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人历来喜欢鉴赏期灵物,从文玩清用来看,除了笔、墨水、纸、砚台外,某某玩得最多的就是进展。
镇尺,又称“压尺”“界尺”“镇纸”或“纸镇”,主要用作压纸、压书。因其长条形状如同一把尺子,故得“镇尺”之名。
镇尺形制多样,争奇斗巧。有的光素无华,有的雕嵌纹饰。精者加以书、画、文辞,将内心美词镌于看面,既有托物喻志的用意,亦是己身性灵才情的展现。
镇尺有“镇心”、“镇宅”之意,让人镇定自若,驱邪避害;“尺”又为度量器,象征君子为人做事讲规矩,有尺度。
唐宋之际书案由小向大逐渐变化,镇尺的出现或与写字作画使用纸张的大小变化相关。此前最常见的是镇纸,它原是从席坐时代用作押席角的石镇、玉镇、铜镇变化而来,坐具改变之后,席镇渐入文房,改换用途而用作镇押纸或绢帛的两个角。或旧物利用,或模仿旧式,多为造型浑圆的各种小兽,虎、豹,牛、羊,又或蟾蜍、辟邪之类。
镇尺与镇纸不同。赵汝珍《古玩指南》一书,将“镇纸”与“压尺”分述,谓压尺“形藏如尺,而用以镇压书纸者”,“镇纸者,镇压书页或纸张之用。今人多误称镇尺,殊不明古人制器之原意也。”
镇尺如尺,不过中间作出捉手,捉手多取兽形,材料也多为玉、石和铜,并且总是成对。
镇尺初有别号,称作“由准氏”,见《清异录》,又称作“隔笔简”,见宋《国老谈苑》卷一:太宗“以柏为界尺,长数寸,谓之隔笔简,每御制或飞宸翰,则用以镇所临之纸”。可知是书写时作一个界划行间距离的参照。
南宋林洪作《文房图赞》为诸物委以官职,镇尺即得名“边都护”,宋人咏镇尺也多取此意。
美玉琢温润,界尺裁方直。
非惟立规矩,亦以端简册。
——北宋·张方平《谢人赠玉界尺》
南宋刘子翚《书斋十咏》中的“界方”一题,所咏也是镇尺:“抄书防纵逸,界墨作遮阑。妙用谁能识,心端笔自端。”
北宋彭汝励《答周考功惠黄丝棕心席、玉面界方》云:“刚严碧玉方无玷,润泽黄丝席有仪。”
楠书房所作镇尺,以珍贵的金丝楠木制作,拿捏在手,任其如玉般温润气息散发绽透,无论赏玩或实用,皆称妙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