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声一响”“三大块”.每一代人的生活都有自己独特的时代关键词,那些记忆就是写在这些旧东西里的。
这件不属于我的老物件,却同样带给我一波年代"回忆杀"。
河南商报记者 郭宁 文/图
【过年回家,我比家里大部分物件还"老"】
"妈,咱家有没有啥老物件?"
"你小时候的奖状算不算?"
"有没有更……有故事一点的?"
"咱最近几年搬了三回家了,上回那小区没电梯好多东西搬不过去都扔了。"
这件事儿,我是知道的。前年春天,老妈搬进了新小区,从搬到运我都重点参与了,而且为了怕费事儿把那些"不值钱"的老东西扔掉,始作俑者正是我本人。我妈打趣:"你可能比家里大部分物件还要‘老’"
过年在家宅了几天后,大年初四我们决定去郑州周边转转。在去云台山的路上,来到焦作武陟附近,正好接到了好友小峰的问候。
小峰是我的大学室友,毕业之后人在三门峡工作,平时联系不少却甚少相聚,这次联系之后,我决定去他那里转一圈,问候一下。三两绕行,俩人开始了闲逛闲侃。
【朋友家的缝纫机,勾起一波回忆杀】
"咱家这缝纫机还能用么?"路过一间老屋前,小峰顺口问到他姑姑。"当然能了,质量好着呢!"
眼前这台蜜蜂牌缝纫机,我并不是特别陌生,小时候我的家里也有一台,当时妈妈说,这东西是她那个年代的"流行爆款",她上世纪80年代结婚时,收音机、自行车、缝纫机及手表这"三转一响"是每家每户必备的。我家这些"标配"虽也齐备,但我妈并不擅长针线,于是在我们第一次搬家时它就跟我们说了拜拜。
小峰那边这台蜜蜂牌缝纫机,来历与我家类似,1978年在他姑姑结婚前家里给买的,不过与我家不同的是,他们全家对这台缝纫机的感情深厚地多。
"当时家里8口人,俩大人6个孩子,一年四季的的衣服主要都是靠我姑做的,很多衣服都要大的穿了小的再穿,有时候还需要改改才行。"小峰说,每年冬天他姑姑都要做很多衣服跟棉鞋,尤其是快到过年的时候,孩子们对新年的最大盼望差不多就是大年初一身上的新衣服跟压岁钱了。快过年的时候,缝纫机运转的哒哒声预示着过年可以穿上新衣服,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些声音就是他记忆中的年味儿。
【时代随着生活在变,有些东西始终不变】
小峰说,除了他们的衣服,还有家里的椅子用的坐垫、窗帘布,都是姑姑趁着空当时间加工的,后来姑姑还给别人加工过衣服、口罩等来补贴家用。不过,这么多年过去了,生活条件越来越好,不记得从哪一年开始,姑姑没有再给家里人做衣服,弟弟妹妹们也不用再穿哥哥姐姐穿剩下的衣服,慢慢的,那些早年间姑姑做的衣服都已经没有了,只有那些坐垫还在每年冬天拿出来,继续在椅子上发挥着他们的作用。
告别小峰,我心里有那么一丝羡慕。一台老机器,一批旧家用,每一针一线都是一份属于家、属于年的记忆。而对于我这种郑州土著家庭来说,每次搬迁都是一次举家离别,老宅、老街、老物件,对于在这座每天都在改变翻新的城市中的普通家庭,是一种奢侈的情怀。有些回忆,或许只有那些尘封的老物件才能帮忙唤起,扔掉了,可能就要与它永远擦肩而过。
不过,与他老家的缝纫机和旧衣服的变化一样,我们不断乔迁新居,也一样映射着生活的欣欣向荣。如今我亦成家,希望努力让生活安定下来,保留一些属于自己的"奢侈"老物件,让这份"根"不再落空。(实习编辑 熊子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