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装修房产

【什么地面对人体好】不要用手直接触摸身体,入殓师:无关恐惧,即使亲人也不能这样做

如果不是了解了入殓师的所作所为,我也不会去思考有关死亡的话题。

如果不是因为一个人,我可能不会真正的了解一种职业——入殓师,而这个人正是中国“故人沐浴”第一人——吴津娜。

大多数人的主流观念里,入殓师用双手直接触摸死者身体,为他们修复、清洁、化妆,为他们描绘一个最美的妆容往生极乐。

然而笔者了解了吴津娜的故事后,彻底颠覆了我此前的认知,在她看来死者的身体是绝不能用手直接触摸的,这一切无关恐惧,即使亲人也不要这样做。

这是“入殓师”一行的禁忌吗?它有什么隐晦而又不为人知的说法呢?

本文笔者将通过“入殓师”吴津娜的故事为大家揭秘,带领读者了解现实中的“灵魂摆渡人”到底是如何工作的。

01 缘起,吴津娜和她的“故人沐浴”

世界上的职业有上千种,其中有一种职业,虽然没有危险可言,却要每天面对死亡,与死去的人打交道。

这个职业便是入殓师。

而吴津娜所从事的职业正是入殓师。

入殓师,又叫做葬仪师,也可以叫做为死者化妆整仪,把死者纳入棺中的职业。负责把遗体修复还原成其生前的样子。

包括死者面部的整形与美容,遗体的清洁、消毒、防腐与修复。

以上是我对入殓师所能了解到的层面。不过吴津娜的出现似乎升华了这一层面,诠释了死亡的另一种境界。

是一种什么样的因缘能够让一个80后的女孩下定决心从事这一行业,并最终成为她一生挚爱和追求的事业呢?这得从吴津娜童年时发生的一件事说起。

12岁那年,吴津娜的一位至亲在车祸中丧生,那时中国的殡葬业还不是非常完善,很多细节处理不到位。

由于车祸给至亲造成的严重创伤,加上遗体没有得到妥善处理,至亲的遗体受到了大面积的感染变成紫色。

考虑到吴津娜才12岁的年龄,家人没有让吴津娜和至亲做最后的告别,这给吴津娜的心中留下了许久的遗憾。

也是这件事之后,吴津娜的心里埋下一个种子,她要成为生者与逝者之间的摆渡人,让这样的遗憾不在继续。

15岁时,吴津娜考取福建民政学校殡葬专业。

19岁毕业后,为进一步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吴津娜奔赴日本学习。

这一去就是九年。

在日本的9年,吴津娜对入殓师有了新的认识,日本殡葬服务业对于入殓师的要求极其严格,每一个细节都不容忽视。

吴津娜孜孜以求,不断学习和提升入殓师的技术水平。

2013年,吴津娜带着她从日本学到的至纯至精的技术,以及对入殓师的深刻理解,回到国内,组建了入殓师团队,成立至归(上海)礼仪服务有限公司。

几年过去,吴津娜和她的“故人沐浴”服务团队,以其与众不同的服务理念,享誉国内,被称为中国“故人沐浴”第一人。

不同于生者的沐浴,“故人沐浴”考验的不仅是技术,还有一份对逝者的耐心、爱心和敬畏之心。

在入殓师的眼里,每一个逝者,都不是一具具冰冷的遗体,而是安静的等候在那里,干干净净,体体面面整装待发的“故人”。

02 “故人沐浴”与想象的不一样

提到入殓师的工作,有些人可能会不屑一顾:不就是给已故的亡人洗洗擦擦,整理一下,有什么值得一提的呢。

在此之前,我也是这样认为,但是在看完“故人沐浴”的整个工作流程后,完全刷新了我的认知。

入殓师在故人沐浴的整个过程,必须戴上手套,不能用手直接触摸身体,即便是逝者生前最爱的人,也不能这样做。

这不是迷信,无关乎鬼神,这是严谨的科学。

因为人在死亡的那一刻,心脏首先停止跳动,血液不再循环,身体的各项机能都停止工作,身体开始失去免疫力,但逝者体内的细胞暂时还不会死亡,维持体内各项机能的营养物质还保存在体内,这就为病毒和细菌提供了一定的生存环境。

这个时候,入殓师或者亲属用手直接触摸逝者的身体,很容易导致尸体感染细菌、病毒,这就会给死者的身体留下种种的痕迹,甚至逝者的身体出现淤青、青紫的现象,也就是我们俗称的“尸斑”。

从活人的角度来看,不能用手直接触摸逝者的身体,也是为了避免活着的人感染尸体上的病毒和细菌。

如果用手直接接触,又没有及时消毒处理,活着的人就有可能携带这些病毒和细菌,对健康造成伤害。

所以入殓师不让亲属直接用手触摸身体,既是对逝者的保护和尊重,也是对生者健康的考虑。

而故人沐浴的全过程都严格做到这一点。

完整的沐浴服务包括头部的洗护,面部的清洁,身体及四肢的清洁,指甲的修剪,清洁和打磨,最后给面部敷上面膜,喷抹保湿液,扑粉定妆等。

整个过程需要40到 60分钟。

全部过程的每一个环节都要求入殓师戴上手套,不能用手直接接触逝者。

“故人沐浴”最与众不同的地方,用三个词来形容就是“精益求精”,“细致入微”和“体贴用心”。

点燃一炷香,工作人员对故人鞠躬示意,“故人沐浴”的工作便开始了。

“故人沐浴”的服务力求一个“精”字,仅从沐浴用品的选取上就能看出来。许多人不以为然。

吴津娜说,每个故人的发质不一样,有油性,有干性,有些有头皮屑。

为选择一款合适的洗发水,研究哪些洗发水既能去污垢还能不掉发,她和团队就实验过二百多次。

为了让入殓师能站在逝者的角度,体会沐浴的舒适度,吴津娜会组织入殓师团队的成员,模拟成逝者,感受整个沐浴过程,有哪个环节不舒服,整个团队都会在一起探讨,修改,直到最后满意。

吴津娜常常跟团队的成员讲,要成为一名专业的入殓师,必须有至少三年的实际操作经验,平均每天要服务十五位逝者。

这需要常人付出难以想象的坚持与努力。

而“故人沐浴”的细致入微则体现在沐浴的每个环节。

入殓师对头部的沐浴非常注重,因为逝者的新陈代谢已经停止,头发会很容易脱落,入殓师必须用很轻柔的手法,但又要保证发根是清理干净的。

就是做全身的清洁,也会用两条毛巾交替覆盖在逝者的全身,不让逝者的遗体暴露。

对重点清洁的部位也有不同的意义。

吴津娜认为脚代表顶天立地,所以要着重清理,而清理肩膀,意味着逝者能卸下世间所有的重担。

人在去世后,肌肉是紧张的,有时眉头会皱在一起,为解决这个问题,吴津娜会给逝者敷上温毛巾,软化组织,再贴上专用的保湿面膜,使逝者的面容看起来饱满、自然、有光滑度。

一位记者在观礼完吴津娜操作“故人沐浴”服务后,这样描述,沐浴人员用手轻轻的扶起老人的头,慢慢的为她垫上干爽洁净的毛巾;

怕老人的耳朵被淋进水,用手护住老人的耳郭;毛巾自始至终盖在老人身上,就连清洗双脚,也是交叉放置,保护一位逝者应有的隐私和尊严。

有关逝者的指甲剪完后要不要打磨,团队也进行过争论,后来发现指甲剪完不打磨很容易勾住毛巾,最后决定要对指甲进行打磨。

如果说精益求精和细致入微,是技术层面的要求,那么体贴用心则是每一个入殓师的内在修行。

在日本的时候,吴津娜曾去家里服务过一位逝者,她是一个年轻的母亲。

这位母亲因为生前的疾病,腹部有一处肿胀,需要排出体液,进行消毒。

她发现一个两岁多的孩子和逝者躺在一起。

两岁的孩子对死没有概念,以为妈妈只是睡着了。

吴津娜和孩子沟通,转移孩子的注意力,并请孩子帮忙一起完成工作。

最后孩子说,妈妈平时很喜欢穿裙子,但是因为生病没法穿裙子。

那一天,吴津娜通过自己的努力,圆了这位妈妈的梦,穿上了她喜欢的裙子。

这件事让吴津娜终生难忘。

想死者之所想,站在逝者的角度考虑,是故人沐浴的重要部分。

03 有何意义

吴津娜和她的“故人沐浴”,已经能被更多的人看见和接受,通过观礼沐浴服务的整个过程,很多人对死亡有了新的认识,逝者可以以这样的方式体面的离去,而活着的人也可以安心的接纳他的离去。

但是还有一些人觉得,有什么必要对一个失去生命的人如此折腾。

2017年,做为中国“故人沐浴”第一人,吴津娜受邀辽宁卫视,做客《有请主角儿》节目,与观众分享她的经历与感悟。

节目上她讲述了这么一个故事。

在她赴日学习期间,有一天,做为遗体技术总监的吴津娜,接待了一位来日参访的中国友人,会面结束,回到公司,让她接一个案子(为死者做修复),需要去看现场。

当时吴津娜很纳闷,因为作为遗体技术总监,这样的事可以由入殓师去做,为什么要让她来做呢?

没有多想,吴津娜就去了现场。

打开棺木的那一刻,见过无数现场的吴津娜,还是被吓到了,有点不太能接受。

死者是一位初中的女生,也是一名优秀的剑道选手,在当地爱知县的丰川,剑道排名第二。

是一名非常优秀的孩子。

那一天,放学回家,一辆卡车疾驰而过,女孩整个人被卡车碾过去。

这样的事实,父母是没有办法接受的。

因为再过十天,女孩就要参加当地爱知县丰川的剑道比赛了。

父母希望女孩的遗体能得以修复,能正常的躺在会场上,让她所有的好朋友和老师来瞻仰。

拿到照片去看现场的吴津娜,心情很复杂,女孩面部情况很严重,需要做缝合和拼骨。

做拼骨时会有声音发出,而家属与入殓师仅仅只隔着一扇窗,为避免修复过程发出的声音引起家属产生较大的情绪波动,吴津娜让人全程循环播放女孩生前最爱听的专辑。

那一天,吴津娜又戴上她很久没有戴过的手套,只要是做为一个入殓师出现在逝者的面前,她就会很自然的戴上手套,这一点已经完全融进她的骨髓里。

多年以前至亲的死留下的遗憾不能再重演,每一个细节都是对生命的负责,无论生者还是故人。

全部修复用了八个小时,最后为女孩穿上美丽的校服。

瞻仰遗容的那天,女孩的邻居,一位老太太也去了,看过之后,老太太不相信自己的眼睛。

因为事故发生那天,邻居亲眼目睹了整个现场。

她想象不出女孩还能完整的躺在那儿,这太不可思议了。

当老人家了解到是哪个公司为女孩做了防腐和修复时,她请求要见公司的董事并带上吴津娜。

吴津娜内心很忐忑,不知哪里做错了。

谁知见到老人家,她说:“我百年(身故)后的防腐事就交给这位女士(吴津娜)来做”。

虽然死亡不可避免,但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离去是有体面和有尊严的。

在入殓师的一双手中,逝者带着体面与尊严安然的离开。

“死如秋叶之静美”不只是一句诗,更是逝者想要以何种方式离开的一种向往,是死亡的最高境界。

04 死亡礼赞——故人沐浴

据了解,“故人沐浴”最早起源于我国古代的夏商时期,周朝也将“故人沐浴”纳入礼法。

从此“故人沐浴”成为中国殡葬文化的重要部分,迄今有3000多年的历史。后来随着文化的传播与交流,这一礼仪也外传到别的国家。

死亡和出生是一体的两个面,当一个新生命诞生时,我们欢欣鼓舞,为之洗礼,迎接他的到来,而当一个生命走向终结,我们又会以怎样的方式与之告别呢?

令吴津娜印象深刻的一次服务,是在2016年过年期间,打开棺木,闻到一股奇怪的味道,为逝者解开衣服,才发现逝者的身上长了水泡,家属很不好意思,怕他们拒绝提供服务,没有说出真相。

了解到家属在转移逝者的过程中,有用手接触过逝者的身体,吴津娜第一时间对遗体和亲属做了消毒防范处理,并为他们普及了为什么不能用手直接触摸逝者的科学原理。

“其实对于我们来说,这样特殊的服务就是我们的工作,当我们服务完之后,家属非常感动。”

吴津娜说,能把逝者干干净净地送走,让活着的人多一些安心,吴津娜和团队也很有成就感。

“事死者,如事生”,对待死去的人,如同他们还活着一样,吴津娜和她的团队做到了。她们使死亡不再变得难以接受,让逝者的离去不再变得不堪。

轻柔的钢琴声中,入殓师对逝者擦洗,按摩,洗发,吹干,敷面膜,整型,化妆,全程面带微笑,就像对待一个熟睡的婴儿……

在这里,死亡被赋予新的意义,是结束也是开始。

“故人沐浴”是对死亡的最高礼赞,它通过一套完整的流程,让人们看到死亡同样有温度,死亡可以是美丽的,死亡同样也是值得敬畏的。

关于作者: luda

无忧经验小编鲁达,内容侵删请Email至wohenlihai#qq.com(#改为@)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