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装修房产

【窗帘水波锯齿怎么剪】“七仙女”个个妙剪生花,剪出了美好生活

编辑沐浴着春天的温暖,我们始终在路上。为了活跃新春气氛,讲好基层故事,本报推出了《新春基层》重磅企划系列报道。

半岛记者不断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行走在最基层、最一线,动真心、写真事、抒真情,用心倾听群众的心声、期盼和梦想,讲述最真实的温暖故事,让您在新闻中寻找年味,感受基层的蝶变和脉动。

春节是新的开始,预示着新的希望。在这个伟大的新时代,祖国改革发展步履矫健,人民砥砺前行奋发有为,乡村振兴经略海洋欣欣向荣,新旧动能转换取得突破,在我们接下来“沾露珠”“带泥土”的一篇篇报道和一个个新媒体产品中,通过真真切切的身边故事,为您展现春天的温情与希望。

七姐妹展示她们的剪纸作品。

半岛记者 钟迎雪

剪纸,作为中国传统最古老的民间艺术之一,已成为中国民间艺术中的瑰宝,更是世界艺术宝库中的一种珍藏。在世界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也有着重要地位。在平度,就有这样一群“剪纸达人”,由七位剪纸爱好者组成,她们来自各行各业,不是亲姐妹,因剪纸结缘胜过亲姐妹,成就了“剪纸七仙女”的佳话。她们用手中的剪刀、红纸,手指翻转之间,便呈现出了一幅幅栩栩如生的作品,可谓是“妙剪生花”。

1月21日上午,记者来到了平度市东阁街道办事处的非遗展示厅,见到了传说中的“剪纸七仙女”,挂在墙上和摆放在桌子上各种图案的剪纸作品让记者眼花缭乱,特别是各式各样的小猪作品,形态可掬,十分讨喜。

姐妹能结缘,全靠“大姐”带

据“剪纸七姐妹”介绍,在她们的脑海中,剪纸就是春节时奶奶剪出的那一个个贴窗上的红双喜,是童年家乡村子里家家户户表达喜悦的方式。让她们没想到的是,童年的记忆很快变为成年后工作、生活的一部分,还让自己收获了姐妹情。

说起“剪纸七仙女”这个组合,首先要从“大姐”郑峰雷说起,因为这些姐妹们能够在一起,多亏了热心的大姐郑峰雷,郑峰雷不是七姐妹中年龄最大的,却是主要的发起者,郑峰雷的奶奶、婶婶是村里出了名的巧剪刀,逢年过节就剪些窗花、麒麟送子、百年好合等造型无偿送给乡亲们。奶奶、婶婶成了她第一崇拜的偶像,耳濡目染,剪纸艺术在她小小的心里生根发芽。从此剪纸一直伴随着郑峰雷的成长,考大学时她选择了美术专业。毕业后在平度广州路小学担任美术老师,创作上她把传统剪纸艺术与现代元素相结合,创作出《大泽山葡萄的传说》《金猴送福》《禅意·青花瓷》等系列原创作品,特别是其创作的《五十六个民族大团结》剪起来相当不容易,差不多每个人物都要剪刻1700多刀,用时7个小时左右,56个民族人物,累计要用时40天,剪刻96000多刀。作品完成后,曾多次参加平度、青岛等地各种展览,深受好评,还被北京民族美术学院收藏。

郑峰雷告诉记者,随着剪纸作品的名声越来越大,她也经常收到一些活动邀请,甚至一些在家务农的剪纸爱好者跑来请教。2014年,她去参加大泽山葡萄节开幕式剪纸表演,有位大姐走到她的剪纸表演区迟迟没走,问了许多问题,还互相留了联系方式。“第二天,我回到家里剪纸,忽然就想到,可不可以跟这些姐妹们一起玩剪纸呢,不要一个人自己玩,把民间这些剪纸高手都召集起来,也可以相互学习。”郑峰雷说,于是自己首先想到葡萄节开幕式上的王海英,让她先剪一幅作品试试,王海英一听十分高兴。“由于自己家里没有专用的剪刀,拿起了自己开窗帘店的大剪刀,而且当天只顾剪纸去了,却忘了发好的面团要做馒头,结果那天的馒头都酸了,但是姐妹团体有了第一步,就是说不上来的高兴。”王海英说起来笑得合不拢嘴。

有了第一位成员就有第二位成员的加入,紧接着郑峰雷在一次剪纸活动现场看中了姜晓莲的作品,十分灵动,线条灵活,“当时我就想,这样的好手一定要拿下,于是很直接去问她要不要加入,她直接就答应了。”紧接着她认识了做生意却喜欢剪纸的王宏,喜欢书画的王丽华,以及许笑艳、姜晓莲、刘波。她还特意登门到王丽华的店中拜访,问她要不要加入姐妹们团队,王丽华一听可算找到师傅团了。在“大姐”郑峰雷的带领下,剪纸姐妹的名气越来越大,不再是郑峰雷去主动找剪纸爱好者了,变成了平度剪纸爱好者慕名而来,主动要加入她们这个小组织。

大浪淘沙,淘出“最巧手”

随着时间的推移,可谓大浪淘沙,因为剪纸是细致活儿,需要眼力,需要坚持下来。有很多人去了一两次之后就打退堂鼓了,其中也有人直接退出,最后七个姐妹一直坚持到现在。“大家刚开始交流学习的时候,真是白天剪、晚上剪,节假日更成了一起学习剪纸的最好时间,一刻也不想错过啊。”七姐妹之一刘波说。

剪纸有剪纸的语言,万剪不断、疏密结合、阴阳处理、阴刻和阳刻。最大特性是对称性,还有民俗性和象征性,它还有月牙纹、锯齿纹、贯钱纹、回子纹等特有的符号,也是门大学问,大家把各自的希望,对生活的憧憬,用手中的剪纸展现出来,剪出了丰富多彩的别样图案,花鸟虫鱼、山川河流、古今人物都成了七姐妹剪纸创作的题材。“每当剪刀飞舞的时候,就是我们最充实、最幸福的时候。”七姐妹之一王海英告诉记者。

“有一次需要用剪纸的形式体现旗袍元素,我们姐妹七个就聚在一起设计剪纸样式,姜晓莲主动提出自己的办公室大,让姐妹们到办公室去,于是大家晚上在一起研究头饰,还有披肩等剪纸样式,结果因为太投入,忘记了时间,一抬头已经晚上11点了,大门已经关上了,我们商量了一下,就没喊醒值班的保安大叔。直到接近凌晨1点的时候,当保安大叔从梦中醒来给我们开门说,哎呀,要发多少奖金啊,这么多人忙到现在。其实他并不知道我们是因为从内心爱好剪纸才这么投入。”郑峰雷说。

“能一起走到今天,全靠着这股韧劲。”刘波说,工作之余,七姐妹就集中在郑峰雷的小工作室中研究剪纸手法,还一起设计创作新作品,民间剪纸艺术最难突破的是人物脸型和表情。所以,姐妹们十分注意人物脸部的细节刻画,特别是人物眼神和脸部轮廓,经常为了一个面部表情,连续练习十几遍,直到大家相互觉得满意了。从剪纸爱好者成长为专业剪纸达人,与七姐妹对剪纸艺术的热爱和执着追求密不可分,几年下来,大家的剪刀用废了上百把,剪过的红纸能拉满一汽车,大小各类作品累计百万件。还一起到各地参加剪纸表演与民俗文化交流等活动,跟剪纸传承人学传统技法,走出去看各种剪纸展览,参加全国非遗高端研修班系统学习。

心往一处使,人人有“硕果”

“这是青岛市民间文艺家协会颁发的,这是‘青岛市十佳传承人’,这是‘金剪刀’称号,这是市剪纸大赛金奖……”七位姐妹拿出了各自的荣誉证书,加起来有厚厚的好几摞,如数家珍般给记者介绍。几年下来,姐妹们的剪纸技术都有了质的提高,成了大家口中的剪纸老师。

“工作之余,我们都还能利用剪纸这门手艺挣钱呢,也是忙得不可开交。”姐妹团中最小的姜晓莲告诉记者,一幅30cm×30cm的作品就能卖到200元左右,给商业公司做60cm×80cm剪纸设计,能卖到4000元,这给了七姐妹很大的信心,小到几百元,大到几万元,可以用自己的巧手增收致富。

“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就是要让传统的好东西继承下来,薪火越烧越旺。”徐晓艳告诉记者。近年来,姐妹们分别在幼儿园、小学、社区、企事业单位、老年大学讲授剪纸课。尽管空余时间被填得满满,但大家都觉得很值得,因为能让越来越多的人特别是孩子认识剪纸,爱上剪纸,让剪纸艺术绽放在更多人的指尖。

七姐妹向记者表示,她们现在的手艺已经很熟练了,但更想要推广出去。“我们想要建立一个专门的剪纸研习工作室,免费教剪纸爱好者们学习剪纸。”郑峰雷说。

关于作者: luda

无忧经验小编鲁达,内容侵删请Email至wohenlihai#qq.com(#改为@)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