经济特区,并加强同福建省和内地的经济联系与技术协作,充分发挥“窗口”作用。

改革开放之初,岛内的湖里是厦门工业发展的主要区域。经过多年的腾笼换鸟,工业布局逐步从岛内转移向岛外,为岛内腾出发展第三产业的空间。

图|2020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速度(来源:厦门市人民政府官网)

翔安、同安、集美、海沧四区半环状拱卫着本岛。1978年以后,厦门的工业发展空间延伸至同安工业集中区、集美机械工业集中区等岛外工业区。

进入2010年,厦门市以“全域厦门”为理念,规划进一步向岛外延伸,固定资产投资逐步向岛外倾斜,跨岛投资成为主要增长点。

2013年,厦门市政府出台了《厦门市促进岛内工业企业搬迁岛外暂行办法》,通过土地收储补偿、搬迁改造奖励等政策,推动岛内工业企业逐步向岛外产业园区转移集聚,或向异地共建产业园区转移。岛内工业企业若迁往岛外发展,最高可获1000万元的奖励。

图|来源:厦门市人民政府官网

在2014年出台的《“美丽厦门”战略规划》中,明确今后岛内不再发展工业。该规划配套有相应的行动计划,并建立了考核机制。

为了解决闲置的工业厂房使用问题,2014年5月,厦门市又出台了相应办法,引导企业盘活存量资产、促进城市功能更新,特别规定原有的工业仓储用地可以临时改变用途,改造为办公、商业、酒店等政府鼓励发展的第三产业业态。

厦门工业开始根据不同的功能定位,逐渐在岛外的各大工业园区集聚。2017年,固定资产投资占全市投资的比重已提升至72.5%。从人口增速来看,2017年以后,岛外显著高于岛内。厦门在努力扩大产业规模,更充分利用岛外的空间,以工业带动基础设施的配套建设,缓解岛内外的发展不均衡问题,也缓解本岛的土地供应稀缺问题。

图|2016-2020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速度(来源:厦门市人民政府官网)

“做大”城市的思路

放眼全国,厦门近几十年的经济增长是较快的。数据显示,1980年,厦门的GDP总量仅为6.4亿元,这一数据不到合肥的一半,仅为宁波的22%、苏州的15.7%。整体来看,计划经济时期厦门沉淀下来的经济基础十分薄弱。

但后来的发展非常快。2015年,厦门还在50名开外,近两年逐渐靠近全国城市30强。2020年,这座城市,以福建全省1.4%的土地面积,创造全省14.5%的GDP、26.2%的财政收入。单位土地产出率、人均GDP,这些指标在全省保持前列。

图|2016-2020年地区生产总值(GDP)及其增长速度(来源:厦门市人民政府官网)

图|2016-2020年财政总收入及其增长速度(来源:厦门市人民政府官网)

算人均、算土地产出率,厦门是一座优秀城市。但中国现在的城市网络发展格局中,如果城市的总体经济规模不足够大,缺少吸附力,产业变革的重要节点就会被慢慢淡忘,城市的辐射半径也会受到限制。如果厦门没有办法突破自己的这种空间和地域的局限,它在中国城市里面的位置,就会受到影响。要解决这个瓶颈,就要克服“小岛”意识。

城市产业发展和人才吸附的问题,总是互为因果,是一个循环。人地矛盾等原因带来高房价,存在将“新鲜血液”年轻技术人才挤出的可能,这会限制高端产业的发展,长此以往导致产业不足够发达,又将进一步降低对人才的吸引力。

实际上,厦门不是没有做过“抢人”的努力,但效果并不惊艳。显然,以厦门岛内目前的房价,鲜少非本地的年轻人能靠工资安居。控制房价,是一个难题,涉及方面颇多。从操作性的角度出发,大力补足岛外的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短板,吸引人们到岛外置业,使岛外真正起到分流和安居的作用,也许更为现实。

图|2020年,厦门市城镇新增就业35.6万人。至年末,实有城镇登记失业人数9.66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84%(来源:厦门市人民政府官网)

此外,区域协同,朝城市群的方向发展,也是一种可能性。土地珍贵的这个问题,长期且稳固的解决,则可能要按照城市群发展的思路去看城市空间:扩大城市的规模,不仅仅向岛外四区。厦门、漳州、泉州三个城市的产业互补性强,厦门与漳州、泉州,甚至跟龙岩的一部分进行衔接,也是方向之一。

城市发展之路,既充满必然,更充满偶然,但有一点是必然的——人才吸附力和城市竞争力,一定是正相关的。

作者 | 彭艳秋

编辑 | 谭保罗

新媒体编辑 | 闰然

排版 | 翁杰

关于作者: luda

无忧经验小编鲁达,内容侵删请Email至wohenlihai#qq.com(#改为@)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