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装修房产

【格木】神秘大咖揭秘:中式、西式、日式究竟有何不同?锵锵三人行

你好,我是葛木群。

许多木友会在“格木文化”后台询问一些极具奥义的“哲学”问题:

日式木艺和中式木艺有何不同?中式、西式、日式,哪种学起来更容易?国外的木艺职人是否更受社会尊崇?他们过得“滋润”吗?

为了集中解答大家的疑惑,格木君邀请了平台专家顾问冷亦泳老师以及一位从西式木艺顶级学府毕业的神秘嘉宾——木鱼老师,三人组成“圆桌派”,深入聊聊木艺圈那些“不为人知”的秘密!

木鱼

编者注:本文为三人谈话梳理,为增加可读性,文章略有删减。

01Q:关于入门木工行业

格木君:木鱼老师是如何入门这个行业的?

木鱼:我38岁开始自学木工,从《彼得·科恩》一书入门。这本书中有一句“要多和当地木工爱好者交流”的话指引我在看书之余,结识了木工殿堂级世界名校——美国加州红木木工学校的陈潮阳老师。在陈老师的鼓励下,我参加了该木工学校的暑期班。

陈潮阳老师在授课

这所学校由James Krenov创办,他是美国三大木工之一,与马洛夫(Sam Maloof)并称“加州国宝”。

学校采取两年制教学,第一年教授所有木工技巧,第二年教授如何进行木艺设计。而我所在的暑期班,就是将一年的木工技巧课程浓缩进一个半月,呈现最精华的内容。

Krenov亲传弟子JimBudlong在授课

通过这次学习,我真正了解了手动工具的使用技巧,包括磨刀方面的经验。美国的老师通过西式的方法,科学系统地教你原理,只要按照他的方法学习,每个人基本上都会成功。

木鱼在学校教室练习

接下来,我以美国红木木工学校的课程设计为例,和大家分享一下西式学习的思路与方法。

入学后的一个半月内,你要学习如何使用手动工具:包括磨刀,自制木刨,练习刨削一张完美的木板,制作简单的榫卯结构及复杂的燕尾榫。

基本功练好后,你要学习制作自己的第一件作品。第一件作品不能太复杂,一般制作小木柜、小箱子、盒子等。完成后再开始制作第二件作品。

木鱼的第一件作品:柜子

Krenov大师及其他老师每周都会讲授关于木艺设计、木工技巧方面的知识,讲课时长1.5-2小时。其他时间内,老师们也会在课上进行一对一辅导。

入学半年后,你要开始制作比较大一点的作品,如大的柜子、桌子、椅子等。同时学习使用带锯剖开木片,学习拼合工艺(制作实木弯门)等。

木鱼作品

升入大二的学生比较自由,可以随心创作自己的作品,也可以旁听大一的课程,相当于“温故而知新”。

02Q:关于学习木艺的经历见解

格木君:看来西式有像美国加州红木木工学校这样非常系统的学习场所,对每个木工爱好者而言都是福音。关于木鱼老师学习木艺的经历,冷老师怎么看?

冷亦泳:木鱼老师的学习经历算是非常正统的。进入国外木工学校系统学习,对于国内的木艺爱好者而言,这种机会非常稀缺。目前国内爱好者想要学好木艺,只能抱团学习交流,进度缓慢,而在美国系统学习,成长速度惊人。

西式系统学习

我有一个朋友是美国谷歌的软件工程师,自打来到美国后发现社区木艺制作的氛围浓厚,他很快被这种氛围感染,然后报名了美国著名家具设计师JoryBrigham的家具制作课程。

木鱼:在美国,木艺是第二大爱好,我们在机场可以买到木工杂志,而且放置在第一排,像车、枪之类的内容要排在后面。

冷亦泳:中国人了解日式木艺,大多也是通过英文渠道。一些日裔美国人会出版英文版本的书籍,细说日式工具、榫卯等。

03Q:浅谈木鱼老师与日式木艺结缘

格木君:木鱼老师在中国自学,又去美国系统深造,如何与日式结缘的呢?

木鱼:在美国学习时使用的工具与日式木艺的工具完全不同,比如,西式使用推刨,日式使用拉刨;西式磨刀石大多是人工石;日式磨刀石使用天然石,等等。于是我很好奇,回国后便购置了一些工具,自己尝试制作日式拉刨,逐渐开始上手学习。

冷亦泳:日式刨刃的角度与中式也大有不同。中式很多都是45°,日式甚至细分到25°,27°等。我个人感觉这应该与日本的自然气候有关,日本针叶林丰富,大量出产材质较软的木材,这些特殊角度的刨刃更适合刨削软木。

日式拉刨

04Q:日式木艺与西式木艺的不同之处

格木君:两位老师在了解日式工具的过程中,是否感觉日式特别神秘?广大木工爱好者都对日式工具有种难以捉摸、难以参透的困惑。那么请问两位老师,日美两大木作工具体系相比,有什么相同或不同之处?

木鱼:美式代表西方,它是一个物理概念,是科学;日式与我们中式相似,代表东方,讲究文化传承、精神赋能,感觉像玄学。

西式工具是工业化生产的结果,同样码数的刨子,刨刀材质、硬度都一样,而日式工具中,刨刀是打铁匠人制作的,研磨过程是研磨匠人完成的,刨身是木匠制作的,所以每一把刨子都不一样,相当于定制。

日式工具

同时日式工具还有很长的历史渊源,打刨刃的匠人完全可以追溯到他的祖先,那时的匠人都是从制作武士刀转行过来的,刚开始制作刨刀时都不愿意将自己的名字刻在刨刀上。每一把刨刀都深藏武士精神,蕴含悠久的文化。

再说日式工具中的磨刀石,日本匠人一定要使用天然石,因为天然石中成分非常复杂,所以每个产区不同,磨刀石的性质不同,而磨出来的刀的颜色、纹路都是不同的。

不同磨刀石打磨效果对比

日式工具非常复杂,初入门者会感觉不容易学,但学好了这个体系,依我个人看法,它的效果远胜于西式的效果。

格木君:可以再举例说明一下这种优势吗?

木鱼:西方很少有人能够真正在一张大原木上刨削。为什么呢?工具不好用。我在INS上认识一位日本匠人,他每天的工作就是磨刀,然后刨大排面,他的大排面全部都是手工刨出来,不使用机器,就是因为工具好用。

05Q:日式、美式、欧式木艺的区别与传播推广

格木君:冷老师,您觉得美式和欧式,它们和日式的区别在哪里?许多人感觉我们在国内很难推广日式木艺,是文化差异还是技艺沟通、知识流转上存在障碍?我们研究日式的意义又是什么?

冷亦泳:其实国内对日本工具、日本木工的关注还是很高的。虽然咱们国家拥有优秀的木工传统,但现在很多人都是通过视频自学,而日本木工的教学视频非常具备感染力,尤其是它那种仪式感,蕴含着一种东方精神,看起来比较玄学。

很多人通过淘宝购买日式拉刨,甚至国内一些品牌也在制作拉刨,但从我个人购置国内品牌拉刨的经验来看,这些国产拉刨遵循的依然是中式刨的制作思路,仅仅在行为上变成“拉”而已。生产商根本不了解日式拉刨的内部结构与后续调校,更别提普通爱好者了。

比如,西式刨制作非常精巧,购买回来基本不需要二次调校。但是日式刨的使用难点在于,国人通过视频误以为日式刨极易上手,但自己亲自尝试却从未产生视频里的那种薄如蝉翼的刨花。

这里就涉及对日式刨的二次调校。比如:许多日本木匠在使用新刨之前,需要将刨底的刨刃前一段及后一段,使用刮刨刮下去一部分。对于很多国人而言,这种行为是无法理解的,因为中式刨不存在这种操作。

其实无论中式、日式或西式,只要是木制刨,其刨膛敲进刨刀后,刨刀都会致使刨身膨胀,修整刨底有助于抵消膨胀带来的变形,目前只有日本人系统解决了这个问题。

修整刨刃两侧刨底

06Q:初学者学习日式木艺的路径

格木君:两位老师均提及日式工具的学习门槛很高,那对于初学者来说,是否能提供一个从入门到进阶的学习路径呢?

木鱼:如果爱好者想要学习日式拉刨,我一般建议他先掌握好西式工具,再慢慢接触日式工具。

西式学习的路径,我在前面已经叙述过,今后也会通过“格木文化”平台,将Krenov学校的详细教学内容一一分享给大家。

而日式最好以拜师的形式学习。首先跟随老师练好基本功,包括磨刀、制作工具等,了解日式刨的各部位名称、功能、刨镗的调整方法、刨刀的研磨技巧等基本原理。

然后尝试制作一些小型家具,如盒子。再一步步制作一些复杂的家具,如挂墙小柜子、床头柜、橱柜灯。最后,尝试制作比较难做的椅子,椅子做得好,家具基本都能制作了。

冷亦泳:虽然日式难以像西式一样量化学习,但做到以下两点即可入门:一是方法正确;二是心有分寸。

方法正确:阅读专业资料,如果你无法阅读日文,可以够买英文书籍;跟随钻研日式精深的师傅学习,你很快就会获得正确的方法。

心有分寸:操作日式工具时需要实现心有分寸,这就要求你逐步练习以达到熟悉。

在操作中做到熟练并不需要太多时间,但日式刨(木质刨)没有西式铸铁刨稳定,它需要不断“调教”。

调教刨子是一门艰深的学问,而日本人将其发挥到了极致。关于日式刨的调教我推荐大家看看以下两本书:

格木君:看来日式的木工学习体系具备中国师徒制口传心授的一面,但比中式更成熟的是,它为广大爱好者提供了大量丰富专业、易懂易学的木工书籍。这两大培训体系,你们觉得有什么核心区别?

木鱼:优秀的匠人都是师徒制培养出来的,中式木艺和日式木艺依然在坚持这种教学体制。在日本,像那种起寺庙或营造皇室屋宇的大工,他们的学徒第一年只能学磨刀,其他都做不了,因此学习过程非常漫长,但基本功也非常扎实。中国以前的木工学有所成也讲究“三年六个月”,不过现在不是了。

日本木工

冷亦泳:以前学徒要吃得起这个苦,因为他未来要拿木工当家吃饭,现在国内的爱好者不可能付出这种代价,今天这个环境,我们无法依靠纯粹理想化的木艺制作过上富足的生活。

木鱼:中国匠人和日本匠人有什么不同?我觉得是市场导向问题,市场有什么需求,工匠就能达到什么水准。

日本自古以来就有皇室文化、贵族文化,他们喜欢使用良品,舍得花钱购买匠人的作品,对匠人也特别尊重。因此匠人做得越好,他的作品就卖得越贵、越多,这也导致匠人精益求精。

中国市场一直是以老百姓购买为主的市场,老百姓买东西一般只关心两个问题:使用什么材料(好木头)制作?产品价格是多少?

这两个问题导致匠人对自己的要求很低,因为做得好不如做得快,最终作品走向粗制滥造的道路。

我去日本拜访一位名叫清水优一的匠人,他15岁开始学做吉他,目前已从业20年,5个月只能做2把吉他,一把吉他卖4-6万人民币,一年收入平均下来非常低。其实真正优秀的匠人,制作作品精益求精,却又甘于清贫。

清水优一指点木鱼使用拉刨

格木君:日本木工蓄纳了中国的师徒制,并身兼社会层面赋予的极高荣誉,但在大师或巨匠的光环下,他们的收入其实很一般,甚至不如大部分上班族。

木鱼:现在全世界这个情况都是普遍存在的,并不是说只有国内匠人特别不好过,其实各国都差不多。

格木君:我们以前去拜访过彼得·科恩,他也过得很清贫。

木鱼:对,那些老师穿的T恤,领口都有点破,T恤不知洗了多少个月,也还在穿,他们不在意这些细节,更追求精神层面的生活。

彼得·科恩在木工坊

格木君:你们觉得全世界专职做木艺的人,是否都面临这样一个困境:绝对不可能经济效益和精神追求两全,是这样吗?假设这个局面能够改变,未来可期,你们认为出路在哪儿?

木鱼:匠人一般不太会宣传自己,这是他们共同的特色。目前工厂生产的东西越来越物美价廉,匠人无法与其竞争,只能去制作更加高精尖的作品,工艺水平越复杂、越精密,才可能有出路。

木鱼在仔细打磨一把椅子

同时我们也需要有一个平台,像“格木文化”这种的,令更多匠人展示自己高于机器的实力,这样匠人才有机会生存下去。

我记得日本有一位名为津端英子的老奶奶曾经写下她买东西的理念:存几个月或者一年的钱,去购买一件匠人的好东西。

一是可以传给下一代;二是如果大家都不买,匠人就会消失,这些手艺也会消失。所以我个人感觉,如果整个社会都有这种想法,匠人的生活就会越来越好。

07Q:关于手工木艺匠人的问题

格木君:我们很荣幸能为手工木艺匠人提供平台展示自己,但我们去参观工坊,也会发现大多数人花费较长时间做出的家具并不如工厂产品那般精细,这是手工制作无法跳脱的状况吗?

难道纯粹的手艺只具备制作者的创作价值,不具备提供给广大消费者的使用价值?是木匠孤芳自赏的玩物,还是百姓日常乐于使用的器物?这个问题如何解释?

木鱼:其实我们想要制作真正的好东西,必须经过系统的培训。我在美国加州红木学校时学做柜子,一开始的理解特别简单,感觉实木柜子就很好。但实际上,做一个真正精细木工意义上的柜子并没有那么简单。

木鱼在学校时制作的柜子

一个普通的挂墙柜,大概就有20-30点需要注意的细节,如果不加注意,成品可能还不如工厂流水线制作的;而如果稍加注意,作品绝对和工厂款有天壤之别,即使普通人也能发现你的作品之美。

木鱼制作的挂墙柜

格木君:大家应该去除一种观念,即我是手工制作的就是好的,就应该定价高,其实这不对。

木鱼:是的,许多同行以“情怀”做文章,其实我的看法是这样;不要因为低效率而让消费者出高价钱,应该保证自己的作品确实和别人的不一样。不要因为自己手工做得多,吃了苦,就应该卖得贵。

格木君:最终决定作品好坏的,还是它本身的价值。

木鱼:对,不能让别人为你的情怀买单,他们要买你的独创性、稀有性。

格木君:我能感受到两位老师对木艺的热爱,真正吸引你们的是什么?一个真正的匠人或职人,甘于清贫、承受巨大压力所换来的收获又是什么?

木鱼:木艺吸引我的地方在于,当你完成一件作品,比如晚上涂完木蜡油,关灯离开,那时并没有什么感觉,但第二天清晨,打开门,拉开窗帘,再看这件作品,有时会产生一种幻觉,怀疑这不是自己制作的。因为它太美了,就像看见自己刚刚诞生的孩子,幸福来得太突然,别人可能很难体会。

木鱼作品

冷亦泳:当你学习到一定阶段,根据正确的方法制作,只要用心,就一定能做出严丝合缝的作品。你将它组装、打磨、擦油、砂光,然后抚摸着它,就感觉获得了一件全世界独一无二的宝贝。

我想一辈子生活在这样一个家里:

周围物件都是自己创造的,而我就像一个造物主,我的家就是一个独一无二的空间,对我而言,这是人生最大的满足。

关于作者: luda

无忧经验小编鲁达,内容侵删请Email至wohenlihai#qq.com(#改为@)

热门推荐